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探讨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分子机理,以布氏锥虫对砷剂药物抗药性相关的TbTA1基因设计引物,以55℃、57℃、60℃、63℃和65℃不同退火温度,分别从伊氏锥虫敏感株的cDNA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TbTA1基因的全长序列,但是从安锥赛抗药株伊氏锥虫的cDNA和基因组DNA中都未扩增出TbTA1基因,这表明基因TbTA1可能与伊氏锥虫安锥赛抗药性的产生有关。伊氏锥虫与布氏锥虫的,TbTA1基因序列比较,它们有10个碱基不同,即第88位的G(T.e)-A(T.b)、第144位的T(T.e)-C(T.b)、第224位的C(T.e)-T(T.b)、第471位的C(T.e)-T(T.b)、第472位的A(T.e)-G(T.b)、第549位的G(T.e)-T(T.b)、第1008位的C(T.e)-T(T.b)、第1033位的A(T.e)-G(T.b)、第1293位的A(T.e)-G(T.b)和第1384位的T(T.e)-C(T.b),其中有5个碱基所编码的氨基酸不同,即Val^30(T.e)Ile(T.b)、Ala^75(T.e)-Val(T.b)、Ile^158(T.e)-Val(T.b)、Thr^345(T.e)-Ala(T.b)和Ser^462(T.e)-Pro(T.b),这表明伊氏锥虫与布氏锥虫的TbTA1差异可能是它们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22.
马媾疫是由马媾疫锥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生殖器官粘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的原虫病。同时它也是一种皮肤寄生虫病。目前很少发生。本病潜伏期一般是8~28d,也有2~3个月的。若不应用特效药物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则会呈一种多发性神经炎。病程发展常有一定的顺序性,依次分别为:水肿期、皮肤病变期及麻痹期。今年五月,笔者接诊了某村的两个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调查该村仅有两匹马,一匹公马,一匹母马。先后发病,病初体温稍升高,食欲无明显变化,反复出现短期发热,经几个兽医先后诊治,持续应用消炎退热药物两星期左右,仍不见好转,并且…  相似文献   
23.
为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两种病原诊断方法并探索二者之间在奶牛感染中的关系,本研究针对两病原分别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感染的二重PCR诊断方法,其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15bp和237bp。敏感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表明,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154pg和0.105pg;与猪肺炎支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鸡艾美耳球虫、牛双芽巴贝斯虫无交叉反应。35份临床血样检测结果为:奶牛附红细胞体阳性率22.89%,伊氏锥虫阳性率8.89%,其中共感染率为2.89%。临床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奶牛附红细胞体和伊氏锥虫的诊断,特别适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4.
在不同pH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甘油破坏鼠红细胞后,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结果表明在pH7.4时,20%甘油能溶解大约95%的大、小鼠红细胞;经此处理后,对T.evansi的回收率和活力无不良影响,可明显提高其分离纯化效果。作者还观察了渗透压和pH条件改变对T.evan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伊氏锥虫多因素致弱疫苗对家兔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6.
将一种蛋白质在亚细胞中定位对于彻底了解其在细胞中的作用很重要。常规用于蛋白质定位的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或免疫金电镜,以及将细胞组分进行免疫印演的方法。这二种方法,都必须利用所研究蛋白的特异抗体。然而,特异抗体的产生存在很多问题,并在许多情况下是定位过程的限速步骤,分离到一个新的CDNA克隆时,通常的做法是进行基因工程操作并做为细菌融合蛋自进行表达,这既耗时又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一些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或是不稳定,或是表达量很低。另一种途径是利用推导的氨基酸顺序来人工合成多肽,再用此多肽来产生特异抗体。此法…  相似文献   
27.
应用免疫酶标记电镜技术,从亚细胞水平定位并分析了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排泄分泌抗原(ESA)的特性。结果表明,伊氏锥虫ESA有部分成分为虫体分泌的表面糖蛋白,而大部分成分来自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合成的非表面糖蛋白成分和其他尚未确定的虫体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28.
家畜伊氏锥虫病,是由寄生在家畜血液中的伊氏锥虫引起的,该病的传播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虻、刺螫蝇)由病畜传给健康家畜。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防检在早期都难以确诊,给疫源的阻断和根除带来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29.
伊氏锥虫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
伊氏锥虫不同株的表面变异糖蛋白提取和重要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原变异是锥虫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于锥虫表面变异糖蛋白(VariableSurfaceGlycoprotein,VSG)的变化,而且锥虫的VSG变异非常频繁,国外对布氏锥虫的VSG研究较多,对中国伊氏锥虫的VSG,杨汉春[1]、李国清等[2]曾作过分离和生化分析,但对中国不同地理宿主株VSG的分离比较尚无报道。而我国北方新疆骆驼伊氏锥虫和南方牛、马伊氏锥虫存在来源、地理、宿主和生化特性的变异[3,4],我们对这两个虫株的VSG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特性比较研究,以期为伊氏锥虫的抗原变异和伊氏锥虫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和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