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7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93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91.
热休克诱导鲫鱼纯合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休克的方法诱导鲫鱼纯合雌核发育二倍体。正交试验和重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诱导鲫鱼纯合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适宜条件是:在受精后的第46分钟和第54分钟,采用38℃、持续2min的热休克处理,雌核发育二倍体的产量最高可达18.1%。  相似文献   
492.
Three 2x clones with 2n pollen production,BPH32-2,BPH32-5 and W5295,7,were each mated with three 4x cultivars,Raritan,Superior and Trent,in an incomplete diallel cross design.Estimates of various heritability for tuber yield per plant are that hm^2 is 37.20%,hf^2 16.30%,hB^2 76.70% and hN^2 53.40%.Estimates of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are 69.60% and 30.30%,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dditive effect of genes for tuber yield is obvious.The 2n pollen producing diploid hybrids have good breeding values for yield,earliness and starch content.  相似文献   
493.
二倍体小麦种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及与根系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岁岐  山仑 《作物学报》2003,29(4):569-573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是当前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利用管栽和田间干旱棚试验在两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5个不同二倍体小麦种WUE的差异及其与根系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种水分条件下,不同二倍体小麦种间WUE存在显著差异,其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RR>DD>AA>BB,说明R染色体组上可能存在控制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94.
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qRT-PCR分析中内参基因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在泥鳅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泥鳅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选取ACTB、TUBA、EF1A、GAPDH、TUBB和18SrRNA 6个常用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分别用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ΔCt和RefFinfer软件分析这6个基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胚胎发育阶段、成鱼组织间以及倍性间表达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各阶段,TUBB和TUBA的表达最稳定,可作为胚胎发育阶段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其中,TUBB在泥鳅倍性间的表达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作为泥鳅胚胎发育中跨倍性qRT-PCR研究的内参基因。在成鱼各组织中,ACTB和18SrRNA的表达最稳定,可用作组织间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其中,18SrRNA在倍性间的组织表达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作为泥鳅组织间跨倍性qRTPCR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495.
[目的]建立藜麦二倍体苍白茎藜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二倍体苍白茎藜种子为外植体,先获得无菌幼苗,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脱毒外植体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的诱导、生根的诱导及移栽驯化的相关研究。[结果]二倍体苍白茎藜的种子最佳消毒时间为2%次氯酸钠消毒6 min;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g/L水解酪蛋白+35 mg/L肌醇+690 mg/L脯氨酸+1.0 mg/L 6-BA+1.0 mg/L NAA+1.0 mg/L 2,4-D,诱导率达到86.63%;不定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1.0 mg/L 2-IP+1.0 mg/L KT,诱导率为11.67%;MS+2.0 mg/L IBA或MS+0.5 mg/L IBA+0.1 mg/L NA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均达100%,试管苗经炼苗和移栽驯化后成活。[结论]该研究通过苍白茎藜种子诱导获得再生植株,经炼苗移栽驯化后成活,为二倍体藜麦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96.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萌发特性,为多倍体甜瓜的栽培与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二倍体甜瓜品种及其诱导的同源四倍体、三倍体为材料,研究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下胚轴长和侧根数变化趋势。【结果】甜瓜二倍体种子发芽率高于三倍体和四倍体,薄皮甜瓜比厚皮甜瓜种子发芽率高;不同倍性甜瓜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大小依次为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厚皮甜瓜种子的活力指数较薄皮甜瓜高;胚根长、下胚轴长度和侧根数均表现为随着催芽时间的增加而上升、随着倍性的增加而下降的总趋势。【结论】不同染色体倍性甜瓜种子的萌发特性存在差异,甜瓜种子的萌发力并不都是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大,甜瓜二倍体种子萌发力高于三倍体和四倍体种子的萌发力。  相似文献   
497.
基于形态特征的泥鳅染色体倍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一种简便且实用的鱼类染色体倍性检测方法,本研究对二倍体与四倍体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的18个可量性状和5个鳍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2种核型的泥鳅的可量性状比例存在诸多差异(如体长/头长、体长/吻长、体长/尾柄高、头长/体高、头长/吻长、头长/尾柄高、眼后头长/吻长、尾柄长/尾柄高等).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所有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的比例变量的最高区分准确率为93.4%,而仅利用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组合区分的准确度为91.3%.因此,头长/尾柄高和头长/吻长的比例差异可作为区分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的主要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498.
:以甘蓝型油菜2105、2107、2109和2117品系的种子无菌萌发后扩繁获得的二倍体无菌苗和小孢子培养所获单倍体再生植株扩繁形成的单倍体无菌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NaCI浓度胁迫对离体培养的单倍体和二倍体茎端群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0.4%NaCl导致供体材料的鲜重增加率上升;0.8%NaCl显著降低供体材料的增殖率,NaCl浓度升至1.2%~1.4%时,供体材料的存活率明显下降.NaCl胁迫对单倍体材料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二倍体材料.  相似文献   
499.
 通过杂交将近缘植物中的抗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是抗病育种的常用方法。在利用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合成双二倍体小麦过程中, 二倍体或四倍体携带的抗叶锈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完全表达或部分表达其固有的抗病性, 但部分抗叶锈病基因则不能表达。四倍体波斯小麦Ps5、Ps8和野生二粒小麦D s3含有相同的抗叶锈病基因LrPs (暂定名), 在双二倍体Am1、Am2、Am3、Am5和Am7中可以表达其抗病性, 但在Am4中不能表达;二倍体粗山羊草Ae37含有Lr41和未知基因, 但Lr41在双二倍体Am2中不能表达;四倍体硬粒小麦Dr147携带Lr23和未知基因, 在双二倍体Am6中不能充分表达。抑制基因的存在是导致抗病基因不能表达或部分表达的主要原因之-。抑制基因位于AB染色体组或D染色体组上, 其抑制作用对抗病基因和病菌致病类型具有专化性, 还可能受温度等环境条件和寄主遗传背景等因素的影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在常温下, 双二倍体Am1、Am2、Am3和Am5对叶锈菌致病类型DGS/HB的抗病性均由1对相同的隐性抗病基因LrPs (暂定名)控制, 与它们具有共同的四倍体亲本Ps5有关。Am4不具有苗期抗叶锈病基因, 但含有来自粗山羊草A e39的1对隐性抑制基因SuLrPs (暂定名), 可抑制Am1、Am2、Am3和Am5中隐性抗叶锈病基因的表达。对抗病抑制基因存在原因和遗传分析验证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0.
甜菜新品种内甜抗203(原名内102)是多胚型二倍体抗丛根病品种。该品种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区域试验中,平均根产量44715.0kg/hm^2,比对照种甜研303提高97.7%;含糖率15.67%,比对照种提高1.34度;产糖量7006.8kg/hm^2,比对照种提高116.2%,丛根病病情指数17,比对照种降低18。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莱品种普通组生产试验中,根产量69225.0kg/hm^2,比对照提高62.0%;含糖率16.85%,比对照提高0.08度;产糖量11664.4kg/hm^2,比对照提高62.8%,达到丰产型品种标准;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抗病组生产试验中,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82.6%、1.10度、203.8%,丛根病病情指数比对照降低47.9,达抗丛根病型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