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62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23篇
  59篇
综合类   345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菇渣和泥炭基质理化特性比较及其调节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了研究菇渣作为泥炭替代物的可行性,该试验比较了菇渣与泥炭的理化性状,并对菇渣生长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调节.结果表明:菇渣大粒径较多,透气透水性较好,持水孔隙比泥炭少,浇水需量少次数多,但失水速率比泥炭慢;菇渣毛管水上升速率快,加湿润剂对其作用不明显;菇渣水分特征曲线与泥炭相似;菇渣保肥性能较弱,需要增加施肥次数;菇渣EC值偏高,而泥炭较低,可通过与泥炭按一定比例混合或淋洗方式降低菇渣的EC值;菇渣pH值偏高,可以通过添加硫磺粉、稀硫酸以及与泥炭等低pH值材料混合的措施解决.菇渣经过适当调节及变换一些管理措施,在无土栽培中可以部分替代泥炭.  相似文献   
72.
以5年生根域限制鲜食“夏黑”葡萄为试材,采用“水肥一体化+根域限制葡萄-菌菇+菌渣还田”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进行鲜食“夏黑”葡萄-菌菇立体种植模式研究,试验设置氨基酸肥(T1)、沼液肥(T2)、有机硅肥(T3)、晖茂有机肥(T4)、对照(CK)共5个处理,通过测定葡萄单果横径、纵径、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等品质指标,单株收获果穗数、单穗质量、单果质量等葡萄产量指标,以及菌菇的每一茬产量。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对葡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不显著;增施有机肥能提高葡萄产量,有机硅肥(T3)效果最好,为766.28 kg/667 m2;葡萄-菌菇立体种植,能提高设施园艺综合生产效益,施有机硅肥(T3)纯收益最高,11220.80元/667 m2,比对照(CK)收益提高58.11%。结论:在葡萄-菌菇立体种植模式下,增施有机肥能够实现葡萄增质提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73.
采用薄层层析结合酶解法,从北芪菇中提取、制备硒代蛋氨酸,并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酶解展开(正丁醇∶乙酸∶水(7∶1∶2,V/V))和显色后,北芪菇浸提液出现紫色斑点数为4个,其中有1个与硒代蛋氨酸标准品斑点位置一致,其Rf值为0.368;质谱检测显示,北芪菇样液和硒代蛋氨酸标准品基峰质荷比(m/z)均为196 m/z;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北芪菇样液和硒代蛋氨酸标准品均含有N-H,O-H,C-O,C-N,C-Se等功能团;北芪菇中硒代蛋氨酸含量为0.24%。  相似文献   
74.
以白灵菇菌株TN01为试材,选取香菇、杏鲍菇、白玉菇3种食用菌菇根为原料配制外援营养液,测定各营养液主要成分含量,并研究了不同类型与浓度营养液对白灵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白灵菇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PDA培养基相比,适量加入白玉菇菇根提取液可提高白灵菇菌丝生长速度;添加外援营养液对子实体的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施用香菇菇根提取液的白灵菇子实体产量最高,小区总产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54.6%。施用香菇菇根提取液后对白灵菇子实体中的硝酸盐含量及蛋白质含量有提升的效果,但对亚硝酸盐及粗纤维含量无促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金针菇菌渣有机肥对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棉花为材料,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前曹镇进行小区试验,试验共设菌渣有机肥作基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和农民习惯性施肥7个处理,研究施用金针菇菌渣有机肥对棉花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有机肥可替代化肥在棉花上做基肥施用,可促进棉花增产,菌渣有机肥配合化肥使用效果较好,施用3000kg·hm-2菌渣有机肥和187.5kg·hm-2复合肥(15:15:15)的处理最佳,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8.2%,效益提高9.6%。  相似文献   
76.
在500m~1200m高海拔林场内进行“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的研究,结果证明,较之传统大棚或菇房设施化栽培,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无需占用耕地,彻底解决了当地鸡腿菇栽培中的“菇粮争地”矛盾;可节省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另外生物学效率为149%,较之传统菇棚栽培提高40%左右;产出的菇品明显具有野生菇的口感和风味。另外,菌糠废料直接被林地树根就地分解利用,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减少了人工处理菌糠废料的费用,同时,由于保湿的需要以及出菇管理人员的频繁出入林场操作和巡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森林火险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77.
食用菌异迟眼蕈蚊Bradysia difformis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迟眼蕈蚊是云南省食用菌主要栽培区双翅目害虫的优势种之一,为国内新记录种。记述了异迟眼蕈蚊的外部形态鉴别特征,并简要描述了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异迟眼蕈蚊成虫的发生有3个明显的高峰期,分别在2007年9月下旬、11月上旬和12月中旬,从2007年12月中旬至2008年2月下旬,成虫发生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8.
黄建聪  杜红慧  朱坚 《蔬菜》2018,(12):69-73
为探究灰树花菌糠对灰树花栽培的影响,在新栽培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灰树花菌糠,比较菌丝生长情况、栽培周期和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栽培料中添加菌糠10%、20%时,菌丝长速显著加快,30%时不显著,大于30%后菌丝长速下降且菌袋培养后期黄水增多;菌糠添加的比例对原基形成到采收的时间影响不显著,主要影响原基的形成时间,添加菌糠10%、20%时形成时间显著缩短,添加菌糠30%影响不显著,之后显著延迟;当菌糠比例为30%时,生物学效率最高。最终确定,最佳菌糠添加比例为20%~30%,平均生物学效率可提高10.84%。  相似文献   
79.
随着双孢菇栽培的普及和菌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其品种资源日趋丰富.不同的双孢菇品种类型需要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同的生产区域,选用的菌株也不尽相同.明确品种类型,因地制宜的选择优良品种及使用高质量的菌种,是确保双孢菇高产优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0.
日光温室内不同光照强度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用菌不同种类,同一种类不同生育阶段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尽相同。菌丝体阶段需要较弱的散射光照射,光照强度200~1000LX较为理想;在菇蕾形成期光照强度对平菇和香菇影响不大,金针菇则需要较弱的光照强度,1000Lx以下较好;香菇转色也需要较弱的光照强度,以200LX以下最佳;出菇期平菇对光适应范围较广,香菇次之,金针菇较敏感,一般平菇在20000Lx以下,香菇在10000LX以下,金针菇在5000LX以下出菇比较理想,但以1000~5000Lx产量最高,菇质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