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500m~1200m高海拔林场内进行“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的研究,结果证明,较之传统大棚或菇房设施化栽培,林下培菌生产仿野生鸡腿菇无需占用耕地,彻底解决了当地鸡腿菇栽培中的“菇粮争地”矛盾;可节省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另外生物学效率为149%,较之传统菇棚栽培提高40%左右;产出的菇品明显具有野生菇的口感和风味。另外,菌糠废料直接被林地树根就地分解利用,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改善了林地土壤结构,提高了林地生产力,减少了人工处理菌糠废料的费用,同时,由于保湿的需要以及出菇管理人员的频繁出入林场操作和巡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森林火险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畜禽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免疫的目的是通过给动物接种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应答反应,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免疫工作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畜禽能否安全度过整个生产周期,发挥最佳生产性能,从而影响到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我们在禽病诊断工作中,观察到很多家禽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养殖者在免疫接种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菇农的生产效益,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尽量简便实用、快捷方便和易于菇农操作、适于推广普及的指导思想下,笔者历经数年,探索出了平菇“1+1〉2”栽培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富硒香菇的市场需求,促进富硒香菇的产业发展,研究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规模生产的富硒香菇栽培技术,包括场地与菌株选择、菇棚建设、栽培季节、生产配方、科学增硒、菌棒发菌、栽培模式、生产管理、采收标准、抽样送检等方面,大量试验及实践经验表明,栽培的鲜菇含硒量在56~100μg/kg,符合国家富硒香菇的质量标准,生物学效率较高,产品品质上佳。  相似文献   
5.
真姬菇、白灵菇等品种需要菌丝后熟培养之后才能出菇,皆为生物学特性使然,但在平菇等品种的生产中从未有人提出类似概念。自新世纪初即在平菇等品种的生产中应用菌丝后熟培养技术,在近年的技术推广及技术服务中将之作为生产的必须工序,除可呈现爆发出菇的生产效果以外,一般可使生物学效率增加13%左右,并因出菇整齐、缩短生产周期、减少病虫害等优势,受到菇农和企业的欢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栽培鸡腿菇,传统基料主要为棉子壳、玉米芯、豆秸等秸秆类原料;但随着能源问题的凸现,作为一种生物质资源,作物秸秆的利用渠道越来越多,市场价值也日益提高,原来曾被视为农业废弃物的秸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重视的新资源。特别是近年来利用秸秆原料直接制取沼气消耗掉大量秸秆资源,菇畜争料、菇沼争料等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沼渣,沼渣或被遗弃、或被作为有机肥料堆放于村头、田边,有效养分被无端损失,利用率低下,并形成事实上的二次污染。利用沼渣原料栽培鸡腿菇,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贫血病病毒(CAV)引起。以损害造血、淋巴器官导致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及死亡率升高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病。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又称贫血因子病、蓝翅病、出血性综合症和贫血性皮炎综合症等等。CAV于1979年由日本学者首次报道,此后,相继在西德、瑞典、英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陆续证实了本病的发生,我国于1992年首次在东北某鸡场(从美国引进尼克种鸡的后代),分离到CAV,但直到目前为止,现场暴发CIA的报道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是针对玉米收获机械的改进状况,立足中国国情,对多种改进建议进行评测,挑选出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方案,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生产中,尤其病害基数偏高的老栽培区域内,双孢蘑菇的发病率较高,并且生产中存在的隐性病害,可导致生产中后期出现某些不可测的后果,使得栽培受损。据对百病傻药物的试验,发菌期间的发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覆土后发生的病害一般可控制在2%以下,并基本杜绝了隐性病害,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生产中,菇棚温度的调控尤其夏季的降温成为最大的制约生产要素之一。设计的“大棚水温生态空调器”利用地表水的自然温度,即可实现对菇棚的降温,在山东地区的6月~8月,一般气温在33℃左右,最高温度曾达43℃,开启该设备,利用地表水资源的低温可将棚温降至23℃左右;排出的地表水通过一定压力输回到地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生态降温、保护水资源的目的,为低碳经济项目的优选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