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514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16篇
  124篇
综合类   730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329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藏野生当归资源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野生当归药用价值、资源种类、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当归的驯化栽培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陈家瑞 《森林与人类》2004,24(12):27-29
我国野生苏铁资源不仅是我国的国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由于人口膨胀,开荒种地,工业和交通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苏铁类植物的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野生苏铁频危的进程。拯救野生苏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3.
2004年10月~2006年12月观察了昆明地区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的产卵期、产卵量、孵化时间、孵化率以及蝌蚪期持续时间等.结果显示,昆明地区昭觉林蛙的产卵期为每年10~11月;产卵量平均为1 859.92粒·团-1;完成胚胎发育期全过程需8~9d;蝌蚪孵化率达99%以上;蝌蚪期持续时间为6个月,Ⅰ期蝌蚪发育历时130d,Ⅱ期蝌蚪发育需42d,从蝌蚪进入第Ⅲ期到观察超过50%的幼蛙登陆为10d左右.昭觉林蛙繁殖时对产卵场的选择条件为足够的水域面积、水温和丰富的水草.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对青海江西林区进行了土壤调查,综合分析研究了该林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成土过程、土壤属性及理化性质等,对本区主要森林土壤分类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5.
分析洱海东岸面山石灰岩山地的生境、植被条件和植被演替的一般规律,提出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是本地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6.
调查了筛草在山东砂质海岸线的野外生境、分布及保存现状,观测了其物候期、形态特征、开花结实特性、繁殖特性及叶表皮微形态等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筛草的种质资源保存、人工栽培驯化、良种繁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指出了生境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生境的质量及其可利用程度是决定动物种群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动物的生境利用特点成为生物保护学研究的热点。综述了不同空间尺度上陆生野生动物生境选择研究的概况,以期对今后开展生境利用研究工作时在方法的选取方面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8.
赤腹松鼠对森林存在潜在危害,为了探究云南紫溪山赤腹松鼠的巢址选择特征,并为该物种的危害防治提供理论数据,于2020年冬季采用样线法与样方法对云南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赤腹松鼠巢址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共发现巢址42个,分布于高、低两个密度区。采用频次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赤腹松鼠巢址的生境及巢树特征,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与主成分法分析不同密度区内巢址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高、低密度区内巢址利用树种存在差异,赤腹松鼠偏好选择在距离水源较近、郁闭度高的高质量森林中营巢,且偏好选择针阔混交林中偏向南方的高大乔木的树冠上层作为营巢位点。  相似文献   
109.
通过研究1年生东北黑榆和家榆盆栽苗在哈尔滨不同道路生境下的生长质量,探究东北黑榆和家榆在城市道路生境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东北黑榆除分枝数外的生长指标受到不同道路生境的影响,家榆各项生长指标对不同道路生境表现出适应性;东北黑榆和家榆的综合生长比值均随着交通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东北黑榆和家榆均能适应城市道路生境,并能表现出较好的生长质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市边缘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绿化隔离带成为控制北京市建成区无序扩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手段,在绿化隔离带范围内建设郊野公园是落实规划的有效途径。郊野公园的核心目标是在生态保育的同时提供少量的游憩活动,因此对于绿化隔离带范围内生境质量高的区域进行保护应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  方法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为例,构建生境保护优先的郊野公园选址框架,利用InVEST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生境质量进行评价,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生境划分为低生境、一般生境、中生境、高生境、极重要生境5个等级。以模型评价结果中极重要生境地区作为郊野公园选址的基础原则选取生境保护优先的备选区范围,叠加周边公园资源、已建和拟建郊野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市道路网可达性和土地利用现状6个外部建设条件和内部开发条件的指标因子选出适宜建设的区域,再根据植被覆盖类型的空间数据划定所选区域内的生境斑块群类型,最终完成研究区域内生境保护优先型郊野公园的选址和分类。  结果  不同类型的生境空间分布呈现一定差异性,根据不同生境划定混交林、灌丛、阔叶林或针叶林、农田、农田与纯林以及滨水6种类型的郊野公园,在通州区碱厂村、昌平区史家桥村、房山区梨村等村镇划定共41处以生境保护优先的郊野公园用地范围。  结论  以生境保护优先的郊野公园选址方法具有明显的空间定量化优势,其评价结果可以为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的郊野公园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