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研究黒榆(Ulmus davidiana var. mandshurica)在哈尔滨不同道路交通污染环境下的适应性,为其在城市生境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1年生盆栽苗为材料,放置于交通污染不同的3种生境下,60 d之后,测定其比叶重、质膜透性、MDA和感病性。结果表明:在哈尔滨3种不同生境下黒榆生长质量有显著差异,比叶重、质膜透性和MDA与交通污染程度成正相关。就比叶重和感病性而言,两侧临车流量最大的主干路,距离主干路最近的黒榆生长质量最好;就质膜透性和MDA而言,单侧临车流量最小的主干路,且距离主干路最远的黒榆生长质量最好。综合分析得知,黒榆在两侧都临车流量最大的主干路,且距离主干路最近的生境3下生长质量较差。黒榆在3种不同道路交通污染的生境下都能生长,且生长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2.
<正>榆紫叶甲(Ambrosiomd quadriimpressum Motschulsky)隶属鞘翅目叶甲科[1],又名榆紫金花虫,是一种广布于园林的蛀干害虫。榆紫叶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和贵州等省份,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榆紫叶甲主要以榆科植物为食,包括家榆(Ulmus pumila L.)、春榆(Ulmus japonica)、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和垂榆(Ulmus pumila var.pendula)等园林绿化树种,成虫与幼虫均危害植株叶片及芽苞,其食性专一,连年危害使植株长势衰弱并极易引起其它病害发生,危害期一般可达长6个月[2]。  相似文献   

3.
用添加了激素NAA、2,4-D、6-BA的马铃薯综合培养基培养榆黄蘑菌丝体,结果表现3种激素对榆黄蘑的菌丝体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且同一激素不同浓度的促进作用程度也有差异。激素对菌丝体生长的促进作用,缩短了菌丝体的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4.
家榆是典型的风播植物,在科尔沁沙地可以形成单一优势种林地.通过对林缘和孤立树不同方向从树基部向外的有序取样与林下和林窗的随机取样调查,分析了家榆林下和林窗不同生境的种子沉降和幼苗分布特征、林缘和孤立树种子散布方向的差异性与规律性.结果表明,家榆种子密度在林下生境阴坡和阳坡明显大于丘顶和丘底,在林窗生境丘顶明显大于丘底.家榆向周围不同方向种子散布的距离和累积数量均有较大差异,其中林缘和孤立树均以当地多逆风频率的西南方向最近,累积数量也最少;孤立树以多顺风频率的东北方向最远,累积数量也最多.林缘和孤立树共6个方向断面从树基部向外单位面积种子数量频度均适合于韦伯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X2(a)<0.500)密度函数,具有相同的种子散布格局.家榆幼苗密度在林下阴坡明显大于阳坡,林下和林窗均为丘顶明显大于丘底.林缘19 m内家榆幼苗呈连续分布.在科尔沁沙地,如果不加限制或人为扰动,家榆林不仅可以很好地进行自然更新,而且可以在适宜的沙地生境逐渐扩大其分布空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春季多发生沙尘暴,容易使接穗的嫩枝、幼芽受害,不仅嫁接苗的成活率下降,而且嫁接苗生长不良,冠形较差,市场价值低。用家榆做砧木,垂榆做接穗,进行嫁接套袋育苗,有利于嫁接苗接穗枝条幼芽萌发、展叶,促进新枝生长,提高了嫁接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倒榆属榆科榆属垂枝类树种,别名垂枝榆,具有枝叶繁茂、冠形优美、生长旺盛等优点,广泛用于城市绿化。南北疆均可栽培。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生物量测定,研究不同温度、酸碱度及光照对榆白涩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榆白涩病病菌菌丝在5~30℃温度范围内均可以生长;最适病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5℃;pH值3~11范围内病原菌丝均可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的pH值为9。榆白涩病病菌孢子萌发率与温度呈正相关,5~35℃温度范围内病原孢子均可萌发;最适于榆白涩病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0℃;最适孢子的生长pH值为8。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不同光照试验表明光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9-2012年在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榆毒蛾的寄主、形态特性、危害特点、危害程度及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榆毒蛾在该地区主要危害灰榆,1年发生2代,不同虫态可出现在同一时期;被害灰榆树叶呈透明、缺刻、孔洞状,严重的整株树叶肉被食光,呈枯死状.榆毒蛾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在贺兰山汝箕沟,有虫株率为100%,虫口密度达522.2头/株.  相似文献   

9.
通过初步建立刺榆的组培快繁体系,发现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硝酸铵3种物质对提高刺榆的平均出芽数均有促进作用,IBA可促进刺榆外植体分化,硝酸铵可提高芽的平均高度,并促使组培苗生长旺盛.刺榆外植体最佳启动培养基为DKW培养基+6-BA0.2mg/L+IBA0.05mg/L+蔗糖20g/L+琼脂6.0g/L,可有效提高平均出芽数.  相似文献   

10.
珍稀树种琅琊榆苗期生长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连续3a对琅琊榆播种苗苗高、地径生长量的调查,以及对天然次生林不同透光度下萌蘖苗生长、生理分析,模拟出珍稀树种琅琊榆苗期生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苗木年生长过程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并探讨了光影响苗木生长及分布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中华金叶榆寒地高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丰富北方寒地优良彩叶品种,在哈尔滨地区进行了中华金叶榆硬枝嫁接方法(切接、劈接、插皮接、腹接和舌接)、保湿措施(涂保湿剂、套袋、石蜡封闭和地膜缠封)和嫁接时期(先接后栽、砧木定植1个月后嫁接和定植后次年嫁接)的引种(引自河北省)嫁接试验。结果表明,硬枝嫁接方法中,插皮接的效果最好,接穗成活率达96.7%,该种嫁接方法可在育苗生产中应用;从成本和嫁接成活率方面考虑,硬枝接穗保湿措施应采用接穗涂刷FY-1保湿剂的方法;从砧木栽植与嫁接的前后顺序上看,以栽后第2年嫁接效果最好,生产上应以第1年栽砧第2年嫁接为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输属的主要代表种白榆的核型,它大多由近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8=1m+3sm(SAT)+6st+4t,属Stcxbbins较进化的“3A”类型,此外还就出壁低渗制片虽Gicmsa染色区域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通地区金叶垂榆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镇绿化树种单一,彩叶绿化乔木树种成为城乡绿化中的点缀佳品,大通地区引种金叶垂榆可为城镇绿化苗木增加了一个新品种,本文介绍了大通引种的金叶垂榆的物候期、生长情况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锡盟沙地榆(Ulmus pumila L.var.sabulosa)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法对内蒙古浑善达克锡盟沙地榆6个居群和对照家榆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14条引物共获得  相似文献   

15.
昌吉地区金叶榆嫁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昌吉地区进行金叶榆的嫁接试验,分别采用切接、劈接和插皮接及0.6、0.4 cm和0.2 cm 3种粗度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切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1.3%,插皮接次之,为86.7%,劈接最低,为82.7%。3个规格的插穗对比试验表明,接穗粗度越大,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家榆和金叶榆光合·蒸腾及荧光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家榆和金叶榆抗旱能力的差异。[方法]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用2年生家榆和金叶榆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作用荧光测量系统测定试验苗的光合、蒸腾和荧光参数。[结果]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家榆和金叶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程度越高,金叶榆光合速率比家榆下降的幅度越小;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金叶榆的蒸腾速率、非光化学猝灭明显低于家榆,叶片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化学猝灭则明显高于家榆。[结论]在干旱条件下,金叶榆的抗干旱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家榆更强,适应重度干旱环境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7.
家榆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榆种子为材料,在37℃、100%相对湿度下进行人工老化。应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家榆种子在人工老化条件下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老化第1天根冠少数几个细胞开始出现细胞凋亡;随着老化深入,生长点、子叶等多个部位开始有凋亡细胞出现;老化至第6天,部分凋亡细胞崩解,细胞质高度浓缩,剩余组织细胞膜的保护能力下降,出现真菌感染;同时,用外源Ca2+作为诱导剂对家榆种子进行处理,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并未出现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金叶榆硬枝扦插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通植物园进行金叶榆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沙壤土扦插和地膜覆盖可提高扦插苗的高、地径生长量,明显提高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家榆种子为材料,在37℃、100% 相对湿度(RH)条件下老化,检测种子老化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的部分典型特征.DAPI荧光染色结果清楚地表明了老化过程中产生了凋亡小体,种子DNA电泳图谱呈现典型的“梯"状条带.细胞电解质渗漏率结果表明,细胞膜在老化过程中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完整性.老化初期O-·2产生速率加快,H2O2含量激增、且O-·2产生速率、H2O2含量都维持在μmol数量级.这些特征充分证明种子老化死亡过程属于PCD范畴.   相似文献   

20.
5种榆属植物滞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榆的滞尘特性,选取黄榆和其他4种榆属植物进行初步比较。2014年7月份应用质量法对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测定,使用SAS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植物滞尘能力存在极显著差异,黄榆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最强,大叶榆(Ulmus laevis)次之,垂榆(Ulmus pumila‘Pendula’)和榆(Ulmus pumila)稍弱,抗虫榆最弱;黄榆的树龄对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有显著影响,3年生以上的黄榆滞尘能力增速缓慢,随树龄的变化趋于稳定;5年生黄榆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随雨后时间变化较为明显,雨后7 d内滞尘量急速增加,10 d后趋于平缓,经过约25 mm降水的冲刷后,叶片重新开始滞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