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2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675篇
林业   592篇
农学   548篇
基础科学   363篇
  1085篇
综合类   2804篇
农作物   310篇
水产渔业   379篇
畜牧兽医   471篇
园艺   313篇
植物保护   33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496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霉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而且以孢子形态随空气、水等媒介进行扩散。对食品原辅料及生产环境均可造成污染,是造成发酵乳变质的主要原因。发酵乳作为保质期较短且需冷链储运、销售的产品,零星的霉菌污染不会引起食品安全问题,但由于部分销售终端及三四线市场冷链运输缺失,造成霉菌生长,发酵乳呈现明显霉斑,导致消费者体验差,给企业品牌造成极坏影响,也影响了食品安全。本文概述了发酵乳中来自原辅料、环境、水中霉菌零星污染来源、验证方法以及相应控制措施,以期为发酵乳中霉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为了探究chi-miR-107-3p和菱形家族蛋白2(rhomboid family member 2,RHBDF2)基因在不同品种(系)和光控增绒绒山羊兴盛前期(5~7月份)皮肤毛囊重建时的表达差异,本试验在7月份采集内蒙古阿拉善型绒山羊、敏盖绒山羊和光控增绒技术处理的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体侧皮肤毛囊组织,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组织形态比较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皮肤毛囊兴盛前期,阿拉善型绒山羊次级毛囊正处于重建阶段,敏盖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光控增绒)次级毛囊重建已基本完成;在阿拉善型绒山羊皮肤组织中chi-miR-107-3p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敏盖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光控增绒)(P<0.01),而RHBDF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两品种(系)(P<0.01),且RHBDF2基因表达量在敏盖绒山羊皮肤组织中显著低于阿尔巴斯型绒山羊(P<0.05)。不同品种(系)和光控增绒绒山羊皮肤毛囊兴盛前期组织显微结构与chi-miR-107-3p、RHBDF2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结果相一致,次级毛囊重建初期chi-miR-107-3p表达量较高,而RHBDF2基因表达量极低,随着次级毛囊重建完成,chi-miR-107-3p表达量明显降低,RHBDF2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高,且在不同品种(系)内蒙古绒山羊绒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机制基本相同。因此,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是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73.
对1株分离自西藏那曲地区养殖场有出血性症状牦牛的致病性菌进行分子鉴定及药敏分析,为西藏地区牦牛出血性疾病提供治疗依据。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获得疑似菌株,对所得疑似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疑似致病菌株,再对疑似致病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通用引物检测及测序、同源性比对,后经药敏试验得到该疑似致病菌株的敏感药物,最后通过动物回归试验验证其敏感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对病死牦牛肺脏、肝脏分离纯化获得6株疑似菌株,经形态学观察试验、哥伦比亚血平板试验筛选出1株具有溶血性的革兰氏阳性球菌S-4。经生理生化鉴定试验、16S rDNA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S-4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4菌株对恩诺沙星、新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中介敏感,对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氨苄耐受;动物回归试验显示,该菌株具有致病性,且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治疗效果差。本试验获得1株具有致病性的牦牛源表皮葡萄球菌,该致病菌在养殖过程中可使用恩诺沙星、新霉素、卡那霉素3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4.
近年,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密度增加的同时,各种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趋势。猪传染性疾病发生后,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行动迟缓,生理指标失衡,甚至引发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某些人畜共患病还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在疫病防控过程中,需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群体等角度出发,减少养殖环境病原数量,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确保生猪健康生长。该文主要结合一个乡镇的疫病流行特点,分析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对防治猪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5.
论述了以C5为主的轻烃液体燃料,采用鼓泡法按比例混入空气的制气工艺,将液态烃置换为优质轻烃混空燃气的物理原理,为设计、制造气化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淮北市五马路沿线2块夏大豆的田间调查分析表明:受路灯照射的影响,夏大豆株高增加,开花期、成熟期推迟,底荚部位上升,单株生产力下降.且距离越近,植株越高,开花、成熟越晚,底荚部位越高,单株生产力越低.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深剖面土壤水补给来源,以黄土区长武塬为研究区,采集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18 a苹果园、26 a苹果园)下20 m深土壤剖面,测定土壤水及其稳定性和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基于同位素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深度土壤水来源进行溯源分析。研究表明:(1)苹果园土壤水含量明显低于农地,说明果园耗水强度更大,对深层土壤水影响更为显著。(2)农地、18 a和26 a苹果园下降水偏移量分别为-22‰、-20‰和-6‰,说明降水补给土壤水后受到蒸发作用影响,且农地土壤水比果园受到的蒸发效应更强。(3)该区土壤水补给主要以活塞流为主;对于补给不同深度土壤的可能水源,6 m以下补给水的同位素组成(δ2H=-83.8‰,δ18O=-12.1‰)较0~6 m (δ2H=-68.8‰,δ18O=-10.1‰)更为贫化,且6 m以下补给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日降水量≥50 mm·d-1的降水更相似。与农地(δ2H=-70.6‰,δ18O=-...  相似文献   
78.
为研发高效、精准的监测防控设备,利用八臂行为选择装置系统测定不同光源、性别和光处理时间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趋光行为。结果显示,在紫外光(波长365 nm)、紫光(波长420~430 nm)、蓝光(波长465~475 nm)、绿光(波长525~535 nm)、黄光(波长585~595 nm)和红光(波长655~665 nm)6种波长光源下,草地贪夜蛾混合种群(雌雄成虫比为1∶1)对紫外光光源的趋光选择率最高,为25.6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紫光和蓝光光源,趋光选择率分别为16.30%和8.82%,对红光的趋光选择率最低,为4.76%。在紫外光刺激下,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混合种群(雌雄成虫比为1∶1),在红光刺激下,雄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雌成虫。另外,在紫外光刺激下,光处理时间60 min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趋光选择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光源与性别因素均影响草地贪夜蛾的趋光行为,光处理时间对草地贪夜蛾的趋光行为影响较小,且与光源及性别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源(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和柠檬酸铜)和铜添加水平(20和30 mg/kg)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铜含量与含铜酶活性以及组织铜含量的影响,探讨断奶仔猪对不同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3×2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取平均体重为(8.98±0.48)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12头,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铜含量为7.80 mg/kg),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或30 mg/kg硫酸铜、碱式氯化铜或柠檬酸铜(均以铜含量计)。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试验组与对照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铜源和铜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铜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铜蓝蛋白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铜源和铜添加水平对断奶仔猪肝脏铜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心脏、肾脏、胰脏和跖骨铜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4)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斜率比法计算,以血清铜...  相似文献   
80.
弱光条件下桃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及品种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于桉  孔云  姚允聪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242-248,254
就日光温室桃树光合生理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结果表明:1d中叶温与气温以14:00时较高。遮阴明显地降低了到达叶片表面的有效光合辐射、叶温与气温。桃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大约出现在上午10:00与下午14:00时;不同品种弱光下的光合速率有明显的差异,以NJN较高,其次为五月火与麦香。遮阴降低了桃叶片的光合速率,以NJN光合速率降低的较少,说明NJN能适应设施栽培。气孔阻力与蒸腾速率则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桃中位叶的光合速率较幼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