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2篇
  13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林黑着  黄剑南 《水产科技》1998,(4):34-35,40
用各种含有不同水平的(n-3)HUFA的饵料进行强化,可使作为海水鱼幼体食物的轮虫营养得到改善。这些饵料包括小藻类,类脂乳化液、鱼油、含有类脂的微粒和微囊强化的轮虫中(n-3)HUFA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饵料中这些指肪酸的成分。  相似文献   
62.
鱼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既有助于脂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形成,又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物质.鲣鱼加工中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如果用于提取鱼油,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利用鲣鱼加工废弃物提取、精制、纯化鱼油的工艺条件,并且对从鲤鱼废弃物中提取鱼油并纯化出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的鱼油中高不饱和脂肪酸占24%,其中...  相似文献   
63.
为深度开发金枪鱼加工副产物,充分利用金枪鱼油所含营养成分,以壳聚糖为壁材,金枪鱼油为芯材,分别采用喷雾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比较两种制备方法对制得微胶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喷干鱼油微胶囊和冻干鱼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分别为77.26%、63.86%,但后者对鱼油脂肪酸保护更好;前者挥发性成分共有43种,其中酮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占33.01%;而后者的挥发性成分仅有24种,以酯类为主,占52.29%,且没有检测到典型的腥味物质,这可能是由于冻干过程温度较低,抑制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更能掩盖鱼油不良风味。贮藏试验显示,两种鱼油微胶囊与鱼油相比,过氧化值的增长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贮存7d后,两种胶囊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保留率分别为82.22%和85.25%,两种制备方法对DHA和EPA保留率的影响不大(P>0.05)。研究表明,两种鱼油微胶囊制备方法对延缓鱼油氧化和掩蔽不良风味有一定作用,对制备鱼油微胶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4.
饲料氧化鱼油引起草鱼肠道黏膜结构屏障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饲料氧化鱼油对草鱼肠道屏障结构和肠道通透性的影响。(实验目的)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鱼油组(6F)、豆油组(6S)、2%氧化鱼油(2OF)、4%氧化鱼油(4OF)及6%氧化鱼油(6OF)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草鱼(平均体重74.8士1.2)72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测定了草鱼肠道紧密连接蛋白中闭锁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3、Claudin15a和胞浆蛋白ZO-1、ZO-2、ZO-3的基因表达活性,并结合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肠道通透性标志性指标测定结果综合分析。(实验方法)结果显示:在添加氧化鱼油后,(1)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内毒素和D-乳酸含量都出现显著增加(P<0.05);(2)组成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闭合蛋白Claudin-3、Claudin-15a和胞浆蛋白ZO-1、ZO-2、ZO-3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而闭锁蛋白Occludin基因表达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但差异不显著(P>0.05);(3)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出现缝隙;⑷饲料中的AV值、POV值、MDA含量与闭合蛋白Claudin-3、Claudin-15a,胞浆蛋白ZO-1、ZO-2、ZO-3和闭锁蛋白Occludin基因表达活性均显示负相关关系的变化趋势,其中饲料POV值、MDA含量与胞浆蛋白ZO-1基因表达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后,氧化鱼油中的过氧化物、丙二醛等油脂氧化产物导致组成肠道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蛋白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下调、紧密连接物理性结构显著损伤,致使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肠黏膜通透性显著增加。(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65.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 分别为全鱼油(F1)25%(F2)50%(F3)75%(F4)豆油替代组和全豆油组(F5), 每组4个重复, 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3) 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6, 评价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各组幼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F4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P<0.05), 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F5组最低。幼蟹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F4组最高, 显著高于F3(P<0.05), F3F4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其他F1F2F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F1组幼蟹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P<0.05), 其余各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 F4组幼蟹的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最高, F5组最低(P<0.05); 各组幼蟹的溶菌酶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束后, 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10 d, 发现F5组幼蟹最早出现死亡, 且该组幼蟹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F1F4(P<0.05)。结果提示, 采用豆油完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对幼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但会降低其抵抗感染疾病的能力; 75%豆油替代鱼油可在明显提高幼蟹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6.
选取初始体质量(73.81±9.02)g的雄性吉富罗非鱼(GIFFOreochromisniloticus),分别投喂含100%鱼油(A)、50%葵花籽油+50%鱼油(B)和100%葵花籽油(C)的饲料,每种饲料设置2个流速运动水平(0BL·s-1、1.5BL·s-1)(BL,体长),共6个试验组合(0A、1.5A、0B、1.5B、0C、1.5C),饲养42d后测定试验鱼生长和体成分变化。结果显示各组合吉富罗非鱼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5B组合的特定生长率(4.96±0.02)%·d-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合(P〈0.05)。逆流运动后红肌和白肌蛋白质含量分别最高增加10.25%和7.74%(P〈0.05)。逆流运动对全鱼和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B组和c组鱼体红肌PUF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而B组和c组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葵花籽油替代鱼油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和体成分没有显著影响,而逆流运动能够显著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67.
1妊娠期及哺乳期母猪饲料 母猪日粮中添加鱼油的试验较多,研究目标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日粮途径,提高母源ω-3型脂肪酸的水平,从而提高胎儿生长发育、成活率、初生重及健康水平。目前的研究发现,妊娠期及哺乳期母猪日粮添加鱼油可以提高母猪及仔猪体内ω-3型脂肪酸的水平,并提高仔猪成活率及初生重。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用豆油代替鱼油对体重为(33.75±0.28)g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性能、免疫和组织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80尾鱼,分别添加18%(质量分数,下同)鱼油(G1组)、6%鱼油+12%豆油(G2组)、3%鱼油+15%豆油(G3组)和18%豆油(G4组)。试验期间水温为12.5~16.5℃,溶解氧为7.8~10mg/L,每天饲喂2次,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豆油部分或全部代替鱼油对虹鳟试验末体重、体长、肥满度、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日增重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G2组试验末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G1组)提高7.99%、11.85%和13.89%,饵料系数下降12.82%。与G1组相比,G3组鱼血浆和肝脏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肝脏和肾脏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G4组鱼肝脏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2、G3组也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鱼鳃中丙二醛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降低(P〈0.05);G3组鱼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12;3、G4组鱼肾脏中CAT也显著升高(P〈0.05)。可见,用豆油可以部分代替鱼油用于虹鳟生产,但用豆油完全代替鱼油会影响虹鳟鱼体的免疫力。试验表明,用添加质量分数为6%鱼油+12%豆油的饲料饲养虹鳟时,虹鳟的生产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9.
本刊迅7月5—6日,第二届中国鱼粉鱼油产业大会在山东省荣成市召开,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鱼粉鱼油生产商和饲料生产企业代表及新闻媒体共计4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鱼粉鱼油分会承办的大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禾主持。据了解,今年全球鱼粉价格跌宕起伏、变化莫测,如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取得更大的  相似文献   
7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深海鱼油中角鲨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正二十六烷为内标物,建立深海鱼油中角鲨烯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采用50g/L的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在80℃水浴锅中对油样皂化0.5h,正己烷氯仿混合溶剂萃取出不皂化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深海鱼油中角鲨烯,讨论并确定了样品皂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角鲨烯与杂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和准确的定量。该内标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3,在0.01~0.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角鲨烯最低检出限为0.93ng,方法的回收率为91.46%~100.3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6)。该方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定量准确,适用于深海鱼油中角鲨烯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