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7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35篇
  60篇
综合类   28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正>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一年发生多代,年中春夏、秋两次发生为害高峰,秋季发生规律是:9月中旬开始增殖,10月出现全年第二次发生为害高峰。苹果采收后喷药防治,不仅控制秋季苹果绵蚜为害,还可大大压低越冬绵蚜基数,控制来年为害。 1994年我们进行了40%蚜灭多乳油防治苹果绵蚜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2.
MS-222的药液浸浴和药液鳃部喷洒可作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麻醉方式。在水温16~18℃的条件下,史氏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90~11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30 min;中华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80~10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  相似文献   
93.
在23~24℃水温条件下,观察研究了MS-222对体长(7.58±0.13)cm,体质量(5.59±0.29)g的岩原鲤幼鱼的麻醉效果。根据麻醉和复苏过程中岩原鲤幼鱼的行为特征变化,将其麻醉过程分为5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结果表明:(1)试验条件下MS-222麻醉岩原鲤幼鱼的有效质量浓度为120~220 mg/L,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均与麻醉剂浓度呈负相关;(2)麻醉过程中,岩原鲤幼鱼的呼吸频率在M_1、M_2期先急剧升高,M_3期缓慢下降,进入M_4期后呼吸频率急剧下降;(3)空气暴露时间与复苏时间呈正相关(F=31.049,P0.01),暴露240 s和300 s两个试验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均超过130 s,与其它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暴露时间在120 s内,复苏率为100%,超过180 s时,只有部分鱼可以复苏,当暴露时间达到300 s时,复苏率仅为50%。  相似文献   
94.
多孔介质壁面条件下微尺度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文  张鸿雁  何文博 《排灌机械》2010,28(3):271-276
利用多孔介质模拟微通道壁面粗糙元,建立了一种新的微尺度化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多孔介质模型厚度由微通道壁面相对粗糙度折算,多孔介质的阻力系数由该区域内的流态及阻力计算;配合采用k-ε和k-ω多种形式的湍流模型,对边长为600μm的方形断面微通道流场在雷诺数分别为100和300的情况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模拟结果与Micro-PIV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realizablek-ε湍流模型,搭配多孔介质微尺度化模型进行数值计算,能够有效地模拟微尺度流场的流动状况,而标准k-ε湍流模型和RNGk-ε湍流模型的微尺度模拟计算结果虽接近试验测量值,但仍有偏差;标准k-ω湍流模型和SSTk-ω湍流模型的微尺度模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5.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研究了不同布设间距下,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周围水流运动的规律,旨在为深入研究人工鱼礁的集鱼原理和海洋牧场建设中人工鱼礁的投放和布设提供更多参考。本研究采用了4种布设间距,分别为0.5、1、1.5和2倍鱼礁高度,基于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模拟了速度为0.8m/s的水流流经2个礁体的过程,分别观察鱼礁周围水流运动情况。结果显示,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内部和周围存在缓流区、背涡流区、上升流区、死水区等有显著特征的区域;多孔方型人工鱼礁上升流的最大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值约为0.95倍;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周围上升流最大抬升高度与鱼礁高度之比约为2.1;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为鱼礁周围的流态多样性提供了较有利的作用;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的布设间距对2个鱼礁单体间的旋涡数量和旋涡方向有较大影响,也对涡量大小和涡量分布范围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布设间距越大,涡量越大,分布范围越广,但超过一定范围后,涡量不再增大,分布范围也不再扩大;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的布设间距越大,背涡流在X方向和Y方向的影响面积越大。研究结果清晰地展现了不同布设间距下的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人工鱼礁投放和布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及业内对水生养殖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水产饲料行业正逐步向高效、减排、安全、健康方向发展。微量元素作为动物必需的营养素之一,随着其在机体的物质及能量代谢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也经历了从无机到有机化的发展过程。有机微量元素是指金属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小肽、蛋白质、多糖衍生物、有机酸等配位体通过共价键和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当前针对有机微量元素的生物学研究主要以氨基酸、小肽、蛋白质络合物或螯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97.
MS-222对鳊鱼麻醉保活运输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MS-222对鳊鱼保活运输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在不同质量浓度MS-222(0、20、40、60、80、100 mg/L和120 mg/L)、不同水温(2、7、15、20℃)和不同鱼水质量比(2∶1、1∶1、1∶3、1∶5)下鳊鱼的存活率,从而确定及筛选最佳的保活运输条件,并检测和分析在保活运输试验中水质指标和鱼体生化指标的变化和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当MS-222质量浓度为60 mg/L、水温7℃、鱼水比1∶3时,保活时间最长,鱼体存活率最高;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水体指标中氨氮含量、微生物、pH均呈上升趋势,而溶解氧水平则呈下降趋势;在鱼体指标中,肌肉中糖原、pH下降,乳酸含量上升;在血液指标中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血糖、尿素和肌酐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鱼体肝脏和肾脏组织代谢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其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在鳊鱼保活过程中可适当使用MS-222麻醉剂以延长存活时间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98.
通过观测不同浓度下MS-222处理后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的麻醉深度、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初步确定了适宜麻醉浓度,并通过测定呼吸频率、耗氧率、排氨率和露空苏醒弹动时间等指标分析麻醉对鱼体造成的影响,综合评估了MS-222的适宜麻醉浓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俄罗斯鲟幼鱼的麻醉程度逐渐加深,达到相同麻醉程度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复苏时间出现上升趋势。麻醉剂浓度在200~300 mg/L时,试验鱼20 min内即可进入较为稳定的麻醉状态。MS-222对试验鱼的呼吸频率有极显著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最适于俄罗斯鲟幼鱼麻醉运输的MS-222浓度范围为50~60 mg/L,适于俄罗斯鲟幼鱼人工操作的MS-222浓度范围为150~200 mg/L。  相似文献   
99.
杨艳霞  李静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0):225-230
以膜生物法有机污水处理为研究背景,将3D格子Boltzmann传质模型与多孔介质四参数随机生成法耦合,获得生物膜多孔介质详细的孔隙分布,进而对反应器内生化降解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分析了生物膜孔隙率及孔隙分布对流动传质及生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验结果比较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各方向生长概率p1-14=0.005,随着生物膜孔隙率增大,反应器内底物降解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且在孔隙率ε=0.5时达到最大,50.97%;孔隙率ε=0.5时,改变各方向生长概率重构获得5种不同结构生物膜,其降解效率随之改变,生物膜为结构1(p_(3-4)=0.01,p_(1,2,5-14)=0.005)时,底物降解效率最高,52.54%。因此,3D格子Boltzmann传质模型可用于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流动传质及生化反应过程的模拟,研究结果将对反应器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麦麸超微粉碎对面团流变学特性与网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麦麸粒度影响全麦产品品质的内在机理,将不同粒度的麦麸(粗麦麸、细麦麸和超微麦麸)以20%的添加量添加于低筋和中筋面粉中。利用Mixolab测定面团的流变学特性,采用低场核磁(LF-NMR)分析面团中水分的存在状态,运用傅里叶红外(FT-IR)分析面筋蛋白二级结构和扫描电镜(SEM)观察面团面筋网络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粗麦麸和细麦麸相比,添加超微麦麸后,面团的吸水率、峰值黏度和淀粉热凝胶稳定性显著增加,面团形成时间减少;随着麦麸粒径的减小,面团T2弛豫时间显著缩短,自由水含量逐渐降低;减小麦麸粒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上升,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下降;面团微观结构观察显示,随着麦麸粒径的减小,面筋网络的连续性和致密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