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5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以紫苏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紫苏芽再生频率。[方法]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IAA,给予不同黑暗培养时间2、4,-D浓度和预培养时间,研究各因素对紫苏芽苗分化的影响。[结果]子叶在分化培养基MS+1.0 mg/L 6-BA+1.5mg/L IAA中培养可获得高达80.01%的再生频率0,.10 mg/L 24,-D的分化培养基预培养3 d,黑暗培养12 d后再转入光照培养效果最好。[结论]该试验可为紫苏的组培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豆产量潜力受到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一种基因型的密度、植株分布决定其对太阳辐射、水分和养分的利用,进而高产的形成。当群体生长所需外界要素之一不能满足时,植株间形成竞争。产量的区域间及年际间差异与这种株间竞争关系密切,最终表现为单位面积内一个或多个产量构成因子的差异,如株荚数、荚粒数、或单粒重(籽粒大小)。本研究探讨籽粒大小在调节不同密度、行距条件下产量差异及年际间产量差异的作用。多点试验表明,籽粒大小在不同节位上及不同籽粒数的荚间差异不大。然而在2粒或3粒荚内,荚基部粒比中部及顶部粒小10%,而且子叶细胞体积差异不大。在改变源库、增强光照或遮阴条件下,籽粒大小发生变化。籽粒大小与子叶细胞数相关。籽粒大小是可塑的,但即使底部节位荚较顶部节位提前15~20 d鼓粒,籽粒大小在所有节位间差异不大,所以籽粒大小与子叶细胞数的关系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核桃子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核桃子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影响核桃子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大小为6-BA>KT>IBA,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DKW+6-BA 1.3 mg/L+KT 2.2 mg/L+IBA 0.02 mg/L。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子叶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菌萌发罗汉果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罗汉果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探讨了不同MS、琼脂含量、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种子萌发时间和活性炭在罗汉果种子萌发、子叶诱导不定芽及试管苗生根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4 MS、0.5%-0.6%的琼脂含量比较适合罗汉果种子萌发,萌发率达89.2%;降低无机盐和蔗糖浓度有利于罗汉果试管苗的生根;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mg/L+1.5%蔗糖;罗汉果子叶直接诱导不定芽最适合培养基为1/2MS+6-BA1.0mg/L+IBA0.1mg/L,分化率达94.8%,平均每块子叶出芽10个;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0.2%)活性炭有利于生根,但不利于子叶不定芽的诱导;子叶不定芽的分化率还受种子萌发时间的影响,萌发时间以2—4d为宜;试管苗经过炼苗2~4d能极大提高移栽成活率,达91.7%。  相似文献   
15.
对紫苏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外植体、激素、光照条件以及基因型进行筛选,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接种量和培养时间对增长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MS+6 BA 3.0 mg/L+NAA 0.3 mg/L诱导紫苏下胚轴愈伤组织效果最好,而MS+6 BA 2.0 mg/L+2,4 D 1.0 mg/L诱导子叶愈伤组织效果最好,光照条件为12 h/d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供试10个不同基因型紫苏中,ZB 1愈伤诱导率最高。接种密度1.2 g/皿(直径10 cm 培养皿),培养时间24 d紫苏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增长量高,愈伤品质好。  相似文献   
16.
酸性磷酸酶在萌发大豆种子中子叶细胞壁上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扬  郑易之 《大豆科学》1994,13(1):32-37
本文应用光镜,电镜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定位法,对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酸性磷酸酶在子叶细胞壁上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分析。大豆种子吸水膨胀1天时,子叶细胞的胞间层首先表现出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播种1-2天后,除胞间层外,胞间隙也表现了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播种4-6天期间,酸性磷酸酶不仅在胞间层,胞间隙处表现出活性,而且在细胞壁及质膜上也表现出较强的活性。根据本文的观察结果我们推测,萌发的大豆子叶细胞壁上  相似文献   
17.
发育中的花生种子子叶和胚轴在内源ABA含量和贮藏蛋白合成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性.子叶的发育与种子萌发能力形成有密切关系,胚轴的发育和种子活力的提高高度相关.子叶内存在ABA的C40途径,胚轴内存在C15途径,随着种子的发育,胚轴ABA含量迅速提高并可能向子叶转移,ABA促进了贮藏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豌豆小叶突变基因(af)的遗传及其育种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 ,对小叶突变基因、子叶颜色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叶突变体性状受单基因控制 ,呈完全隐性 ;小叶突变体基因af、子叶颜色基因i、初花节位基因lf表现为连锁遗传 ,且位于第一染色体 ;测得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子叶颜色基因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6 .71个遗传单位 ,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lf的遗传距离为 44 .44个遗传单位 ,3对基因之间的顺序为lf、i、af。af基因在育种上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利用af基因已培育出超高产、优质豌豆新品种宝峰 3号。  相似文献   
19.
辣椒子叶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辣椒子叶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幼嫩和部位影响形态发生,通常较嫩的子叶和子叶中部容易诱导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辣椒品种的不同,其培养效果差异很大;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影响愈伤组织形态发生和分化,当有一定量的细胞分裂素时,促进芽的分化,而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合使用时,即使生长素含量很低,也易诱导根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大豆开花后18~43天,子叶细胞含叶绿素。细胞内原质林可逐渐积累淀粉粒;基质内有基粒和基质片层。原质体发育为造粉质体。这种造粉质体属“绿色造粉质体”。开花后53~63天,造粉质体内淀粉粒数目减少,体积缩小;片层结构肿胀,并逐渐解体。造粉质体脱分化为原质体。造粉质体的分化和脱分化过程与蛋白质和脂类的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