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70篇
  免费   1228篇
  国内免费   2260篇
林业   1028篇
农学   1723篇
基础科学   357篇
  2624篇
综合类   8260篇
农作物   1287篇
水产渔业   1121篇
畜牧兽医   6711篇
园艺   1546篇
植物保护   90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842篇
  2020年   771篇
  2019年   899篇
  2018年   618篇
  2017年   924篇
  2016年   1171篇
  2015年   1074篇
  2014年   1174篇
  2013年   1360篇
  2012年   1627篇
  2011年   1745篇
  2010年   1511篇
  2009年   1526篇
  2008年   1291篇
  2007年   1447篇
  2006年   1207篇
  2005年   892篇
  2004年   723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398篇
  2000年   363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83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浦雪艳  高洪  段纲 《猪业科学》2003,20(8):37-39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杀性死亡过程,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机体通过细胞凋亡清除损伤、衰老与突变的细胞,维持生理平衡。通过对细胞凋亡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在调节细胞凋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被称为细胞凋亡主开关的线粒体通透性改变孔(Mitochondrion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它是细胞色素C、Smac、AIF等凋亡诱导因子的主要来源。本文以MPTP的开放、细胞色素C、AIF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Bcl-2家族对细胞凋亡的调控做一综述,以便广大读者能系统地了解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The effect of three herbicides, diclofop-methyl (DM), imazamethabenz-methyl (IM) and fenoxaprop-ethyl (FE),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recommended rate (×) and double the recommended rate (2×) in a durum wheat crop. FE had the smallest effect on root system characteristics, while IM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For all herbicides, the double rate treatment gave a greater statistical reduction than the single rate for root system characteristics. FE had the smallest effect on the activity of aerobic microorganisms, while DM gave the greatest reduction, 10 days after application, and all three herbicides reduced earthworm abundance. DM gave the smalles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tillers and in plant height, while the double rate of IM gave the greatest reduction. For all three herbicides, double the recommended rat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weight of 1000 seeds, whil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viations were noted at the recommended rate. Finally, the use of all three herbicid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lower statistical yields compared to the sample (control plot), although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among them, for either recommended or double recommended rates.  相似文献   
33.
牛奶葡萄采后SO2双重释放装置辅以CT-1处理不但有效降低了药害发生率,而且提高了贮藏效果。在此基础上辅以采前喷布内含杀菌剂的壳多糖,牛奶葡萄可达到更佳贮藏效果,在1998年生长季发生全国性洪水灾害,田间带菌量剧增,各地葡萄贮藏效果极差情况下,参试的牛奶葡萄腐烂率只有1.6%,果梗鲜绿,褐变指数只有0.4%,药害率仅为1.0%,果肉亚硫酸盐残留仅为0.067 mg/kg。  相似文献   
34.
棚内CO2 浓度日变化幅度远大于棚外 ;在天气晴好、光合旺盛、通风受阻时 ,棚内CO2 匮乏可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在保护地条件下 ,油桃光合速率 (Pn)日变化由露地的双峰曲线变为三峰曲线 ,最大Pn比露地提前 2h ,在 8时左右出现 ;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 ;晴天棚内日平均Pn为 5 .97(CO2 ) μmol/m2 ·s,比露地降低17.2 5 %。棚内CO2 加富对油桃光合作用和产量、品质有重要影响 ,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上午 8时~ 12时之间的Pn和光能利用率 ,日平均Pn 6 .95 (CO2 ) μmol/m2 ·s ,比对照提高 2 5 .90 %。树体生长健壮 ,生物量 (未含果实 )增加 12 .4% ,比叶重增大 ,产量提高 19.80 % ,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应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定位Ca2+的方法,以及在梨生理研究中的具体步骤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固定液中加焦锑酸钾处理进行制样,梨树不同器官或组织细胞中的自由态Ca2+,都能生成焦锑酸钙在原部位沉淀,经染色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出黑色颗粒,而固定液中不加焦锑酸钾处理的则没有这种颗粒。再进一步用Ca2+的专一性鳌合物EGTA进行处理,检查这些黑色颗粒是否消失,以证实黑色颗粒就是Ca2+,从而可对Ca2+进行定位标记。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及同一组织细胞在不同的生理时期,其被标记的Ca2+密度和场所是不同的,可通过其动态变化来探讨它的作用机理。还对用此方法定位Ca2+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6.
合成了14个含有 N-莰-2-基的磷酰胺和硫代磷酰胺类化合物,用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并探讨了~(31)Pδ值的规律性变化。初步生物试验表明,磷酰胺类化合物对水稻发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Ⅱ1的活性大于对照药剂抗倒胺但低于多效唑。  相似文献   
37.
H19N2病毒可以感染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流感病毒血凝素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可以影响受体结合特性。为了解鸡源株与人源株H19N2病毒受体结合部氨基酸的差异,作者对二者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鸡源株与人源株血凝素受体结合部位氨基酸的第137、183、190、226位点存在差异,鸡源株在这些位点分别为K、N、AorVorT、LorQ而人源株则分别为R、H、E、L。虽然尚不清楚这些位点的改变对病毒与细胞亲和力及宿主范围的影响,但由于H9N2在我国养鸡业的普遍存在,加强H9N2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3种农药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不同浓度下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盐酸吗啉胍的诱变效应大于其他2种农药。  相似文献   
39.
以单猪屎豆碱(MO)、槲皮素(QU)和环磷酰胺(CY)为参照,观察了狗舌草600mL/L乙醇提取物(EX)对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210细胞体外试验的形态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检查了EX对L1210细胞各周期相的影响,探讨EX对L1210细胞的分化机理。结果发现,EX能够使L1210细胞向淋巴细胞方向发展;经EX作用24h后,L1210细胞G0+G1期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EX对L121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G1期的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40.
黄鳝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肠卷石蜡法 ,对幼鳝和成鳝的消化道全长作纵切片 ,HE染色显示消化器官组织结构 ,嗜银法显示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结果显示 ,黄鳝消化道为一直形管道 ,主要由食管、胃、前肠和后肠组成。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哺乳类有许多相似之处 ,基本上由 4层组成。但食管上皮为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的复层上皮 ,除胃体部外 ,其余器官内均缺腺体。本研究还显示了各器官连接部的结构变化。上述器官内均有散在分布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 ,表明黄鳝消化道还是一个主要的内分泌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