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8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林业   535篇
农学   367篇
基础科学   138篇
  232篇
综合类   2730篇
农作物   256篇
水产渔业   171篇
畜牧兽医   1743篇
园艺   230篇
植物保护   32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08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白军民 《畜牧兽医杂志》2005,24(2):29-29,31
氨化饲料是利用氨与秸杆发生氨解反应,破坏联接木质素与多醣之间的酯键。因为氨是一种硷,氨化后的秸杆木质化纤维膨胀,既提高了渗透性,又使之消化酶更容易与其接触;增加秸杆饲草的含氮量,进而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也是贮存高水分饲草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2.
以匍匐翦股颖品种“Penn-A4”为试验材料,侵染立枯丝核菌后,经丁二醇(BDO)诱导产生系统抗性(ISR),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合成抑制剂氯化钴(CoCl2)和促进剂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后,检测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观察匍匐翦股颖ISR反应中胼胝质沉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抑制剂处理下,匍匐翦股颖幼苗中AsA含量较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大量GSH被催化还原为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SSG大量积累,同时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较低,GSSG经GR少量还原为GSH。乙烯促进剂处理下,AsA含量较高,APX活性升高,GSSG在高活性GR作用下催化还原为GSH,使得GSH大量积累。因此在匍匐翦股颖ISR抗病反应中,高浓度乙烯促进AsA和GSH的大量积累,它们不仅参与了活性氧的代谢平衡,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在ISR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匍匐翦股颖感染褐斑病后,胼胝质主要沉积在厚壁细胞、韧皮部、木质部和表皮组织,其中厚壁细胞胼胝质沉积最多,表皮组织沉积最少。此外,胼胝质沉积面积在不同乙烯信号分子处理间存在差异,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不显著。一定浓度的乙烯对ISR反应中胼胝质的沉积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在100 μmol·L-1ACC处理5 d后,胼胝质沉积总面积仅为9.916 mm2,处理10 d后升至最高,为38.396 mm2,但在病害侵染后期,胼胝质数量减少,在100 μmol·L-1ACC处理15 d后,胼胝质沉积总面积降至20.052 mm2,反映了乙烯信号分子对胼胝质沉积的影响是一种短期效应,短期内可提高匍匐翦股颖植株抗病性,具有信号分子的短时效特点。研究结果为探清匍匐翦股颖ISR抗病响应中ET信号分子如何调控抗病生理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3.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朱新平研究员等发明的一种提高美洲鲥苗种运输成活率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通过运输前对美洲鲥苗种进行拉网锻炼,使苗种鱼体壮实、耐密集、耐操作,降低对人工操作的应激反应程度;运输时,在运输用水中添加可缓解  相似文献   
74.
1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样品采集为被检兔的血清样品。固相载体用pH值9.6的碳酸盐(CBS)缓冲液将兔抗血清作适当稀释,包被ELISA反应板,4℃过夜。然后用含0.05%吐温-2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T)洗板3次,再用2%卵白蛋白室温封闭1小时。洗板3次后备用。  相似文献   
75.
本文利用溶液体系模拟研究红枣干制过程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甘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褐变反应,根据骏枣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建立溶液模拟体系,测定在60℃条件下体系中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含量及A280nm、A420nm,研究体系褐变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模拟体系中葡萄糖含量、氨基态氮含量均下降,褐变度增加;280nm处的吸光值大于420nm处的吸光值。在本模拟体系中,甘氨酸与葡萄糖褐变反应速率最大,苏氨酸与葡萄糖褐变反应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76.
《当代农业》2014,(18):43-43
一、见热就退烧发热是畜体抵抗疾病的生理保护反应,一定程度的发热可提高细胞吞噬致病微生物的能力,有利于机体的保护。二、见病就抗菌在治疗疾病时,见病就用抗菌药,滥用抗菌药常会引发双重感染,并能造成病菌的抗药性。三、见泻就止痢腹泻是畜体排除腹内毒素及病菌的一种保护反应,但如果腹泻时间过长或过多时,则应急速服补液药品,并应用抗菌药物止泻。  相似文献   
77.
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绵羊边界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同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1],而且在血清学上具有一定的交叉反应,它们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给各国养牛、养猪和养羊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牛病毒性腹泻病(BVD)呈世界性流行,给各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但直到2012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相似文献   
78.
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许多因素能够导致工作犬的应激,引起异常的行为反应,影响工作性能。本文重点介绍工作犬应激条件下可能的行为改变,以及如何预防和消除应激对工作犬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1传支病毒分型方法 近几年传染性支气管炎高度传染,在国内流行甚广,且血清型和变异株众多,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或交叉反应差。因此,对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首先需明确当地流行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血清型和变异株。目前,传支病毒分型通常有3种方法:致病型、血清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80.
食用菌多糖     
正在国际上,食用菌多糖被称为"生物反应调节物",简称"BRM",经研究表明,多糖具有生物反应调节物的特征,可做为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激活剂,这些活性多糖具有一个的结构,即主链由β-D(1~73)连接的葡萄糖基组成,沿主链随机分布着同β-D(1~73)边接的葡萄糖基呈梳状结构,生物的大小随多糖的精细结构和构象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