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7篇
  免费   909篇
  国内免费   1432篇
林业   859篇
农学   1552篇
基础科学   242篇
  1059篇
综合类   10830篇
农作物   1109篇
水产渔业   1076篇
畜牧兽医   8181篇
园艺   1212篇
植物保护   1388篇
  2024年   284篇
  2023年   888篇
  2022年   877篇
  2021年   921篇
  2020年   768篇
  2019年   976篇
  2018年   493篇
  2017年   706篇
  2016年   903篇
  2015年   814篇
  2014年   1191篇
  2013年   1220篇
  2012年   1649篇
  2011年   1734篇
  2010年   1562篇
  2009年   1691篇
  2008年   1871篇
  2007年   1507篇
  2006年   1326篇
  2005年   1118篇
  2004年   779篇
  2003年   694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991.
奶牛酮病是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疾病,主要表现特征为酮血、酮尿、酮乳、低血糖、消化机能紊乱、产乳量下降间或有神经症状等,一般在分娩后10~60d内易发。1病因发生酮病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的因素也较为广泛,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营养供应不足,如碳水化合物饲料不足、糖类缺乏而导致体蛋白分解和脂肪动员,使母牛能量代谢出现负平衡,引起酮体生成增加而发病。根据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生与遗传、胎次、分娩、产奶量、品种及干奶期营养水平等都有一定关系,各胎龄的母牛均可发病,但以3~6胎发病者最为常见;高产牛…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究原料乳在4 ℃冷藏过程中的脂质变化,从而指导乳及乳制品的后期加工,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分别对冷藏第0、2、3、4、6天的原料乳脂质进行绝对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乳共检出20种脂质亚类、880种脂质分子,其中甘油三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亚类含量最高;以P值 <0.05,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1为标准共筛选出420种显著性差异脂质代谢物,以P值 <0.01,VIP >1为标准共筛选出98种极显著性差异脂质代谢物。整个冷藏过程中,极显著性差异脂质分子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第3天与第4天对比组(D3 vs D4)脂质变化最为明显,冷藏3~4 d是原料乳脂质变化的关键阶段。对D3 vs D4组的极显著差异脂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10种脂质分子被注释到6条代谢途径中,其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基丝氨酸被注释到甘油磷脂代谢及神经酰胺、鞘磷脂被注释到鞘脂代谢是该阶段的主要代谢途径。研究结果为探明原料乳冷藏过程中的脂质变化、划定脂肪水解的关键期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后期乳制品的加工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饲料工业的发展对饲料和预混料配方技术和预混料生产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预混料是由不同种类添加剂按配方制作的均匀混合物,它具备了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94.
我国小麦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但是国家有计划地进行粮食储备,使得粮食丰富时期粮库中储存的陈小麦与一些品质较差的小麦不适合用于食品加工,于是人们把目光转向饲料业。与玉米相比,小麦含有较多的水溶性木聚糖,对于家禽来说这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如果日粮中含有较多的水溶性木聚糖会严重影响家禽的生长。但是小麦中水溶性木聚糖的含量会因年分、品种等因素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为此,研究以肉仔鸡为试验对象,观察了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量的水溶性木聚糖对其生长及脂类代谢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996.
奶牛酮病是产后奶牛因能量食料的摄入.不足以满足基础代谢和泌乳需要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特征为低血糖、酮血症、酮尿症、酮乳症。奶牛酮病也发生在其他摄入能量不足的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997.
王芳  郭秀枝 《北方牧业》2007,(11):21-21
<正>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酮病牛不仅乳产量急剧减少,而且常常伴发子宫内膜炎,引起繁殖功能减弱,休情期延长,人工授精率下降,给养殖户造成了明显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98.
<正>硼是脐橙树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微量元素,在开花前后消耗量最大,它的缺乏限制叶片正常生长、产量增加,实为限制因子。硼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起到运转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与生长和细胞分裂相关,在某些酶系统中有重要作用。1脐橙缺硼的症状表现影响蛋白质合成、花粉萌发、受精、坐果。缺硼严重时,枝条和树干节间开裂、流胶;新梢丛生,嫩  相似文献   
999.
不同形式三价铬对肥育猪胴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96头体质量约6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研究不同三价铬源对肥育猪胴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猪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3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添加来源于氯化铬、吡啶羧酸铬、纳米铬的含200μg&#183;kg^-1铬试验饲粮,试验期4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米铬提高了猪日增质量和饲料转化效率(P〈0.05);增加了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P〈0.05),降低了脂肪率和背膘厚(P〈0.05)。吡啶羧酸铬对胴体脂肪率和眼肌面积也有显著影响(P〈0.05)。纳米铬和吡啶羧酸铬提高了皮下脂肪组织激素敏感脂酶话性、血清总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P〈0.05),降低了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P〈0.05)。纳米铬还降低了尿素氮、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及脂肪酶活性(P〈0.05)。结果提示,三价纳米铬对猪生长和胴体组成的效果优于常规铬源,对机体脂肪代谢有明品的调榨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李瑞祥 《种子科技》2007,25(6):59-60
种子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在贮藏期间,种子的温度会随着仓库的温度、气温的升降而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种温的变化不会超过仓温影响的范围;在异常情况下,种温会在数日内超过仓温影响的范围,发生不正常升温,该现象称发热。种子在发热过程中,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