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篇
  24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上海城郊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技术对上海城郊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农业用地类型土壤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大棚蔬菜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最高;在土壤含水量15%~30%范围内.土壤总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对氮损失的贡献率分别为46.8%,53.2%.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通气孔隙度的适度增加均有利于土壤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总硝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土壤通气孔隙度、全氮含量呈显著性相关(p<0.05),与土壤N_3~--N呈极显著性相关(p<0.01);反硝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N_3~--N、全氮呈显著性相关(p<0.05),与土壤通气孔隙度呈极显著性相关(p<0.01);中等土壤含水量范围内,影响土壤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环境因子趋于多样和复杂化,各种土壤环境因子共同影响和决定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相似文献   
5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PCV2 SN07-1 2株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TCID50),初步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病毒滴度的差异。参照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并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于同一病毒样品,IFA法测出的TCID50为106.5/mL,PCR法测出的TCID50为105.0/mL,结果表明:IFA法比PCR法更敏感,更适宜用于测定PCV2的效价。  相似文献   
53.
一个水稻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粳稻品种浙粳88种子经60Co γ射线辐照的后代中,筛选得到1个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突变体,将该突变体命名为浙粳88GH,该突变体的颖壳和茎间与野生型浙粳88相比具较明显的金黄色。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暂将该突变基因命名为gold hull 6(gh6)。以该突变体与籼稻珍汕97B杂交的F2作为定位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和隐性群体分析法,将gh6基因初步定位在第2号染色体短臂端的分子标记RM3732和RM6378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1.2cM和28cM。然后,进一步扩大F2群体将gh6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Indel3和Indel4之间约90kb内。  相似文献   
54.
张婷  陈召亮  乔勇进 《核农学报》2011,25(2):286-291
以灰葡萄孢病菌(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为研究对象,采用0.5、1.0、2.0和3.0kGy剂量电子 束辐照灰葡萄孢分生孢子,分别测定5℃和25℃培养条件下辐照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的萌发活性及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和5℃培养条件下,2.0kGy处理分生孢子完全萌发时间比对照分别延迟了5和9d;2...  相似文献   
55.
应用RT-PCR技术快速检测鉴定猪瘟病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所有已报道的猪瘟病毒株(HC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株(BVDV)的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Pa,Pb,Pc。应用RT-PCR技术,引物对Pa/Pb从猪瘟HCLV株,猪瘟Thiveral株,3株猪瘟野毒株都扩增出了预期185bp的片断,Pa/Pc从BVDVOregonC24V株中也扩增出了240bp的片断,而Pa/Pb与牛睾九原代细胞,PK-15细胞,BVDVOregonC24V株均无反应,Pa/Pc也不与所试验的5株猪瘟毒株反应。采用多重PCR可以从同时含有HCV和BVDV核酸的样品中扩增出各自的特异性条带。针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的特异性插入序列。设计了引物Pr,Pra,Prb,可以从HCLV细胞毒或用HCLV人工感染的兔脾组织毒中扩增出预期200bp的片断,而Pr,Pra,Prb与猪瘟Thiveral株和3株猪瘟野毒株均不反应,通过含毒量梯度试验,得出了RT-PCR可检测猪瘟病毒量的下限为200RID或200TCID50。  相似文献   
56.
为了摸清蚯蚓活动对杂草发生的影响以及除草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2017年-2019年连续3年调查了“花菜-蚯蚓”种养模式下田间杂草物种数、总草密度和生物量,同时测定了17种除草剂对威廉环毛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与花菜单一种植模式相比,“花菜-蚯蚓”种养模式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物种数、总草密度和生物量,减轻了杂草危害。不同除草剂对威廉环毛蚓的急性毒性存在较大的差异。采用滤纸法处理48 h,丙草胺、高效氟吡甲禾灵和噁唑酰草胺对威廉环毛蚓的急性毒性最高,LD50分别为1.1、1.8 μg/cm2和7.1 μg/cm2。其次为灭草松,LD50为70.3 μg/cm2。乙羧氟草醚、吡嘧磺隆、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硝磺草酮、嘧啶肟草醚和烟嘧磺隆对威廉环毛蚓的急性毒性相对较低,LD50均大于1 200 μ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处理14 d,灭草松对威廉环毛蚓的急性毒性最高,LD50为50.3 mg/kg。其次为二甲戊灵、草铵膦和丙草胺,LD50分别为111.9、137.4 mg/kg和169.5 mg/kg。双草醚、氰氟草酯、硝磺草酮和苯唑草酮对威廉环毛蚓的急性毒性相对较低,LD50均大于500 mg/kg。基于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的测定结果,丙草胺、灭草松、噁唑酰草胺、高效氟吡甲禾灵、草铵膦和二甲戊灵对威廉环毛蚓具有相对较高的急性毒性,不建议用于“作物-蚯蚓”种养农田防除杂草。  相似文献   
57.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中也日渐凸显,并已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详细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和成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8.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因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联系当前农产品主要污染物,介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变化特点,剖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59.
不同预堆期对牛粪堆肥进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实验研究了不同预堆期对牛粪和秸秆混合堆肥进程的影响及其用生化参数评价堆肥腐熟度的可能性.实验按预堆天数分为4堆,预堆期分别为0、5、10、15 d,分别标记0#、5#、10#和15#.实验中对温度、pH、TOC、TN、C/N、总菌数和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堆肥中,10#和15#处理发酵温度要高于5#和0#,且持续的时间更长,表明设置预堆期有利于堆肥快速升温加快发酵腐熟进程.在堆肥中,pH、TOC和TN参数在不同堆体间的差异显著(P<0.05;P<0.001;P<0.001),而总菌数和GI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依据堆肥中各指标参数的相关关系,以GI为腐熟度标志,pH和C/N为自变量, 以44个样本数经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模型,多重线性方程为:GI=-215.754 44.31pH-2.804[C/N],R2=0.472 1,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 1).依据方程预测值,建议GI>105%时可作为牛粪堆肥腐熟度的参考指标,但从相关系数看出回归方程仍需进一步修正,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水稻遗传转化的历程,对根癌农杜菌介导的目的基因的水稻遗传转化,以及外源基因的遗传行为作了较为详细的概述,提出了现存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