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7篇
农学   76篇
基础科学   1篇
  73篇
综合类   323篇
农作物   49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2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菊花矮化类病毒两种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菊花矮化类病毒可通过接种寄主植物和电泳方法进行检测。正反向电泳法可从相当于 2 8mg鲜重的菊花样品中检测到菊花矮化类病毒RNA ,并可同时检测10-20个样品材料。生物检测则需要较大的空间、严格的温度条件和较长时间 ,不适合于大规模检测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和生物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几种Bt cry基因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产物在pH 10.0的50mmol/L碳酸钠和20mmol/L乙醇胺溶解液中的溶解性 ,发现同样的Cry蛋白在碳酸钠中的溶解度大于乙醇胺。通过胰蛋白酶消化 ,明确Cry1Ca7、Cry1Ia8酶解产物为 38kD多肽 ;Cry1Ie1、Cry1Cb2、Cry2Ab4酶解产物为 41kD多肽 ;Cry1Ac酶解产物为60kD多肽。采用FPLC层析方法对 6种原毒素及其酶解后得到的毒素多肽进行了分离纯化 ,比较了原毒素和毒素的杀虫活性的差异。其结果表明 ,Cry1Ac的原毒素和毒素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为 100% ,Cry2Ab4的原毒素的毒力高于其酶解毒素。  相似文献   
3.
对鳞翅目害虫有活性的cry1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鉴定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Btc001菌株cry基因型的基础上,构建了Btc001菌株质粒DNA HindⅢ片段的文库,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IR-RFIP)方法筛选出含有crylC6全长基因的13.5kb大片段,酶切分析得到该片段的物理图谱,BamHI和EcoRI切完成了6.5kb含全长基因的亚克隆,并对这条6.5kb片段亚克隆、测序,序列在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登记(AY007686),并由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国际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ry1Cb2基因。根据序列设计了一对用于扩增全长基因的引物S581CB和S381CB,扩增产物插入表达载体pET-21b中,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表现出较高活性,LC50达到7.9μg/ml。  相似文献   
4.
侵染西瓜的小西葫芦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病毒病是制约西瓜产量及品质的顽疾.据报道,该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30%~50%.1981~1999年皖、苏、鲁、豫西瓜的病毒病曾几次大发生.危害西瓜的病毒病有西瓜花叶病毒1号(WMV-1)、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南瓜花叶病毒(SqMV)等32种[1].小西葫芦花叶病毒(ZYMV)是侵染葫芦科的主要病毒之一,1973年首次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此病毒,至今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植物病毒[2].笔者对ZYMV合肥分离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础研究对入侵生物学学科形成与发展的作用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科技管理》2015,(5):26-29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而基础研究则是引领和促进学科发展的源头动力和核心支撑。文章以新兴学科——我国入侵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为例,全面分析了基础研究在推动学科知识与理论体系形成、国际领先理论成果获得、领军人才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学科国际话语权和地位提升及学科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及整体提升入侵生物学学科的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转录组学技术作为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瓜菜作物上也有不少成功应用。运用转录组学技术,可以从转录水平上探究瓜菜作物在特定发育阶段或特定生理状态下的基因功能和基因结构,从而为了解瓜菜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育调控及胁迫响应机制提供数据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转录组学的技术方法及转录组学技术在西瓜、甜瓜、黄瓜、番茄和西兰花等瓜菜作物上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转录组学技术在瓜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6,(7):1-8
近年来,瓜菜类作物病原细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强,增加了瓜菜相关病害防治的难度。存在于瓜菜作物病原细菌中的外排泵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ND)与细菌的耐药性及细菌/植物互作关系密切。笔者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RND外排泵的结构与功能、细菌/植物互作过程中外排泵的作用以及外排泵抑制剂(EPIS)的相关研究进展,为瓜类和蔬菜类作物病原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4和2015两年度利用Burkard定容式孢子捕捉器监测了高感小麦白粉病品种京双16种植区和中感品种众麦2号种植区田间空气中的病菌孢子浓度变化动态,同时利用小型气象站监测了田间的气象因子,通过分析京双16和众麦2号种植区空气中孢子浓度与空气温度、湿度、降雨、风速和太阳辐射率的相关性,发现空气中的孢子浓度主要与空气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348 3,P0.05)。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田间病情与调查日期前累积孢子浓度、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前一周累积孢子浓度和当周累积孢子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中感品种众麦2号田间病情与累积孢子浓度的关系均呈指数关系,其中田间病情与调查日期前累积孢子浓度或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的拟合效果最好,而感病品种京双16的田间病情与累积孢子浓度多呈对数关系,其中病情指数与一周前累积孢子浓度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为在体外研究蛋白质问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在验证植物与病原物相互识别过程中是否发生蛋白质与蛋白质的互作及研究植物抗病信号传递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马铃薯抗病蛋白API编码基因为诱饵,从cDNA文库中捕获与API发生互作的蛋白,研究围绕API蛋白的与抗病有关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一株粉红粘帚霉(Clonostachys rosea)CAYU-3菌株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的评价方法,研究了该菌株在6种农产品(大豆、大米、玉米、小麦、马铃薯、花生)培养基(去渣或留渣)以及PDA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和产孢情况。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不同农产品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和菌落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无论培养基是否留渣,在大豆、花生培养基上,该菌株的菌丝生长紧密,菌丝量多,而在玉米、大米、小麦培养基中菌丝疏松,菌丝量少,整体生长状况较差。在产孢方面,该菌株在不同的农产品培养基上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去渣处理对该菌株产孢量有显著影响。在去渣培养基中,花生培养基的产孢量最高(1.79×107个孢子·cm-2);在留渣培养基中,大豆培养基的产孢量最高(2.87×107个孢子·cm-2)。由此看来,大豆和花生培养基较适合该菌株的产孢。试验结果还表明,大米培养基对该菌株的产孢不是很有利,无论去渣与否,大米培养基的产孢量均较低(0.24×107~0.32×107个孢子·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