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大豆蚜种群数量与其天敌昆虫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a(Pallas)]及花蝽(Orius sp.)的田间发生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借助直接观察法,对哈尔滨地区大豆蚜及上述天敌昆虫的种群动态(2008-2014年)进行了系统调查。记录各年份大豆蚜种群数量峰值及峰值日后第6天各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并对大豆蚜与天敌昆虫的发生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月为大豆蚜的田间始发期,7-8月为其田间猖獗期,9月为其消亡期。在大豆蚜的始发期和猖獗期,田间均有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幼虫)及花蝽(成虫和若虫)的发生。龟纹瓢虫幼虫和异色瓢虫成虫的田间种群数量与大豆蚜的种群数量间均呈现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低温和光周期对不同地理种群大豆蚜蚜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杨帅  赵奎军 《大豆科学》2014,(2):228-231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比较分析了LC25、LC50、LC75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3日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后,对大豆蚜捕食量、寻找效应、猎物密度效应、种内分摊竞争效应和功能反应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照组与LC25、LC50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受猎物密度效应影响明显,而LC75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受猎物密度效应影响不明显;在药剂浓度为0 mg/L和140 mg/L时,捕食量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2.33和0.83头,寻找效应达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96和0.10;受不同浓度药剂胁迫的东亚小花蝽成虫对大豆蚜的捕食能力和寻找效应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捕食量随大豆蚜虫口密度增加而增多,种内竞争分摊强度随小花蝽数量增加而增强,平均捕食量降低;在LC50高效氯氟氰菊酯胁迫下,东亚小花蝽成虫捕食作用率方程为E=0.1255P-0.2956,分摊竞争强度方程为I=0.5401logP-0.0033。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全面评价田间杀虫剂对害虫的非致死作用,[方法]我们选择了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和种群拥挤作为处理因子,测度了大豆蚜的产蚜量、成蚜寿命、若蚜历期及有翅蚜数量等指标,评价两个因子对蚜虫的寄主植株上种群的增殖力和转移扩散风险的影响性质及大小。[结果]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大豆蚜植株上种群有明显降低繁殖率的作用,从而有效减轻本地危害;另外,用药导致有翅蚜的数量显著降低,能降低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拥挤降低了第一代蚜虫种群的繁殖力,对第二代种群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拥挤造成有翅蚜数量增加,会增加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药剂和拥挤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研究表明:亚致死剂量的吡虫啉会降低大豆蚜后代的在原植株上的为害和转移为害,拥挤会消减药剂在植株上的控害作用,也会增加蚜虫转移为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自10年前首次种植转基因植物以来,转基因作物已在全球得到大面积推广。这些转基因作物中绝大多数品种具有抗虫基因能够增强作物对靶标昆虫的抗性。同时转抗虫基因植物可能带来的生态安全和环境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鉴于此,本实验开展了转Bt-cry1Ab基因抗虫玉米花粉  相似文献   
6.
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其为害逐年加重。应用转基因抗虫品种防治大豆食心虫是现阶段应用研究热点,但其抗虫性一直存在着不易检测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实验室设计、提出一种新型室内抗虫生测方法———圆盘分割法。该方法是根据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和取食习性来进行转基因大豆抗虫鉴定。试验证明了圆盘分割法的可行性;同时,该方法结合网室接虫鉴定法可以使转基因大豆抗虫鉴定更为高效和准确。  相似文献   
7.
视频轨迹分析技术在昆虫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行为是昆虫生物学功能的体现,评估昆虫行为学效果是昆虫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昆虫行为学研究主要以直接观察和手工记录为主,存在定性武断和耗时费力等诸多问题.现代视频记录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昆虫行为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昆虫视频轨迹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在昆虫飞行行为、雌雄关系、运动模式和捕食行为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茄无网蚜以刺吸的方式为害大豆,近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其抗药性逐年增强,危害呈上升趋势。为了解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防治靶标,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solobp7(以下均用Asolobp7表示茄无网蚜OBP7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F813022)。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茄无网蚜不同发育阶段1、2、3、4龄若虫、无翅成蚜、有翅成蚜和不同组织头部(不含触角)、胸部、腹部、触角、足中Asolobp7在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用DP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solobp7基因cDNA序列全长735 bp,编码155个aa,预测分子量为17.52 kD,等电点为8.78,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solobp7在茄无网蚜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触角组织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头部(不含触角)、足、胸部、腹部、翅表达量相对偏低,其中头部(不含触角)、足差异不显著,胸部、腹部、翅差异不显著;Asolobp7在茄无网蚜的不同发育阶段也均有表达,1、2、3龄和有翅蚜时期表达量偏低且差异不显著,4龄时期有显著增高,无翅成蚜时表达量最高,与其它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以上结论说明Asolobp7主要表达于茄无网蚜的触角组织中,且在无翅成蚜时期最为活跃。说明Asolobp7与触角所承担的嗅觉行为有着密切联系且在无翅成蚜时期的嗅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寻找新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嗜菌异小杆线虫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发掘具有耐高温特性的昆虫病原线虫,本实验室对在山东地区采集的122份土样进行了线虫分离,得到异小杆线虫JNR,扩增其ITS基因和D2-D3基因,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可得:线虫JNR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到98%以上,为嗜菌异小杆线虫品系。为进一步了解该线虫品系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研究了其侵染力、高温耐受力及水平运动能力。结果表明,线虫JNR有较好的耐热性,38℃条件下处理16 h,存活率最高54%,24 h时为32%;40℃水浴处理2 h,低浓度500 IJs/mL下存活率28%,3 h后全部死亡。对大蜡螟和小菜蛾的生测结果显示,在10、15、20、25、30、35、40、60、120、240 IJs/头剂量下处理24 h,蔬菜害虫小菜蛾先出现死亡,大蜡螟则在48 h后出现死亡;大于20 IJs/头剂量下,处理48 h后线虫对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达到59.5%,高于对小菜蛾的侵染效果。在剂量120 IJs/头以上,72 h后寄主的校正死亡率均能达到100%。异小杆线虫JNR在30℃条件下水平运动能力比在18、25℃时强,48 h时有31%的个体运动到3.6 cm处。以上研究表明,该线虫有较强的侵染力,特别是在温度相对较高时具有较好的耐热力和水平运动能力,对防治蔬菜田小菜蛾具有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取食不同浓度的蜂蜜、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清水对照对伞裙追寄蝇寿命、日均存活率、产卵量、产卵期、逐日产卵量,以及子代发育历期、寿命、寄生率、羽化量、雌蝇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的蜂蜜水处理的伞裙追寄蝇,雌蝇平均寿命为33.13 d,雄蝇平均寿命为21.71 d,与清水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喂食10%蜂蜜水的雌蝇存活天数最长为51 d。补充10%蜂蜜水的伞裙追寄蝇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70.20和13.77粒/d。10%蜂蜜水喂食的成虫其子代羽化出的雌蝇平均寿命最长,为35.41 d。不同营养源对伞裙追寄蝇子代蛹重、寄生率、雌蝇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