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5篇
  50篇
综合类   37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014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71.
雄性三倍体虹鳟(Oncorhyncus mykiss)可以发育至生理成熟并表现出较强的雄性副性征,性腺发育基本正常;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几乎不发育,并且存在着类雄性化的发育趋势.本研究拟通过对虹鳟杂交胚胎(2n♀×3n♂)发育状况及其DNA倍性的分析,进而确认三倍体虹鳟是否具有与二倍体虹鳟类似的生育能力并分析其原因.选取经两个世代家系选育的虹鳟优良品系二倍体雌性虹鳟作为母本,以热休克方法人工诱导的优质雄性三倍体虹鳟为父本,常规人工采集精卵授精,获得三倍体雄性与二倍体雌性杂交胚胎,观察杂交胚胎的发育进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胚胎的DNA含量,进而与二倍体雌雄交配获得的胚胎对照确定杂交胚胎的倍性.结果表明,杂交胚胎的受精率、发眼率和孵化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杂交胚胎多数在发眼期之前死亡,破膜的胚胎在仔鱼期上浮前全部死亡.杂交胚胎的DNA含量分布范围较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水平,接近84%的胚胎的DNA含量介于二倍体与三倍体之间,约为对照组DNA含量的2.5倍;约有16%的胚胎的DNA含量在三倍体和四倍体之间.本研究认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化可能会引起杂交胚胎细胞核质不相容,进而导致基因表达调控紊乱,从而使杂交胚胎不能正常发育,无法完成由母体卵黄供给的内源营养向外源营养的转换,成为导致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大量死亡,以及杂交仔鱼在破膜之后开始进食之前全部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2.
选取0^+龄~4^+龄黑斑狗鱼332尾,对其体长、体高、体宽、尾柄长、尾柄高、头长、头高、头宽、吻长、眼间距、口裂宽、口裂长和体重等13个性状进行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法分析体重和形态形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斑狗鱼除0^+龄头长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外,其它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体长和头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而且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均最大,其余各性状均是通过体长间接的影响体重;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其它性状主要通过体长影响体重;通径分析结果与决定系数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R2〉0.85,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建立以体重为因变量(Y),各形态性状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0^+龄~4^+龄黑斑狗鱼体重(Y)与形态性状参数的多元叵归方程分别为:LgY=-1.411+0.395LgX8+0.576LgX1+0.092LgX1n+0.538LgX7+0.35LgX6;LgY=-4.132+0.866LgX1+0.102LgX】2+0.083LgX7;LgY=一4.186+0.772LgX1+0.195LgX7;LgY=-2.542+0.372LgX1+0.185LgX3+0.256LgX8+0.23LgX7,;LgY=-4.585+0.816LgX1+0.178LgX7。经回归预测估计值与实际值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该方程可用于黑斑狗鱼实际生产中,为黑斑狗鱼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想的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3.
从20个全同胞家系中随机测量了900尾哲罗鲑(Hucho taimen)幼鱼(1+龄)的体重、全长、体长、叉长、体高、体宽、头长、头高、头宽、眼径、眼间距和吻长等11个形态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分析,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了哲罗鲑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11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R0.05),去除体长、叉长及头长这三个与全长共线性的性状后,进行通径分析,发现眼径和吻长对体重的作用不显著,在剩下的6个性状中,全长对体重的决定作用最大,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体重,其直接作用系数为O.5549,且大于其它5个性状的直接作用之和。这6个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系数为0.9643,表明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体重为依变量,全长、体高、体宽、头高、头宽、眼间距为自变量的通径方程:log(体重)=-3.9130+1.7039log(全长)+0.2626log(体高)+0.2740log(体宽)+0.1765log(头高)+0.3460log(头宽)+0.262410g(眼间距)。以上通径方程为哲罗鲑亲本的选择和表型性状的理想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4.
1在水温6℃、14℃、22℃下和180×60×50cm控温水族箱中,饲养初始鱼体质量11.3±0.9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幼鱼21d,测定了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和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水温14℃下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温6℃时,22℃时消化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前2个处理组(P〈0.05)。肠中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胃和肝中(P〈0.05),其次为幽门盲囊。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14℃时最高,其中肠和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组。各水温条件下,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最高,其次为肠。6℃时,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14℃和22℃时,幽门盲囊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胃和肝脏中差异不显著(P〉0.05)。14℃时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最高,6℃时肝脏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14℃时,其它组织中各处理组间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5.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主要用于促进鱼类消化生长的微生态制剂I、多种混合微生物主要用于调节水质的微生态制剂II,或是两者混合使用的方法,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及辽宁省池塘养殖的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草鱼(Ctenophyargodon idellus)的增重率、饲料系数及药价等效益。结果表明,单种或者混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均对池塘养殖鲤及草鱼的增重率、饵料系数及用药价格有一定影响,同时使用两种微生态制剂提高鱼类增重率最显著,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分别提高了423.57%和90%;而两省养殖池塘的药价也分别降低了29%和56.25%。微生态制剂I及混合同时使用两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辽宁及黑龙江分别降低0.35及0.05。结果可见,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对辽宁草鱼及黑龙江池塘养鲤效益有较好影响,对减少用药、发展绿色养殖业具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6.
大鳞鲃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和耐盐碱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2008-2010年进行大鳞鲃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观察,并测定了胚胎、仔鱼的耐盐碱能力。结果表明,大鳞鲃是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性周期为1年产卵1次类型。水温19~23℃时,催产药物的效应时间在21~26 h,1.4~2.3 kg的雌性亲鱼产卵量在8×105~1.4×106粒,人工繁殖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平均为63.9%、81.5%、86.6%。大鳞鲃的卵为灰白色,直径约1.5 mm,遇水后卵膜会迅速吸水膨胀,1 h后达到最大为4.5 mm。水温20~23℃时,从卵授精到仔鱼孵出需要的积温为49.82℃.d,到仔鱼平游摄食需要积温125.14℃.d,刚出膜的仔鱼全长(6.07±0.18)mm,当达到(8.30±0.47)mm开始平游摄食。在耐盐碱实验中,测得大鳞鲃的胚胎72 h在盐度3.2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中对成活率无影响;仔鱼96 h在盐度5.1以下、碱度14.32 mmol/L以下的水体对成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7.
不同饲料对哲罗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分别投喂野生鲫鱼和人工饲料对哲罗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每组养殖实验鱼50尾,每个实验组设3个重复,试验水温10.8~16.5℃,pH值7.2~7.5,溶氧〉6.0mg/L,试验共进行56d。试验结果:野生鲫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水分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野生鲫组粗脂肪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试验组鱼体粗蛋白、粗灰分、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鲫组与人工饲料组相比,野生鲫组哲罗鲑生长性能较好,鱼体成分发生改变,而肌肉氨基酸营养价值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8.
首次测定美洲红点鲑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同时测定5.75s-1,9.60s-1,11.50s-1,23s-1,46.0s-1,115.0s-1,230.0 s-1 7个切变率全血粘度和230s-1切变率测定血浆粘度。并统计分析生理和生化指标与全血粘度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全血粘度主要因子为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p)、血清胆固醇(Cho),而影响血浆粘度的主要因子是红细胞压积(HCT)。  相似文献   
179.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鲤鲫杂交♀×德国镜鲤♂;鲤鲫杂交♀×鲤♂)的染色体。结果表明: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四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三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其中鲤鲫杂交♀×鲤♂回交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34,其核型公式为:3n=60m+24sin+36st+30t;鲤鲫杂交♀×德国镜鲤♂回交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58,其核型公式为:3n=63m+45sin+12st+30t。  相似文献   
180.
本文通过组织解剖与切片法测量了鲤、草、鲢、鳙的相关生物学参数,系统观察了四种鱼的消化道肌肉层、肠绒毛以及粘液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分布特点,探究其与食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鲤比肠长1.0,环行肌较纵行肌发达,肠绒毛丰富,粘液细胞均匀分布在整个消化道中;草鱼比肠长2.13,消化道组织结构均一,肌肉壁中纵行肌所占比例高,粘液细胞体积小,分散于整个消化道中,肠绒毛极发达;鲢比肠长8.49,环行肌极发达,粘液细胞集中于消化道前段,肠绒毛由前至后逐渐呈短粗状;鳙比肠长4.58,环行肌极为发达,粘液细胞数量多且均匀地分布于消化道前、中段,肠绒毛较为稀疏短粗,粘液细胞较少。这四种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各自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