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赫氏埃希菌抗体的体外特异性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赫氏埃希菌抗体在体外对赫氏埃希菌的抑制作用,制备了兔抗赫氏埃希菌多克隆抗体,并用Protein G树脂抗体纯化柱进行纯化,纯化后的抗体与赫氏埃希菌混合,在不同的时间点对混合物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和培养基生长分析。同时,用赫氏埃希菌伤口感染20只Balb/c小白鼠做赫氏埃希菌多克隆抗体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赫氏埃希菌抗体在加入后的20 min开始裂解细菌,并在80 min后全部将赫氏埃希菌裂解。混合物的细菌生长分析表明没有有活性的赫氏埃希菌存在。小鼠感染实验表明被赫氏埃希菌感染的小鼠在应用该抗体治疗后,恢复时间明显比未用抗体治疗的对照组快。因此,所制备的赫氏埃希菌多克隆抗体将能作为一种免疫治疗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2.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蔬菜上农药残毒的检验工作在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早已制度化,其残毒的检验方法多采用理化分析,对各种农药残留的理化检验方法亦极其完备。而我国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检验方法。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蔬菜产销方式不同。在许多西方国家,商品蔬菜的生产集中,批发商将采收的蔬菜由产地转送到销售地以后,  相似文献   
113.
为建立快速、敏感、准确的马动脉炎病毒检测方法,笔者选取病毒基因组中高度保守的ORF7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分别使用马动脉炎病毒的总RNA和含有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进行一步法实时定量RT-PCR,绘制扩增曲线,两曲线斜率之差小于0.1,证明两者的扩增效率相同,可用选定检测序列的克隆标准品对马动脉炎病毒进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4.
冬枣树皮疱斑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山东省滨州市发生1种严重为害冬枣的新病害——冬枣树皮疱斑病(暂定名)。经2004~2007年在山东滨州市各县、区调查,从16批次52个发病树皮分离获得242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和回接试验,依照柯赫氏法则进行判断,确定树皮疱斑病是由Phoma persicae Sacc.(桃茎点霉菌)侵染造成。  相似文献   
115.
以初始体质量为(30.0±2.0)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周的投喂试验,探讨不同剂型的黄芪多糖对其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试验期间水温为16~20℃,溶解氧5mg/L,分别向基础饲料(占刺参体质量的2%~4%)中添加3%的黄芪粉(100~160目)、黄芪多糖微胶囊(包封率约85%)、黄芪多糖制剂(黄芪多糖含量约63%),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对照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基础对照组)和3%海藻酸钠空白微胶囊添加组(空白对照组)。试验结束后进行刺参体腔液中相关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及致病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添加3%黄芪粉、黄芪多糖制剂时,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而添加3%黄芪多糖微胶囊时,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基础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添加3%黄芪粉时,刺参体腔液中各免疫指标(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基础对照组(P0.05);添加3%黄芪多糖制剂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基础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基础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3%黄芪多糖微胶囊时,刺参体腔液中免疫指标活性较高,与基础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差异性均显著(P0.05)。109cfu/mL致病菌灿烂弧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3种试验饲料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试验刺参的累积死亡率,具免疫保护作用,黄芪多糖微胶囊试验组差异最显著(P0.05)。因此,选择适宜的方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可显著提高刺参特定生长率、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  相似文献   
116.
山东沿海魁蚶繁殖周期与生化成分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山东省鳌山卫海区魁蚶的繁殖周期、生化成分的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每月采集样品1次,测定采样点水温和叶绿素a含量,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性腺的季节变化,并分别测定外套膜、闭壳肌、性腺—内脏团和足组织的生化成分(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区魁蚶雌雄比例为1∶1,雌雄性腺发育同步,全年只有1个繁殖期;配子发生始于2月,分别有25.0%和53.9%的雌雄个体性腺进入形成期,随水温和叶绿素a含量的升高而发育,6月大部分个体成熟并有部分进入排放期,至8月配子集中排放(雌:58.3%;雄:69.2%)。生化分析显示,脂肪含量在性腺—内脏团中随性腺发育积累储存,产卵后显著降低;所有组织中的糖原含量在3—7月显著高于其它月份,并且性腺中的含量高于其他组织,于5月达最大值64.2%,表明糖原在魁蚶繁殖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蛋白质含量在除闭壳肌外的其他3种组织中出现冬季和产卵盛期两个低谷,暗示蛋白质能够弥补糖原的供能不足,与繁殖活动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7.
尼罗罗非鱼卵黄脂磷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性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ephacryl S-300过滤层析和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成熟卵子匀浆液中分离纯化出了一种高分子量的蛋白。该蛋白能被Schiff试剂、甲基绿和苏丹黑B着色,Western blot显示能被金鱼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多克隆抗血清特异性识别,在非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560 k D,在SDS变性条件下分子量约为112 k D,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蛋白是一种含有糖、磷、脂基团的蛋白,符合鱼类Lv的性质,且与金鱼Lv有免疫交叉反应,从蛋白的性质和免疫原性以及分子量大小等角度判断,本研究获得的高纯度蛋白为尼罗罗非鱼卵黄脂磷蛋白;纯化的罗非鱼Lv在反复冻融、37℃及60℃处理条件下均未出现降解,表明罗非鱼Lv比鱼类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Vtg)更为稳定。研究结果为罗非鱼Lv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8.
以斑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胃、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中4种消化酶活力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活力在胃组织中活性最大,达到26.63 U,前肠、中肠、后肠和肝胰脏中活力值接近于0,24 h内无显著变化(P0.05)。胰蛋白酶活力24 h内呈波动变化,胃和肝胰脏中具有较高的活性,最大值分别能达到2 520.57 U/mgprot和2 143.53 U/mgprot,胃中17:00、9:00时出现峰值。肝胰脏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织,17:00时达到最大值。胃中的淀粉酶活性最低,且变化幅度不大,肝胰脏中的淀粉酶活性值最大,最大值达到0.57 U/mgprot,24 h内,总体变化较平稳,13:00和1:00时淀粉酶的活性于其他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胃和肝胰脏中脂肪酶具有较高的活性,且在白天时活性较大,前肠、中肠和后肠中活性均呈较低的水平。4种消化酶均呈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19.
 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又名虎头兰、喜姆比兰,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近几年我国花卉市场上流行的高档室内盆栽花卉。大花蕙兰的杂交育种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每年新增加的品种有几十种之多。近年来,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分别从各入境口岸的进境大花蕙兰中多次发现携带有菊基腐病菌(Erwinia chrysanthemi)、兰花细菌性褐腐病菌(Erwinia cypripedii)、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等多种病原生物,均有潜伏期长、发病率高等特点。入境大花蕙兰种苗携带植物病原细菌、病毒等有害生物隐蔽性强、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20.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的方法,以TSWV-CP1/TSWV-CP2为引物对TSWV的N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在TSWV N基因的高度保守区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NA-P1/NA-P2进行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ASBA)反应,并对NASB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NASBA方法最佳反应时间为1.5 h。该方法特异性较好,只有TSWV阳性样品中出现了预期大小为235 bp的扩增产物,与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 spot virus,TRSV)、番茄黑环病毒(Tomato black ring virus,TBR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curl virus,ToYCLV)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验证中,实时荧光RT-PCR的灵敏度最高,为1.56×10~(-5)ng/μL感病植物RNA模板,NASBA次之,为1.56×10~(-4)ng/μL,普通RT-PCR最低,为1.56×10~(-3)ng/μL。在对9份实际样品检测中,NASBA的阳性检出率与实时荧光RT-PCR、普通RT-PCR相同,均为33%,高于ELISA检测的22%。表明NASBA方法适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可对TSWV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