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技术分析免疫增强剂党参对仿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as)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18.00±2.00) g的仿刺参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投喂海泥、鼠尾藻粉按照1∶1的质量比配制的饵料,试验组饵料中以鼠尾藻粉质量的2%添加党参,连续投喂28 d。结果表明:应用免疫增强剂党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 P<0.05),降低其饵料系数(P<0.05),而且能够显著增加仿刺参肠道内容物中异养菌的数量(P<0.05);序列统计分析显示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细菌优质序列比例显著增加( P<0.05),试验组达97.57%,对照组仅为80.22%;Beta多样性分析反映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微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其多样性系数范围在14.91%~15.47%、15.47%~16.21%、14.91%~16.21%;丰度分析显示投喂党参后仿刺参肠道内容物中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丰度提高,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 Firmiaites)丰度降低;聚类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系数为0.97。由此可见,免疫增强剂党参可提高仿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肠道异养菌数量和优势菌群丰度,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刺参是一种重要的极具经济价值的养殖棘皮动物.在应对免疫应激或环境压力时,NF-κB/Rel转录因子,作为关键调控子,在调控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刺参体内天然免疫系统中的关键酶,溶菌酶在防御刺参病原菌入侵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对刺参感染病原菌后NF-κB/Rel和溶菌酶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感染细菌后,Aj-rel mRNA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在10 min时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3.26倍(P<0.05).Aj-p105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在240 min时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6.12倍(P<0.05).Aj-p50 mRNA的表达水平呈现了下降的趋势,在10 min时达到峰值,是对照组的17.80倍(P<0.05).溶菌酶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在10 min和240 min时达到峰值,分别是对照组的1.54倍(P<0.05)和2.48倍(P<0.05).该研究将为进一步了解棘皮动物的免疫防御机制提供参考,为疾病控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注射不同剂量的小肽对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各试验组(0.2 mg组、0.4 mg组、0.6 mg组)分别注射浓度为0.4、0.8、1.2 mg/mL的小肽溶液500μL/只,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过滤海水。在注射后第2、4和7天,检测刺参体内ACP、AKP和SOD活性。结果表明,试验组刺参体腔液中ACP(0.4 mg组)、AKP(0.4 mg组)活性及SOD(0.6 mg组)活性分别在第4、4、7天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6、2.3、1.9倍。攻毒试验结果证实,各试验组均产生了一定的免疫保护率,0.4 mg组最大,达33.3%。结果提示,小肽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且注射量为0.4 m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1%、3%、5%)的微胶囊剂型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udes,APS)(载药量为17%),制成3种配合饲料,连续投喂初始体重为22.0±1.0g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35d,探讨微胶囊剂型黄芪多糖(以下简称"微胶囊")对刺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35d后刺参最高特定生长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为0.51%/d(5%添加组)(P<0.05);微胶囊添加量为3%时免疫效果最佳,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每隔7d测定刺参体腔液样品,其中ACP活性在第28天最高,为11.2U/100ml(P<0.05);SOD活性在第21天最高,为63.3U/ml(P<0.05);MPO活性在第21天最高,为40MPO单位/ml(P>0.05);免疫试验结束后对刺参进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攻毒实验,14d内观察得出,3%微胶囊添加组累积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得,微胶囊剂型黄芪多糖对仿刺参生长性能、免疫力及抗病力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增强效果,以3%添加量效果最佳,且添加量、作用时间、免疫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黄芪多糖对仿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刺参体腔中注射相同体积(500 μl)的无菌黄芪多糖溶液后第1、3、6 d,测定体腔液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补体C3的含量,研究黄芪多糖对刺参免疫系统的影响.每头刺参多糖含量分别达0.2、0.4、0.6 mg,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补体C3含量均在注射后第3 d达到最高,且前3种指标以0.6 mg/头剂量组最高,分别达到232.25 U/ml,45.1 U/ml,966.5 nkat/L;C3含量则以0.4 mg/头剂量效果最好,达到0.09 g/L.经SPSS软件分析,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黄芪多糖具有增强刺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茯苓多糖对刺参体腔液中免疫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煎煮法提取茯苓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得茯苓多糖的含量为50.57%。利用分光光度技术,分析茯苓多糖对刺参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补体C3含量的影响。试验组向各组刺参体腔内分别注射质量浓度为0.6、1和1.4mg/mL的茯苓多糖溶液500μL。在注射免疫增强剂后第2、4和6天,检测AKP、LSZ和SOD活性及补体C3含量。结果显示,注射后6d内,试验组刺参体腔液中LSZ活性、SOD活性、补体C3含量及AKP活性分别在第4、4、4和6天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分别为对照组的5.5倍、1.2倍、2.6倍和1.5倍。注射0.3mg茯苓多糖的刺参AKP和LSZ活性高于另外2组,注射0.5mg茯苓多糖的刺参SOD活性和补体C3含量高于另外2组。研究结果表明:茯苓多糖能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可作为刺参免疫增强剂使用,有成为刺参饲料添加剂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病原检测基因芯片应用及在水产病害检测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拉  黄健  杨冰 《海洋水产研究》2008,29(1):109-114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作为生物芯片技术发展中最完备的一个分支,基因芯片以其高通量、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特点,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检测和鉴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基因芯片的原理和作为检测手段的优越性,并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细菌和病毒检测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现有水产动物病原检测技术,提出了在现有水产动物病原生物信息学的基础上,研发水产养殖动物病害诊断基因芯片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扇贝是我国北方贝类养殖的第一大品种。我国的扇贝养殖已有近30年的历史。1979年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其养成获得成功,从此栉孔扇贝人工养殖开始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80年代初又从日本引进了虾夷扇贝,从美国引进了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获得育苗和养殖成功。尤其是海湾扇贝采用控温育苗技术,当年育苗当年即可养成成品贝,更加速了扇贝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敏感试验在当前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持续增长的形势下,已成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药敏检测方法的完善与发展是快速获取科学、准确微生物耐药谱的前提,也是实现有效临床治疗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介绍了当前应用于微生物药物敏感检测的常规方法,如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test法等,简要分析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特性,并对近年来一些新兴发展的快速药敏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以及展望了不同类型药敏检测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0.
健康牙鲆口服剂量为100 mg/kg的甲氧苄氨嘧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药物在牙鲆肌肉、血液、肾脏、肝脏质量浓度变化,并通过3P87药动学软件分析数据。试验结果表明,甲氧苄氨嘧啶在肌肉、血液、肾脏、肝脏4种组织中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在上述4种组织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8.72、12.942、3.13 h和19.49 h;达峰质量浓度分别为13.80、18.23、32.79、27.40μg/ml;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64、21.471、6.72 h和15.99 h。口服甲氧苄氨嘧啶,在牙鲆体内吸收与消除较慢,血药浓度高,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