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杂拟谷盗幼虫、成虫进行辐照处理,研究其辐照效应.结果表明:杂拟谷盗幼虫对电子束辐照的敏感性高于成虫.幼虫经250 Gy剂量辐照后,可以完全阻止其发育为成虫,在14 d内全部死亡;成虫经250 Gy剂量辐照后,则需42 d才能全部死亡,而且不能产生下一代成虫.250Gy的剂量可以作为电子束辐照防治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电子束辐照对饼粕类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抑制作用,以1、2、3、5、7、9 k Gy剂量的电子束对豆粕、菜籽粕、棉籽粕等饲料进行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对大豆抗原、硫葡糖苷及其水解产物、植酸、单宁及游离棉酚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有效降低饼粕类饲料中大豆球蛋白、硫代葡萄糖苷及其水解产物、植酸、单宁、游离棉酚等的含量,其中3 k Gy电子束辐照后,大豆球蛋白降低22.63%;7 k Gy下异硫氰酸酯降低17.17%,9 k Gy下噁唑烷硫酮、硫代葡萄糖苷、单宁、游离棉酚分别下降14.17%、15.83%、18.18%、13.17%,但电子束辐照对β-伴大豆球蛋白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抑制效果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饼粕类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发掘应用新的小麦矮秆突变体,以小麦品种‘邯6172’的航天诱变矮秆突变体为材料,分析该矮化突变对苗期活力、株高、分蘖数、穗粒数、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明确其矮化效应及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该突变为隐性突变,对外源赤霉酸不敏感,对胚芽鞘长度和苗期活力有负面效应;降秆效应约为15.0%,对旗叶长宽和旗叶面积没有负面影响;抽穗期和开花期推迟(3 d);有效分蘖减少,但对小穗数和穗粒数没有负面影响。小麦35 K芯片扫描发现,‘邯6172’突变体与‘邯6172’共有3 613个纯合差异SNP,平均4.1 Mb就有1个突变,变异丰富。  相似文献   
14.
辐照处理在防治储粮害虫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了缓解储粮害虫的磷化氢抗性问题,采用电子加速器对磷化氢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赤拟谷盗成虫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0~1 000Gy电子束辐照对两品系赤拟谷盗的生物效应,并分析了二者对辐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电子束处理对赤拟谷盗的致死效应与辐照剂量有关,两品系赤拟谷盗的致死规律大致相同。两品系赤拟谷盗成虫对电子束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两品系赤拟谷盗成虫经200Gy剂量辐照后不能产生下一代,因此,200Gy可以作为辐照防治赤拟谷盗的参考剂量。本试验为电子束防治储粮害虫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促进辐照技术在绿色储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小麦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是影响小麦面粉色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Lox活性及其等位基因在黄淮麦区(南片)小麦新品系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明确不同等位基因与Lox活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94份黄淮麦区(南片)小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功能标记Lox16、Lox18和Lox-B23对其 TaLox-B1 TaLox-B2 TaLox-B3位点上的等位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对供试材料的Lo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 TaLox-B1位点,共检测到 TaLox-B1a TaLox-B1b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18.1%和81.9%, TaLox-B1a等位基因的Lox活性显著高于 TaLox-B1b等位基因;在 TaLox-B2位点,共检测到 TaLox-B2a TaLox-B2b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88.3%和  11.7%, TaLox-B2a等位基因的Lox活性显著高于 TaLox-B2b等位基因;在 TaLox-B3位点,共检测到 TaLox-B3a TaLox-B3b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67.0%和33.0%, TaLox-B3a等位基因的Lox活性显著高于 TaLox-B3b等位基因。共检测到 TaLox-B1a/ TaLox-B2a/ TaLox-B3a TaLox-B1b/ TaLox-B2a/ TaLox-B3a TaLox-B1a/ TaLox-B2a/ TaLox-B3b TaLox-B1b/ TaLox-B2a/ TaLox-B3b TaLox-B1a/ TaLox-B2b/ TaLox-B3b TaLox-B1b/ TaLox-B2b/ TaLox-B3b六种等位基因组合,分布频率分别为10.6%、56.4%、5.3%、16.0%、2.1%和9.6%,含有 TaLox-B1a/ TaLox-B2a/ TaLox-B3a等位基因组合材料的Lox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五种等位基因组合;含有 TaLox-B1b/ TaLox-B2b/ TaLox-B3b等位基因组合材料的Lox活性显著低于其余5种等位基因组合。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航天诱变小麦新品种航宇19高产高效栽培措施,采用二因素互作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在豫中北部生态条件下的最优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和播期×密度互作对航宇1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显著影响,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效应。播期对航宇19穗粒数的影响不明显,播期延迟后,单位面积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密度增加后,成穗数相应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本试验条件下,航宇19的适宜播期为10月20日前后,且150~195 kg/hm2的播种密度可使航宇19达到更高的产量水平。说明通过调整播期与密度,可使该品种的单位面积成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响应,进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储粮害虫的磷化氢抗性问题,采用电子加速器对磷化氢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米象成虫及大米进行辐照处理,研究了0~1000Gy的电子束辐照对两品系米象的致死效应,分析了二者对辐照的敏感性,并研究了0~5000Gy剂量辐照下大米的蒸煮品质。结果表明,电子束处理对两品系米象的致死规律大致相同,二者对电子束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电子束辐照对大米的蒸煮品质影响显著,随辐照剂量的升高,大米的胶稠度升高,吸水率、膨胀率和感官评分降低,5000Gy时蒸煮米饭出现明显的褐变。因此,100Gy~3000Gy的剂量可以作为电子束辐照防治不同品系米象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冬小麦微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中国冬小麦的遗传多样性,为育种工作提供有益信息,以90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冬小麦核心种质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度的水、旱处理,分析了其形态、光合生理及苗期根部共21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广义遗传力;同时利用269对均匀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的SSR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穗长、小穗数、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5个性状外,其他16个性状均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以形态性状为主的简单性状(穗叶距、穗下节长、株高、胚芽鞘长、根直径、千粒质量、穗长、叶绿素含量、穗粒数、小穗数、根长、旗叶长)具有较高的遗传力,适宜早代选择;产量性状(单株籽粒产量和单株生物学产量)遗传力中等,但考虑产量是育种改良的核心目标,也可作为早代选择指标;光合生理及复合性状(萌发期根表面积、根体积、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遗传力最低,尤其是光合生理性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不容易准确测量,不适宜作为早代选择的指标。SSR多样性分析表明,中国冬小麦遗传多样性较差;不同基因组间差异显著,其中B基因组多样性最丰富,D基因组多样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