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59篇
林业   99篇
农学   494篇
基础科学   51篇
  351篇
综合类   2323篇
农作物   22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745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448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56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为获得可溶性Butelase 1蛋白,将Butelase 1基因插入到带有NusA促溶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的可溶性蛋白,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蛋白的表达情况。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p ET21b-His6-NusA-Butelase 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诱导后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为94.9 k D,主要为可溶性表达,部分为包涵体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得到的His6-NusA-Butelase 1融合蛋白用抗His6-Tag抗体鉴定时为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72.
生物炭对连作土壤性质及菊花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设施栽培中,连作障碍对生产造成的损失,本试验以连作菊花3年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生物炭施加量(1%,5%,10%和20%)对连作土壤性质和菊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处理使连作菊花土壤的容重降低,含水量增加,土壤温度略有增加;生物炭处理连作菊花土壤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全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生物炭促进连作菊花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施用生物炭对菊花生长和产品品质有促进和提高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施用量为15%的处理,对连作菊花土壤性质改善和菊花生长、产品品质的促进效果最好,是缓解连作菊花栽培中的土壤障碍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3.
张小雪    刘震    王新建  李志    蔡齐飞    耿晓东    王艳梅    吴慧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118-123
为探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生长发育规律差异,取湖南、四川、河南、贵州、江西、江苏6个种源的2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种源在相同生境下的生长量、分枝数、展叶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种源2年生山桐子主干顶芽抽枝、侧枝顶芽抽枝、二次分枝的伸长生长和粗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趋势。3)6个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的生长量、展叶量、二次分枝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干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多,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苏种源,展叶最少的是河南种源;侧枝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最多,河南种源的展叶量最多,四川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少;在二次分枝方面,贵州种源的生长量最多,其次是河南、四川、湖南,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西种源;四川、江西、湖南种源的二次分枝数量明显高于河南、贵州和江苏种源;不同种源的二次分枝以上主干生长量表现为:贵州种源最多,其次是湖南种源,四川、江苏、江西种源较少,河南种源最少;4)在贵州、江西、江苏3个种源的主干顶芽抽枝伸长过程,四川种源的侧枝顶芽抽枝伸长过程,江西种源的二次分枝粗生长过程中都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不同种源山桐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郑州地区以贵州种源的苗木生长可能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晾制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以雪茄烟品种‘H382’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在晾制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对不同成熟度雪茄烟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晾制过程中适熟采收的烟叶失水速度和含水率适中,能促进内在物质的转化;雪茄烟适熟时采收,淀粉含量最低,淀粉降解速率快、降解较彻底,总糖、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以适熟采收的烟叶最高;晾制后烟叶化学成分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也以适熟采收的烟叶最高,化学品质较好。研究可为五指山雪茄烟叶采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5.
为建立泰妙菌素(Tiamulin,TML)完全抗原制备方法,分别用混合酸酐法(Mixed anhydride,MA)和N,N-羰基二咪唑法(1,1′-Carbonyldiimidazole,CDI)将半抗原泰妙菌素偶联至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en,BSA),以制备泰妙菌素完全抗原。对2种方法制备的抗原进行紫外扫描鉴定和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根据SDS-PAGE凝胶电泳图估算出完全抗原的偶联比。结果均显示抗原偶联成功,估算出的偶联比分别约为1∶23.6和1∶8.1,说明,混合酸酐法制备泰妙菌素完全抗原时偶联率更高。  相似文献   
76.
以原核表达经纯化复性制备的A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代替传统病毒抗原包被,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A型FMDV抗体ELISA检测方法。对前期制备的A型VP1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VP1蛋白能够特异性识别A型FMDV阳性牛血清,可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A型FMDV抗体的方法。以最佳质量浓度1mg/L VP1蛋白为检测抗原,方阵滴定法确定最佳检测血清稀释度为1∶50[V(血清)∶V(封闭液)],最佳的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2 000[V(酶标二抗)∶V(封闭液)],建立A型FMDV抗体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4.32%,特异性为99.09%,批内与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8%。采用该方法检测201份临床血清,与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达92.54%。研制的VP1-ELISA试剂盒特异、敏感、稳定、操作简便,可用来监控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77.
以处于蕾期的切花菊品种铁杆为试材,分别于0、4℃各湿藏7、14 d后瓶插催花,研究催花期间花蕾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变化,为切花菊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随着瓶插时间的延长,每个处理组合花径呈逐渐增大趋势,14 d 4℃处理花径增大最明显,催花7 d达到8.564 cm,比不经过贮藏的对照(CK)长2.501 cm,比7 d 4℃处理长1.485 cm;花枝水分平衡值的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4℃湿藏对催花期间花枝水分平衡值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花瓣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催花7 d,MDA含量均上升,CK高于7 d4℃、14 d0℃、14 d4℃各处理,相比催花始期,CK的 MDA含量上升171.77%,而14 d 0℃、14 d 4℃处理分别下降5.44%、6.44%;14 d 0℃、14 d 4℃处理的Pro含量与插花初期相比有所下降,但分别高于CK 18.02%、21.40%。蕾期切花菊在4℃湿藏条件下可以保存14 d,且仍能取得较好的瓶插催花效果。  相似文献   
78.
为了降低烟叶机械采收破损率,推进烟草田间生产机械化采收进程,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在万能试验机上利用自制的烟叶装夹装置对烟草的茎叶连接强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烟叶成熟度、加载速度对茎叶连接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熟期烟叶茎叶连接处界面结合强度较大,属于强界面连接;成熟期烟叶茎叶连接处界面结合强度较未熟期下降约29%,属于弱界面连接,此时机械采收易于降低烟叶破损程度;对成熟烟叶的加载速度越大,所需要的茎叶分离力越小,但速度与力不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Fe2+、Cd2+的交互作用机制,以周麦18为材料,利用营养液培养,采用不同的Fe2+浓度(2.5、25、250 μmol/L)和Cd2+浓度(0、5、50、200 μmol/L)处理,观测小麦幼苗期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添加Cd2+的处理,Fe2+浓度不同对小麦苗期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不同.低Fe2+时根系干物质积累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不断增加,浓度升高后根系干物质先增加后降低,根长随着Fe2上浓度升高而有所降低,少量Cd2+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Fe2+对小麦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叶绿素含量变化与根长变化表现基本一致.不同Fe2+浓度对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与根长和叶绿素变化相反.Fe2+浓度较低时,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对Cd2+较为敏感,且Cd2+的存在抑制了小麦地上部的生长,降低了干物质的积累;Fe2+浓度增大,少量Cd2+的存在更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但Cd2+浓度较高时又会抑制小麦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80.
为建立检测小麦中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 )的方法,从河南省小麦黑胚籽粒上分离得到7个优势 A.alternata 病原菌株,对其 rDNA 的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TS)进行测序,序列比较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株与 GenBank 公布的 A.alternata 的 ITS 区序列一致性达到99%~100%。根据 Alternaria 属菌株(A.alternata、A.tenuis、A.tenuissima)和麦类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 )的 ITS 序列比对结果,设计出1对 A.alternata 特异性引物 Aa1F/Aa1R。利用多种河南省小麦的主要病原真菌对该引物的特异性进行验证,只有在 A.alternata 中能特异性地扩增出1条443 bp 的 DNA 片段。以真菌通用引物 ITS1/ITS4为外侧引物、特异性引物Aa1F/Aa1R 为内侧引物进行巢式 PCR 扩增,能检测到 A.alternata DNA 的最低质量浓度为50 pg/μL。因此,建立的巢式 PCR 方法能够快速、特异地检测小麦中的 A.altern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