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目的]探讨微生物肥"宁盾"在番茄青枯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为番茄青枯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微生物肥"宁盾"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番茄的促生增产作用。[结果]微生物肥"宁盾"对"特丽娜"番茄青枯病的生防效果高达98.27%;移栽后40 d处理组番茄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分别达到98.62 cm、10.70 mm和14.60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微生物肥"宁盾"为农户挽救损失近30万元/hm2。[结论]微生物肥"宁盾"在促进番茄生长的同时可有效防控番茄青枯病,有望成为集微生物肥料和微生物农药于一体的多功能微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42.
寻找栗疫菌的凋亡抑制蛋白(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类蛋白,明确该蛋白与其他物种IAPs的进化关系,并对CpIAP基因功能进行初步研究.以IAPs家族的典型结构域“BIR”为靶标,对栗疫菌基因组数据库进行BLAST搜索.运用生物信息学对预测的CpIAP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同源重组的策略,构建CpIAP基因缺失突变体,并重新导入该基因全长片段获得互补株.结果从栗疫菌中鉴定了1个IAP基因,Southern blot验证为单拷贝.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pIAP基因全长2 997 bp,编码920个氨基酸,具有2个BIR结构域;进化关系上CpIAP与人Survivin和酵母IAP较近.CpIAP敲除突变体命名为△IAP,△IAP菌落形态改变,生长速率减慢,致病力下降,丧失产孢能力.上述结果表明:CpIAP参与了栗疫菌的菌落形态建成、分生孢子形成和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43.
对同一头混合柄瘤蚜茧蜂雌蜂连续观察5 d,比较其对蚕豆蚜若蚜和成蚜的选择,并观察了子代蜂的发育特性。结果表明:5日龄蜂对不同虫龄蚜虫的寄生率无显著差异,子代蜂羽化率和雌性比亦无显著差异,但寄生2、3龄若蚜的子代雌蜂体型显著大于寄生其他蚜虫的子代雌蜂,寄生3龄若蚜的子代雄蜂显著大于寄生成蚜的子代雄蜂。在其他日龄(1~4)蜂中,1、4日龄蜂对不同龄若蚜的寄生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对成蚜的寄生,2、3日龄蜂对2龄若蚜的寄生偏好显著高于对更高虫龄的寄生;3日龄蜂的子代蜂羽化率在各虫龄蚜虫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他日龄蜂寄生低龄若蚜的子代羽化率高于寄生较高虫龄蚜虫;寄生中间龄期若蚜(3、4龄)的子代蜂雌性比显著高于寄生1龄或成蚜的子代蜂;1日龄蜂子代雌蜂体型在不同虫龄蚜虫间无显著差异,但2~4日龄蜂寄生2、3龄若蚜的子代雌性体型大于寄生1龄、4龄或成蚜的子代雌蜂;1、2日龄蜂的子代雄蜂体型在各虫龄蚜虫间无显著差异,3、4日龄蜂寄生中间龄期若蚜的子代雄性体型大于寄生1龄若蚜或成蚜。根据本研究结果推测,与低龄蜂相比高龄蜂对寄主品质要求更高,其幼虫对寄主的调节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4.
根据已报道的aiiA基因及att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从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土壤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中PCR扩增获得aiiA基因及attM基因,构建蛋白表达载体pET30a-aiiA及pET30a-attM,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利用AiiA解酯酶蛋白和AttM解酯酶蛋白在SDS-PAGE中对应的产物直接成兔免疫,提取血清进行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SDS-PAGE检测发现aiiA基因及attM基因能高效表达AiiA解酯酶蛋白和AttM解酯酶蛋白.ELISA检测结果表明,抗体含量高,稀释106倍依然为有效值.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表明抗体可特异性结合目的蛋白.应用检测结果表明抗体血清能检测到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降解酶相关基因的产物,在验证群体感应和群体淬灭等方面将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通过田间试验验证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对麦田杂草的防效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1057.5、1903.5 g a.i./hm2播后苗前处理后小麦的株高、茎蘖数、鲜质量、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与人工除草处理无显著差异,对小麦安全,且对菵草、繁缕、荠菜等杂草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46.
化学感受蛋白是一类存在于昆虫化学感受器中的可溶性蛋白,可能与昆虫识别外界化学信息有关。本研究从棉蚜(Aphis gossypii)转录组数据中克隆得到1条编码化学感受蛋白的cDNA序列,命名为AgosCSP2(GenBank登录号KC017751)。使用qRT-PCR技术对此化学感受蛋白mRNA在棉蚜中的时空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gosCSP2在多数类型棉蚜若虫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成虫中的表达量;在寄主为棉花时的表达量高于寄主为木槿时;在无翅成蚜中足的表达量相对其他组织较高。荧光竞争性结合试验表明AgosCSP2与气味化合物的结合能力较弱。推测该基因主要参与棉蚜若虫对寄主的适应过程,具有嗅觉以外的生理功能。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gosCSP2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张秀秀  伍辉军  周宇骋  高学文 《大豆科学》2012,31(4):621-624,629
用不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处理大豆,研究低聚木糖对大豆生长和花叶病毒病(SMV)抗性的影响,温室实验结果表明:低聚木糖溶液处理大豆种子18 d后与对照相比,50 mg.L-1低聚木糖对大豆幼苗的株高、鲜重和主根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聚木糖喷雾处理大豆叶片18 h后接种SMV,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SMV病情指数。利用Quantita-tive RT-PCR检测低聚木糖处理的大豆叶片中的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相比,防卫基因PR2、PR10、PR12和LOX2在低聚木糖处理12 h时有最高的相对表达量;PR3在低聚木糖处理18 h时有最高的相对表达量;PR1、PAL、PPO和CHS在低聚木糖处理24 h时显著上调表达。研究表明,低聚木糖激活了大豆SA信号通路和JA信号通路,从而提高了大豆对SMV的抗性。  相似文献   
48.
为明确中国小麦短体线虫的种类及地理分布,对采自中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42个小麦短体线虫样品进行了基于mtCOI基因的序列比对和种群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短体线虫mtCOI片段长度为412~432 bp;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揭示,小麦短体线虫种类主要有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落选短体线虫(P.neglectus)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scribneri)3种。落选短体线虫是中国麦区的优势种群,在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咖啡短体线虫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分布比较广泛,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陕西、新疆等省(市、自治区)都有零星发生;此外,样品中存在单一种群侵染和复合种群侵染,二者分别占总样品数的76.18%和23.82%;落选短体线虫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的复合侵染相对较为普遍,在山东、河南、江苏和陕西等省发生。  相似文献   
49.
甜菜夜蛾生物钟基因Per和Tim的分子克隆及昼夜表达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要农业害虫甜菜夜蛾,通过序列相似性分析从转录组数据获得2个生物钟基因片段,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克隆了cDNA全序列,分别命名为SexiPer和SexiTim。2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和已报道的昆虫同源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SexiPer和海灰翅夜蛾、甘蓝夜蛾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71%和52%;SexiTim和家蚕、柞蚕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65%和52%。进化分析表明,Pe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与昆虫间的亲缘关系非常一致,但Tim基因不太一致。进一步利用qRT-PCR技术,对雄蛾触角中2个基因的昼夜表达动态进行了测定,发现2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同步,均在光期前期较低,光期后期开始升高,至光期末期达到最高,并在整个暗期保持较高水平。研究认为,甜菜夜蛾触角中可能存在着生物钟,用于调控性信息素通讯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50.
CRN(crinkling and necrosis induced protein)蛋白是卵菌所特有的一类效应因子,在已经测序的疫霉种中,每个基因组中预测都含有上百个CRN基因,关于其功能和分子机制目前研究不多。前期研究发现,大豆疫霉效应因子PsCRN115是大豆疫霉的致病性必需因子且能抑制植物的细胞死亡。为了进一步研究PsCRN115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农杆菌渗入法介导的基因瞬时转化技术在烟草上过表达该基因,发现PsCRN115可显著提高烟草对烟草疫霉的抗性。随后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其作用机制,发现PsCRN115可诱导水杨酸(SA)通路防卫反应基因的高表达,但对乙烯(ET)和茉莉酸(JA)通路防卫反应基因的表达影响不显著。表明:大豆疫霉效应因子PsCRN115是致病必需的因子,能被植物所识别,并诱导植物的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