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1篇
综合类   10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C型产气荚膜梭菌中PCR扩增出β1毒素基因,构建了表达质粒p GEXKG-β1,将构建的KG-β1转化受体菌BL21(DE3),得到重组菌株BL21/KG-β1。对重组菌株诱导的表达产物进行了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以高效表达毒素蛋白。  相似文献   
52.
基因工程带动了生物工程的迅猛发展,转基因技术在改良家禽品种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体细胞克隆猪的关键技术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3.
高饲料效率(FE)的奶牛采食更少的饲料就能满足能量需要,同时释放出更少的甲烷,既能降低饲养成本,又保护了环境,故饲料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且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然而,目前制约饲料效率性状选育的因素是难以准确测定奶牛饲料效率这一重要的表型值。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由于其高通量、快速(6s/样品)、低成本、无损耗、无需试剂、能大规模进行分析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牛奶的常规检测,故通过FTIR光谱技术来获取奶牛FE表型值是较有希望的途径,最终期望能将测得的大量的FE表型值用于FE性状的育种值评估,进行FE高的奶牛选育。  相似文献   
54.
研究fat-1基因功能的作用机理对充分合理利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转fat-1基因动物模型是了解fat-1基因功能、作用机理的重要方法。文章详细阐述了fat-1基因通过n-3 PUFAs而发挥的生理功能、转fat-1基因动物神经系统疾病模型、转fat-1基因动物肿瘤疾病模型、转fat-1基因炎症动物疾病模型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并对转fat-1基因动物抗肥胖作用机理、转fat-1基因动物在优质家畜育种改良中的作用、利用转fat-1基因动物模型研究骨骼肌发育机理和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合理利用PUFAs资源和优质家畜改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基因编辑技术在提高猪瘦肉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6.
为了对某规模猪场猪群发生的顽固性腹泻进行确诊,试验采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与RT-PCR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诊断,并进行针对性防控。结果表明:腹泻病猪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感染,采取对症治疗,结合生物安全防范、精细化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病情。4周后回访,猪场猪腹泻停止,猪群健康状况好转。  相似文献   
57.
从转基因动物研究的目的出发,探讨转基因动物研究的不同思路,分析使用各种载体所考虑的基本出发点,说明受体动物遴选所需要考虑的因素,总结了转基因方法的技术特点,提出转基因动物检测手段的设计原则,论述了转基因动物繁殖的必要性,为从事转基因动物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不同胎龄、消化液、培养液对转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分离和培养的影响,并对其生长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12.5~14.5d胎龄的GFP-MEF分离效果最好,0.25%胰蛋白酶+0.02%EDTA所用时间短,消化后培养细胞贴壁率高;GFP-MEF形态以小梭形为主,呈漩涡状、鱼群状生长;最佳培养液为DMEM添加10%胎牛血清。研究获得了实验室分离制备GFP-MEF的方法,为制作饲养层和进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湖北省某肉牛场2014年3~4月发生牛腹泻,无菌采集病牛腹泻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涂片、染色、镜检观察,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该次疫病的病原是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旨在研究转基因猪育种中的小鼠模型,探讨转基因小鼠传代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为转基因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选用昆明小白鼠制作转基因小鼠,然后进行转基因小鼠的传代,并对小鼠进行检测,统计转基因阳性小鼠的数量,研究转基因小鼠传代过程中阳性率的变化以及转基因个体的选择、 表型分析、 性状分析、 育种规划以及育种中的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所得的首建阳性小鼠的比例为2.3%,转基因阳性小鼠与野生型交配传代时阳性后代的比例为50%左右;结果提示,原核显微注射法制作的转基因阳性个体在传代过程中,后代的比例不会超过50%.该结果将直接用于指导转基因猪的育种工作,即在转基因猪育种中要加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