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35篇
  8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3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水稻顶部三叶与穗重的关系及其QTL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摘要: 对水稻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顶部3张叶片的长、宽、重和单穗重等10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QTL定位。穗重与9个叶片性状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与倒2叶重的相关系数最大,剑叶重次之。所有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接近正态分布。共检测到44个主效QTL和43对双位点互作影响上述10个性状。主效QTL分布于水稻的除第8染色体外的其余11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3.19%~26.23%;互作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贡献率变幅为2.03%~8.93%。第2染色体的R2510-RM211标记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单穗重和倒2叶重的QTL,该QTL对超级稻株型育种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ph14基因是第一个克隆的水稻抗褐飞虱主效基因,来自药用野生稻背景的B5品系。本研究通过比对Bph14基因在B5和参考基因组日本晴上核苷酸序列差异,开发了一个功能标记H14,在供体B5和7个受体亲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能准确地区分含或者不含抗虫基因Bph14的基因型。利用H14标记对Bph14基因的分离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和接虫鉴定,根据标记检测结果与抗虫表型推算出标记的选择效率达9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标记准确可靠,可为应用水稻抗褐飞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地方猪种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地方猪种资源概况及保种的迫切性,冷冻保种研究现状及地方猪种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主要技术,包括猪种配子和胚胎冷冻技术、基因组DNA库、猪EG细胞、猪体细胞克隆技术及其在长期保存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薄皮甜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生食水果,在我国南北地区均有栽培,上海地区尤以海冬青(青皮绿肉)、十棱黄金瓜等著称.长期以来,上海地区的薄皮甜瓜主栽品种都是以海冬青、十棱黄金瓜为主,而这些品种的种性在近几年的生产中有所混杂并退化,致使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笔者为此开展了薄皮甜瓜的引种和挖掘地方品种的工作.  相似文献   
75.
CEL I酶的高效检测及其在Eco—TILLING中的高效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ELI酶是Eco—TILLING技术的关键酶。实验采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酶切位点上插入突变的质粒,应用该质粒能方便有效地检测CELI活性。进一步简化CELI酶的提取方法,并对每一步提取液样品进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芹菜汁也具有明显的酶切活性,进一步的提纯能提高其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也能获得直观的检测结果,通过简化程序可高效应用于植物Eco-TILLING分析。该研究结果有利于Eco—TILLING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于建立简易而又有效的点突变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莴苣DUS测试指南的适用对象、测试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与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莴苣DUS测试指南的制订对促进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的地位等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7.
不同灌水量对水、旱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中旱3号(常规旱稻)和汕优63(杂交水稻)为材料,研究5种不同灌水量处理对水稻和旱稻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量处理明显影响水稻和旱稻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以及产量。汕优63在处理A(灌溉水量为对照的25%)和处理B(灌溉水量为对照的43.75%)时,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分别比对照(处理E)减产80.58%和42.98%,差异极显著;在处理C(灌溉水量为对照的62.5%)和处理D(灌溉水量为对照的81.25%)时,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中旱3号在处理A时比对照减产68.42%,差异极显著;籽粒产量在处理B~E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特点在所有测定的其他营养生长和光合指标上也表现的非常明显。汕优63、中旱3号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需水量分别为每公顷7 500 m3和每公顷5 250 m3。超过此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将有所下降。旱稻获得最高产量的灌溉水量比水稻约可节约30%,节水潜力巨大。在所有灌溉水量处理下,旱稻的产量比水稻的产量均低,有效穗数少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水稻胚芽鞘长度与抗旱性的关系及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由水稻品种珍汕97B和旱稻品种IRAT109构建的重组自交系195个株系的胚芽鞘长度及抗旱系数的研究表明,水分胁迫下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胚芽鞘长度与抗旱系数的相关系数为0.2206**。应用由213个SSR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对控制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QTL进行了定位。检测到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主效QTL各为13个和5个,单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为2.28%~22.65%;在第9染色体上两者的QTL出现在相同的分子标记区间(RM160-RM215)。检测到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互作位点分别为17对和3对,影响胚芽鞘长度的互作位点联合贡献率为5835%;影响抗旱系数的互作位点联合贡献率为11.93%。控制胚芽鞘长度和抗旱系数的QTL分别与其他研究中控制根系性状(深根干质量、根深、根长、根数等)的QTL位于相同的标记区间。  相似文献   
79.
节水抗旱稻是同时具有水稻高产优质和旱稻节水抗旱特性的一种新型栽培稻类型。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节水抗旱稻在普通水稻田、低洼易涝旱地、新垦山坡地和盐碱地上推广应用,具有节水减排、稳产增效、增加粮食面积和产量的优势。从节水抗旱稻的理论研究和品种选育情况分析,提出了后续发展方向的建议,旨在为节水抗旱稻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以携带抗褐飞虱基因和抗旱性好的节水抗旱稻M535为供体材料,以优质高产常规水稻‘黄华占’为受体材料,采用杂交、回交的方法,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Bph15基因紧密连锁的Ms5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抗旱性筛选与农艺性状选择,选育出3个抗旱且携带Bph15基因的纯合株系W1、W2、W3。利用全基因组56K水稻SNP芯片分析3个改良株系的背景回复率,分别为92.01%、88.18%和84.26%。抗性鉴定表明:3个株系苗期对褐飞虱抗性为"抗虫",W1、W2、W3的抗旱性级别分别为2级、3级、2级,优于‘黄华占’。田间主要农艺性状考察表明:3个株系的株高均比‘黄华占’显著增加;株系W2的穗长显著长于‘黄华占’;株系W3的千粒重显著大于‘黄华占’;在其他性状上,3个株系与‘黄华占’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