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34篇
  8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3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评价了36种预选核心样品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最适于本研究的核心样品构建方法,即25%总体取样量一多样性取样比例一组内聚类取样。并依据此方案构建了总数为84的旱稻核心样品。经2a重复实验,从多样性指数、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和群体结构四个方面所选核心样品的代表性进行评价和补充,最终形成总数为86的旱稻核心样品,该核心样品很好地代表了原始群体的质量性状及数量性状变异。为进一步将旱稻资源应用于水稻抗性改良和抗早稻育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工核酸酶系统是在特定的基因组位点,进行切割进而利用生物内源的修复系统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创造新基因型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是原核生物抵御噬菌体侵染的天然适应性免疫系统。经过优化的CRISPR/Cas9编辑系统凭借操作简单,突变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优越于其他核酸酶系统,比如锌指核酸酶系统和TALE核酸酶系统。目前,优化改造后的CRISPR/Cas9编辑系统已经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和新材料创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研究简述了CRISPR/Cas9编辑系统的结构和作用机理,归纳并论述了CRISPR/Cas9系统在植物中的编辑效率与脱靶效应和在改良作物农艺性状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CRISPR/Cas9系统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应用扩展,以及展望了该系统在作物育种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期望为高效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新材料创制、作物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玉米标准品种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US测试指南中的36个形态性状对53份玉米标准品种进行形态性状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选用的玉米标准品种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异,36个形态性状在53个玉米标准品种中检测到19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到5.361 1个,有效等位变异平均为3.575 6个(1.121 4~6.834 5),平均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309 4(0.253 5~2.046 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3个标准品种间的形态性状多样性丰富,相似系数介于0.74~0.85,具有标准品种性状描述的示例和校正作用;取相似系数0.80为阈值,可将53份玉米标准品种分为31类,由此可将标准品种的数量调减为31个。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水稻(Oryza sativa L.)珍汕97和SLG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和177个微卫星标记,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共得到38个QTLs。单个QTL解释这些性状6.6%~32.9%的性状变异,各性状QTL的累积表型贡献率达21.3%~79.5%。大多数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的表型相关性,相关性较高的性状之间常具有较多共同或紧密连锁的QTL。  相似文献   
15.
莴苣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的原理和技术,本文详细地论述了莴苣DUS测试指南的适用对象、测试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与标准品种的选用和DUS判定标准。莴苣DUS测试指南的制订对促进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的地位等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杂交旱稻保持系沪旱1B柱头外露率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沪旱1B/Ⅱ-32B杂交的F2群体,对水稻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研究其遗传机制,以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试验共检测到10个与柱头外露率有关的QTLs,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检测到3个影响单边柱头外露率(PSES)的QTLs,分别位于3号、7号和9号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21.44%;检测到2个影响双边柱头外露率(PDES)的QTLs,位于3号和9号染色体上,联合贡献率为15.98%;检测到5个影响总柱头外露率(PES)的QTLs,位于3,4,7,9号染色体上,其中3号染色体上有2个QTLs位点,总柱头外露率QTLs的单独贡献率在6.86%~9.73%之间,联合贡献率为39.42%.QTL上位性分析,检测到7对显著互作位点,解释了表型变异的67.39%,检测到的上位性效应主要以加性/加性互作效应为主,部分主效QTLs参与了互作.这些QTLs分子标记为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粳型杂交稻旱优8号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优8号是BT型节水抗旱不育系沪旱2A与优质粳型恢复系湘晴配组而成的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新组合,具有节水抗旱、高产优质、便于轻型栽培等特点,2010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旱优8号亲本特性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抗旱相关表型效应分析与抗旱指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大棚内采用随机裂区设计,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把马铃薯各表型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评价各单项性状抗旱能力大小的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将各抗旱系数综合成4个新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再利用隶属函数求出综合指标的隶属值.通过各马铃薯品种的隶属值求出各品种抗旱性度量值,再评价各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本实验的干旱处理水平下,7个马铃薯品种抗旱性顺序为:甲帮洋芋>左力洋芋>宁蒗152>PI34>永德紫皮>宁蒗182>马尔科,甲帮洋芋是较为抗旱的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9.
‘沪旱3号'为抗旱性供体亲本与‘寒丰B'杂交结合连续回交,分离世代分别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筛选,并在水田条件下进行产量性状选择,育成粳型节水抗旱保持系‘沪旱2B'和不育系‘沪旱2A'。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节水抗旱稻品种的多样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4份节水抗旱稻和2份普通水稻品种进行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共扩增出96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可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可以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引物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36~0.75,平均值为0.58。指纹图谱显示至少可以利用RM71、RM72、RM336、RM337、RM1195和RM5414这6个核心标记的不同组合鉴别区分26份供试材料。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6份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4~0.98,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可以将供试材料分为籼、粳两类,较好地反映了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节水抗旱稻新品种保护、真伪鉴定及亲本选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