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不同氮、磷、钾含量配比与基质相对含水率的耦合对香蕉和番木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节约型精准化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巴西蕉’和‘紫晖’番木瓜假植苗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4个水平氮、磷、钾含量配比和3个水平基质相对含水率的交互组合,共12个处理(T1~T12),以传统水肥处理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的香蕉和番木瓜幼苗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SPAD值、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及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根尖数等生长形态指标,并对地上部生长指标进行PCA综合评价。在香蕉幼苗试验中,T6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及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平均直径影响最大,T1处理的茎粗最大,T1、T5和T6处理叶片数最多,均为7.60片,T5处理的叶片SPAD值最高,T7处理的根尖数最多,地上部生长指标PCA综合评价得分为T6> T5> T1> T2> T10> T3> T9> T7> T11> T12>T4> T8> CK。在番木瓜幼苗试验中,T10处理对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地上部干重影响最明显,T9处理的叶片数、地上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我国是世界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鲜肉的销售方式较为粗放,只有少部分采用冷藏。为提高鲜肉销售时的品质、延长货架期,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雾化加湿技术的冷藏保鲜方法。【方法】以敞开式冷藏陈列柜销售猪肉为对象,研究超声波雾化加湿技术对猪肉冷藏销售品质的影响,探究猪肉冷藏 24 h 内剪切力、色差、蒸煮损失率和 pH 等品质参数的变化。【结果】单控温(Temperature Control,TC)工况冷藏 12 h 后,猪肉的剪切力与初始值差异较小;冷藏 24 h 后,剪切力迅速下降至 65.2 N。 温湿双控(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THC)工况冷藏 12 h 后的猪肉剪切力下降较快;冷藏 12~24 h,剪切力维持在 86 N 左右。TC 和 THC 工况下,冷藏猪肉的亮度(L*)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似,但 TC 工况的 L* 值始终较 THC 工况高,而 a* 值和 b* 值较 THC 工况低。冷藏 24 h 后,两种工况下猪肉微生物的数量分别为 28 000、149 713 CFU/mL,其变化与色差变化有一定关联。两种工况冷藏猪肉蒸煮损失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冷藏 12 h 后两者差异较小,TC 和 THC 工况下蒸煮损失率分别 26.2%、24.6%。冷藏 24 h 后,TC 和THC 工况的猪肉 pH 值分别下降 0.4、0.2,且 THC 工况的猪肉仍属于一级肉。在单个制冷周期内,两种工况下柜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 TC 工况的柜内最低温度较 THC 工况高 1.2 ℃,两种工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和幅度相近。【结论】THC 工况可减缓猪肉的剪切力和 pH 下降速率,降低猪肉的蒸煮损失率,但其微生物数量是 TC 工况下的 5.3 倍。研究结果对提高猪肉销售品质和优化冷藏陈列柜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网箱生物识别和统计是海洋牧场的养殖管理的关键参考因素之一。针对混响噪声和复杂背景的干扰,构建不同光照条件下鱼类检测数据集,采用前视声呐成像技术,提出一种基于 YOLOV5-MobilenetV3 和声呐图像的鱼类识别轻量化模型(LAPR-Net),实现浑浊或黑暗场景下水体网箱的鱼类识别。【方法】以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基于 YOLOV5 模型的框架结构,主干网络模块采用轻量级 MobileNetV3 bneck 模块,利用线性瓶颈的逆残差结构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提取声呐图像中鱼类的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 SE-Net 获取声呐图像多尺度语义特征并增强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颈部网络采用路径聚合网络结构,对目标特征进行多尺度融合,增强特征融合能力;预测部分采用基于非极大抑制方法进行最大局部搜索,去除冗余的检测框,筛选置信度最高的检测框,最终输出并显示鱼的检测结果,包含位置、类别以及检测目标的概率。【结果】选择 4 种其他主流的检测模型进行对比试验,包含 YOLOV3-ting(Darknet53)、YOLOV5(CSPdarknet53)、YOLOV5(Repvgg)、YOLOV5s(Transformer),提出模型参数量为 3 545 453、计算量为 6.3 G、mAP 为 0.957,模型平均每张图片推理速度为 0.08868 s,同 YOLOV5 模型相比,改进后模型 mAP 提高 9.7%。【结论】本文提出的模型提高了训练和识别速度,降低了硬件设备要求,可为海洋牧场网箱养殖鱼类检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 50 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黄瓜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黄瓜育种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资源的重要外观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并利用全基因组设计 66 对 SSR 引物对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供试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材料的瓜皮颜色、刺瘤、瓜皮斑纹具有多样性。66 对引物中有 32 对引物能够在不同黄瓜种质间扩增出清晰而稳定的多态性标记,这 32 对 SSR 引物共扩增出 280 个等位基因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 216 个、占片段总数的 77.1%,表明本研究筛选出的 32 对 SSR 引物遗传多态性较高,适用于黄瓜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结果与所调查的种质资源性状表现结果较为一致。50 份黄瓜核心种质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 0.62、最高达 1.00。在遗传相似系数 0.754 处,50 份黄瓜种质材料聚为 7 类,即 9 份华南型材料聚为 6 类:I 类、III 类、IV 类、V 类、VI 类、VII 类,其中 IV 类包含 1 份中间材料与 9 号华南型材料;40 份华北型黄瓜材料聚为 1 类:II 类。表明华北型黄瓜材料和华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低、亲缘关系远;华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高、亲缘关系近、遗传背景窄、遗传多样性差;而华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背景宽、遗传多样性丰富。【结论】筛选出 32 对 SSR 引物可有效对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为 0.754 处 50 份黄瓜材料聚为 7 类,其结果与性状调查结果相吻合;华北型黄瓜遗传背景窄、遗传多样性差,华南型黄瓜遗传背景相对较宽,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WGBS)和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番木瓜4个成熟时期(绿熟期、破色期、熟化期、腐熟期)的果实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C位点、CG、CHG和CHH序列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7.15%、49.33%、34.30%和8.28%.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持续下降,同时差异表达基...  相似文献   
6.
大顶类苦瓜‘顶峰1号’是由苦瓜强雌系材料D171008作母本,自交系Y172017作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长势旺盛,叶色深绿,果实短圆锥形,果色深绿,有光泽,果形端正,果长约11.7 cm,横径约8.9 cm,肉厚约1.17 cm,单瓜质量约307 g,商品瓜率达93%,丰产性好,产量21 550 kg·hm-2以上。从播种至始收春季约72 d,秋季约59 d。耐热、耐涝和耐旱性强,耐寒性中等。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多层覆盖对大跨度拱棚典型季节热性能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构建双膜大跨度拱棚模型,探究夏季无风和冬季有风2种较为极端环境下拱棚内热环境的分布规律,并与单膜大跨度拱棚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拱棚内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3%,均方根误差0.75℃,构建的CFD模型可准确模拟双膜大跨度拱棚内的温度分布;夏季工况下双膜大跨度拱棚在缓冲区域会产生高温积聚,导致双膜大跨度拱棚平均温度比单膜大跨度拱棚高约1℃;冬季工况下双膜大跨度拱棚内外层空间温差较大,双膜大跨度拱棚平均温度比单膜大跨度拱棚高5.1~10.6℃。综上,双膜大跨度拱棚更适用于寿光地区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不同来源芋头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对疫病的抗性,本研究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1对多态丰富的SSR引物,并将其用于109份芋头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采用人工接种芋头疫霉菌的方法对这些资源进性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21对SSR引物在109份芋头资源中共扩增出71个等位基因,变幅在2~4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3.38;观测杂合度(Ho)变化范围为0.0481~0.8900,平均为0.3483;预期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0841~0.6709,平均为0.3794;种群平均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733;遗传距离在0~1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6014。在分支距离为0.49处,可将供试芋头资源分为3个类群。60%以上的抗性资源集中于I和II类群。本研究可为筛选、鉴定优良芋头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浮板毛管水培栽培模式,研究了低氮N1(6 mol/m3)、中氮N2(12 mol/m3)、中氮N2(12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和高氮N3(18 mol/m3)3种供氮处理对樱桃番茄各生育阶段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阶段积累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氮磷钾利用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叶片氮、磷、钾积累量峰值期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而延后;茎的氮、磷、钾积累量与氮素浓度成正比;N2处理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氮、磷、钾积累;随着氮素投入量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氮肥偏生产力、氮产量效用指数都不断降低,氮素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磷(钾)肥偏生产力比例不断增加,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不断增加;地上部吸氮量比例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氮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磷(钾)量比例与地上部吸磷(钾)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施磷(钾)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磷(钾)产量效用指数与果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吸磷量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吸氮量比例与氮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吸磷量比例与地上部吸钾量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磷肥偏生产力与钾肥偏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氮产量效用指数与磷产量效用指数、钾产量效用指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N2处理有利于提高樱桃番茄氮、磷、钾素的积累量,同时兼顾了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