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41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6篇
  80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We investigated oviposition behavior in three non-pollinating fig wasps: the sympatric speciesApocrypta bakeri Joseph onFicus hispida L.,A. westwoodi Grandi onF. racemosa L., andApocrypta sp. onF. semicordata Buch.-Ham. The oviposition behavior differs significantly between one pair of species (A. bakeri andA. westwoodi) and the other species (Apocrypta sp. onF. semicordata).A. bakeri andA. westwoodi were similar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posture of the abdomen and the action of the hind legs before penetration, and the bending ovipositor sheath during penetration. In contrast, the oviposition behavior ofApocrypta sp. is quite different. This difference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ovipositor length and syconial thickness.Apocrypta sp. has a shorter ovipositor than the two other species, which correlates with the thinner syconial wall of its host figF. semicordata. It is deduced that the ovipositor length adapts to the syconial thickness and induces the oviposition behavior in the different species to diverge. For all threeApocrypta species, the midleg length and hindleg length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ovipositor lengths. This may be explained as due to the fact that body movement adjusting the hindlegs and midlegs up and down, or forward and backward,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ovipositor length.  相似文献   
2.
由昆虫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神经肽类激素 ,咽侧体活化激素 (allatotropin ,AT)和咽侧体抑制激素 (al latostatin ,AS) ,分别刺激或抑制咽侧体的保幼激素的生物合成 ,从而控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变态。利用昆虫神经内分泌的失调 ,使其体内激素水平失调 ,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百合花发育相关MADS box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RT-PCR的方法,从百合中克隆得到了3个接近全长的花发育相关MADS box基因片段 LfMADS1-3。其中LfMADS1和LfMADS3以往未见报道,分别与多种作物的AG、SEP同源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LfMADS2与已发表的LMADS2对应区段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8.99%,推测可能是同一个基因。  相似文献   
4.
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豆胞囊线虫幼虫对大豆根和根浸出液的趋化性以及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对其趋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对大豆根存在着一定的趋化性,而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J2存在明显的驱避性。在根浸出液、真菌滤液及其混合液剂处理下,大豆胞囊线虫J2在WA平板上靠近处理液的0~1cm区间中分布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 1),而加样时间(液剂与线虫同时放置或提前2 4h处理)对其分布率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幼根蘸取滤液后对线虫J2在该区间的分布与不经处理的幼根差异显著(P <0.0 5),证明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可以明显地降低线虫与大豆根的亲和力,并强烈抑制线虫对大豆根的侵染。  相似文献   
5.
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国际上对外来生物入侵种的研究主要在个体水平上研究外来种对新环境的进化与适应,本地种对生物入侵后发生的进化调整;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外来种的定居、潜伏、竞争和暴发;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生境的可入侵性和外来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风险分析标准化与定量化、检疫鉴定快速化、除害技术安全化、信息管理全球化是全世界对外来物种入侵管理与科研的焦点问题。本文依据外来物种入侵的形成和扩散暴发过程,提出了超前预防和综合管理等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个性化新闻推荐系统中,文章去重是一个重要的模块,避免了同一篇文章被重复推荐的现象。在海量用户场景下,采用传统的基于队列的去重方法将会消耗大量的内存。Bloom Filter是一种空间效率很高的随机数据结构,适用于允许有一定误判率的场景。本文基于Bloom Filter,设计双Bloom Filter位数组结构和Bloom Filter位数组链结构。实验证明,基于Bloom Filter位数组链的去重方法,不仅大大降低了程序对服务器内存要求,而且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木薯渣发酵饲料及其发酵工艺与应用。将木薯渣、玉米面、豆粕、玉米皮、麸皮按照质量比50∶5∶10∶10∶25的比例混合,然后将乳酸菌和酵母菌按比例与一定量的水混合,再与木薯渣饲料混匀,装入带有呼吸阀的发酵袋中,密封,室温条件下发酵4 d即生产得到木薯渣发酵饲料。结果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比例为1∶2,接种量为0.1%,水分为40%~45%时,木薯渣发酵饲料pH<4.5,酸溶蛋白和总酸含量明显增加,具有明显的酸香气味,可提高适口性;可抑制霉菌生长,确保产品安全性;还可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和猪只消化率,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猪只生产性能,降低圈舍氨气浓度,改善舍内环境;同时还为木薯渣资源化利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消费升级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普及趋势下,我国乳制品消费量也逐渐提高,高端牛奶在特仑苏和金典广泛的市场教育下,迎来了稳定增长。牛奶高端化大势所趋,地方品牌在高端市场、超高端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这一点线下市场尤其明显,线下市场地方品牌的高端奶占据了2/3以上的市场份额,“特金”一统高端市场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式。同时,地方品牌的活跃和高端产品的多元化也充分说明统一标准化与天然概念不能兼得。  相似文献   
9.
寄生玉米的6种腐霉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国内12省、自治区、直辖市玉米植株上分离出腐霉菌菌株,依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长抑制温度,以及产生的有性与无性器官,鉴别出6个腐霉种:棘腐霉(Pythium acanthicum Drechsler),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Edson)Fitzpatrick),强雄腐霉(P. arrhenomanes Drechsler),禾生腐霉(P.graminicola Subramaniam),肿囊腐霉(P.inflatum Matthews),寡雄腐霉(P.oligandrum Drechsler),其中肿囊腐霉出现频率高,分布广泛。回接玉米表明,腐霉能够侵染玉米并引起病害,肿囊腐霉、禾生腐霉、强雄腐霉、棘腐霉是玉米青枯病的重要致病菌;瓜果腐霉能够引起玉米中部茎节腐烂;寡雄腐霉虽寄生玉米,但对玉米成株无致病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含PSTVd单体克隆的重组质粒pGEM PSTVd,通过PCR扩增技术,用生物素标记制备cDNA探针,进行杂交反应检测PSTVd,其中通过化学颜色反应进行判读灵敏度可达50pg,而用化学发光反应进行判读灵敏度可达5pg,分别是R-PAGE检测灵敏度的26倍和260倍,且2种反应特异性和专化性较强。cDNA核酸斑点杂交反应(NASH)检测PSTVd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一次检测样品数量多,且对异地样品检测非常方便,是以往其它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