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68篇
  免费   1789篇
  国内免费   2178篇
林业   2374篇
农学   1174篇
基础科学   1178篇
  2431篇
综合类   12799篇
农作物   1824篇
水产渔业   1595篇
畜牧兽医   4225篇
园艺   2163篇
植物保护   1072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79篇
  2022年   1168篇
  2021年   1185篇
  2020年   1139篇
  2019年   1031篇
  2018年   814篇
  2017年   1279篇
  2016年   832篇
  2015年   1337篇
  2014年   1358篇
  2013年   1739篇
  2012年   2377篇
  2011年   2338篇
  2010年   2185篇
  2009年   2049篇
  2008年   1942篇
  2007年   1822篇
  2006年   1534篇
  2005年   1172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495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6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脂质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理功能活性的化合物,参与调节多种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过程,对维持植 物组织中生理动态平衡至关重要。脂质组学(Lipidomics)自 2003 年被提出后,已迅速发展成为对脂质整体系 统分析的一门新兴学科,为传统代谢组学注入新的技术支撑,有助于阐明脂类物质在植物中的代谢调控机制。 同时,质谱成像技术因其具有无标记、非特异性、高灵敏度、多物质同时分析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植物组织 中各类脂质分子的空间分布研究。介绍了脂质组学和质谱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脂质分析技术在植物 种子脂质代谢调控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新兴质谱成像技术在植物种子中脂类物质的成像应用。脂质组学 和质谱成像技术作为目前多组学技术的重要补充,将为植物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的深入探究提供新的契机。亚 微米级高空间分辨率质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植物在空间分辨水平的脂质代谢调控网络的深入 解析和前沿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旨在分析不同动物模型对宁夏地区安格斯牛周岁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影响,筛选出估计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最佳动物模型。本研究使用包含或剔除母体遗传效应、母体永久环境效应及母体与直接遗传效应之间是否存在协方差来区分6种动物模型,借助DMU软件的DMU_AI模块,利用约束最大似然法(AI-REML)估计安格斯牛周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赤池信息准则(AIC)和似然比检验(LRT)来确定最佳动物模型。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母体效应的模型中(模型1),周岁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直接遗传力分别为0.59±0.02、0.52±0.03、0.20±0.04和0.52±0.03;2)在考虑母体加性遗传效应及其与直接加性遗传效应的协方差模型中(模型4),直接遗传力和母体效应的遗传力升高,总遗传力值降低;3)模型4估计的周岁体重、体高、体长和胸围的直接遗传力分别为0.77±0.01、0.73±0.03、0.33±0.04和0.70±0.03,母体效应遗传力分别为0.50±0.05、0.51±0.05、0.10±0.04和0.23±0.04,总遗传力分别为0.16±0.06、0.12±0.05、0.11±0.01和0.32±0.01。综上,基于本研究发现模型4对安格斯牛周岁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效果最佳,为宁夏地区安格斯牛核心群的选育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以植物地理分布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为研究基础,通过MaxEnt模型,应用贡献率、置换重要值以及Jackknife检验、主成分分析,模拟研究影响楠木Phoebe zhennan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分析楠木在当前的地理分布格局,并预测未来楠木在中国的潜在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其潜在适宜分布区准确度极高,楠木在ROC曲线下的AUC值达0.995;当前(2019)适生区预测表明,四川东南部、重庆和贵州是其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其次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北也有零散分布;随着未来(2050年)气温与降雨量的变化,江苏将有较大范围适合楠木分布,但是总的适生区面积比当前减少,例如贵州西南部的适生区面积将变小,福建、江西中度适生分布面积将变大,其余地区的适生区和当前持平。本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楠木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和降雨量,可为楠木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明确云烟121健康与患黑胫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特征的差异,为后续AMF在缓解烟株土传病害方面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方法】以云烟121健康和患黑胫病烟株根系及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显微形态观察法对2种烟株根系AMF侵染水平及根际...  相似文献   
997.
低磷胁迫对赤皮青冈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赤皮青冈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选取1年生和2年生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实生幼苗,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分析赤皮青冈幼苗叶片在低磷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情况。【结果】低磷胁迫下1年生、2年生赤皮青冈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磷元素浓度降低而下降,膜脂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体现植株面对胁迫时自我调节的主动响应物质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赤皮青冈内部相应的增加吸收磷能力的酸性磷酸酶(APA)活性升高。特别是POD、SOD和APA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间接说明赤皮青冈能通过自身生理调节来适应一定程度的缺磷环境。2年生赤皮青冈幼苗较1年生赤皮青冈幼苗具备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耐低磷能力,磷利用效率更高。正常情况下,赤皮青冈幼苗低磷耐受浓度为0.01 mmol·L-1,外界环境的有效磷低于该含量就可能会造成幼苗发育不正常或者死亡。【结论】低磷胁迫一方面刺激赤皮青冈叶片产生更多的MDA,进而引起赤皮青冈叶片细胞活性氧自由基代谢失衡;另一方面由于低磷胁迫后赤皮青冈活性氧自由基积聚刺激了保护酶系统的提升,能清除自由基,削弱了膜脂过氧化,进而降低赤皮青冈体内MDA的含量。这两方面形成一种动态平衡是赤皮青冈耐低磷胁迫的主要抗性机制。缺磷的林地进行造林作业时要尽量选取苗龄较大的赤皮青冈幼苗。  相似文献   
998.
对40 mm厚杉木锯材制定两个高温干燥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和分析干燥周期、干燥速率、锯材干燥质量等指标。干燥工艺I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干燥工艺II在干燥前期高含水率阶段采用过热蒸汽条件,干燥后期低含水率阶段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结果显示:两个干燥工艺在各阶段的干燥速率差异明显,干燥前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30%/h,较工艺I低约37.2%;但干燥后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89%/h,较工艺I高约70.27%。干燥工艺II可以有效避免锯材内裂的发生,干燥质量满足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二级材的指标要求,干燥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99.
作物品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在子洲的川地上,7个玉米品种在3 000株·667m-2、4 000株·667m-2、5 000株·667m-2和6 000株·667m-2这四个密度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研究表明:陕单8806在4 000株·667m-2下获得较高产,陕单636、陕单650、郑单958、陕单609在5 000株·667m-2的密度下产量最高,登海9号和东单60在6 000株·667m-2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00.
以和田洛浦县为例,在分析该地区脱贫攻坚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农户角度、政府角度、市场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4个方面解析南疆深度贫困地区相对贫困的成因.研究发现,深度贫困地区的相对贫困是资源、人文、市场、制度以及贫困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要不断完善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产业为依托,不断增强农户的自我脱贫能力;要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发挥市场在扶贫致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促进相对贫困治理与农村下一阶段发展战略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