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0~56日龄舍饲肉用羔羊前胃功能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公羔(单羔)45只,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于0,7,14,21,28,35,42,49和56 d屠宰、取样,测定与前胃功能发育相关的内容物相对重量、pH值及瘤胃内容物 VFAs、主要微生物消化酶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羔羊瘤网胃内容物相对重量(%全胃内容物重量)在0~35 d呈线性增加(R2=0.93,P=0.00),在28 d时为61.54%,35 d时为76.87%;瘤胃、网胃和瓣胃均具有较低的pH值,分别为5.30~6.03,5.37~6.42和5.39~6.15;瘤胃以乙酸发酵类型为主导,内容物A/P为2.18~3.82,丙酸含量较高;瘤胃内容物中微生物蛋白酶、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日龄分别出现在21,7和14 d。在本试验条件下,羔羊在28 d时前胃功能发育已基本完成。舍饲并于7 d开始补饲的饲养方式下,于35 d或提早至28 d对羔羊开展早期断奶可行。  相似文献   
42.
鸡肌内脂肪性状候选基因的聚合效应及初步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影响鸡脂肪性状重要候选基因A-FABP、Ex-FABP的聚合效应,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脂肪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提供依据。【方法】运用PCR-SSCP技术分别检测如皋鸡A-FABP、Ex-FABP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与12周龄胸肌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分离群体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的发育性表达规律,进行聚合基因型遗传效应的初步验证。【结果】如皋鸡A-FABP的外显子3、Ex-FABP基因外显子4区域中存在A/G突变,共出现3种基因型;AA型(A-FABP)、BB(Ex-FABP)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为有利基因型,两者聚合的AABB型个体同样为最佳基因型。经后代分离群体Q-PCR证实,单基因表达和聚合基因型的表达均不存在性别效应,在胸肌组织中,两候选基因在4周龄时表达量最高,8周龄下降,至12周龄缓慢上升。在聚合基因型个体中,均以AABB型表达水平最高,ABAB型表达量较低。【结论】A-FABP、Ex-FABP两个基因存在聚合效应;其中,AABB型与胸肌组织中高肌内脂肪含量具有紧密关联性。A-FABP、EX-FABP两基因及其聚合基因型可作为如皋鸡肌内脂肪性状有效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43.
试验旨在研究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青年奶牛中的应用。选择1046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自然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前列腺素F(PGF)诱导母牛发情或按照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或Ovsynch+CIDR法)处理母牛后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统计同期发情率、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青年奶牛人工授精后不返情率和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1d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35.3%,P<0.05)。试验组中,1次PG法、间隔7d2次PG法和间隔11d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6.1%、81.7%和84.6%,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组中,Ovsynch法(GPG)和Ovsynch+CIDR法(GPG+CIDR)的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输精人员可显著影响青年奶牛的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P<0.05),而不同公牛常规冷冻精液对青年奶牛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期发情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使青年奶牛集中发情,提高参配率,从而提高21d妊娠率,有效加快青年奶牛人工授精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44.
【目的】针对禽类干细胞研究中,存在转染效率与干涉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比较不同干涉方式对鸡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中Piwi基因的干涉效果,探讨提高禽类生殖干细胞干涉效率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研究Piwi基因参与干细胞自我更新、RNA沉默以及转录后调控过程等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建立的原代细胞分离技术,分别从健康鸡群的10日龄和4日龄鸡胚中分离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 CEF)与生殖脊,其中CEF作为PGCs细胞的饲养层,生殖脊经Trypsin-EDTA室温下消化获得PGCs细胞,并通过形态学、化学方法(PAS糖原染色、AKP 活性检测)和免疫学方法(TERT抗体、SSEA-1抗体)对其进行鉴定。根据Genbank公布的鸡Piwi基因的mRNA序列(NM_001098852),利用在线软件分别靶向不同位点设计合成得到3个小片段的stealth siRNAs,并将通用无义序列BLOCK-iTTM Alexa Fluor® Red Fluorescent Oligo作为荧光素标记的阴性对照siRNA。同时,在线设计三条干扰序列和一条非特异性阴性对照序列,将其插入线性化空载体 pRNA-U6.1,构建不同的shRNA干涉载体。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转染试剂将构建好的siRNA和shRNA转染PGCs细胞。首先利用通用无义siRNA以及仅带有GFP荧光标记基因的shRNA载体作为阴性对照,检测siRNA和shRNA转染效率,确定最佳转染条件。其次,将试验组siRNA和shRNA在优化条件下转染PGCs细胞,分别收集转染了24、48、72和144 h这4个时间点的细胞,提取各个时间段的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iwi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处理组的差异。【结果】在对原代分离的PGCs细胞进行了形态学、化学以及免疫学方法鉴定后,确认其所获得的细胞为PGCs细胞且状态良好。根据不同的转染试剂量与siRNA或shRNA载体量的配比,得出siRNA转染最优条件为siRNA﹕LipofectamineTM 2000=50 pmol﹕2 μL; shRNA转染最优条件为shRNA﹕X-Treme GENE HP DNA Transfection Reagent=500 ng﹕1.5 μL。在以上最优转染条件下,将试验组siRNA和shRNA分别转染第二代PGCs细胞。发现在siRNA干涉组中,阴性siRNA组和空白组相比,Piwi基因表达量在24、48、72和144 h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3个试验组siRNA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24、48和72 h的Piwi基因表达量均呈现显著下降(P<0.05),但在144 h时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在shRNA干涉组中,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Piwi基因表达量在4个时间点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3个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iwi基因表达量在4个时间点上均显著下降(P<0.05)。与siRNA干涉试验组相比,shRNA 载体表现出更强及更长时间的稳定抑制Piwi基因的效果。【结论】siRNA与shRNA均能较好抑制目的基因的mRNA表达,不同干涉效果表明采用shRNA 载体具有更好及更长时间的抑制作用,这为RNAi技术在家禽生殖干细胞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5.
基于NB-IoT的农产品原产地可信溯源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企业品牌认知程度的提高,鉴别农产品产地的防伪系统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农产品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权益,设计了一种农产品原产地可信溯源系统,系统主要由溯源电子秤、云检测程序和检测网站三部分组成。溯源电子秤采集商品信息及定位信息,并打印商品标签以供消费者查询,随后将数据通过NB-IoT网络上传至云检测程序;云检测程序通过比对上传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来判断商品产地真伪;消费者通过扫描标签上的二维码登录检测网站获取检测结果。为加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使用改进RSA加密算法对溯源电子秤上传的数据进行加密,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减少了计算量及硬件加密时间。各项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各部分工作正常且检测成功率大于99%,在信号强度大于-100 dBm时,通信成功率99%, GPS平均定位误差5.25 m,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46.
花色苷类化合物是红葡萄酒中主要的颜色物质,其种类、状态和含量决定了酒体的色泽特征和陈酿潜能。但花色苷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降解,使得红葡萄酒出现色度变浅、颜色稳定性不佳等问题。通过花色苷与辅色素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即辅色化作用),可以达到增强葡萄酒色泽、提高颜色稳定性的效果,是一种天然有效提升红葡萄酒色泽的方法。系统介绍了红葡萄酒中花色苷辅色化反应的作用类型、辅色化反应机制、辅色化现象的测定和表征、红葡萄酒中主要的辅色素因子以及辅色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等问题,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花色苷结构稳定性研究及其在葡萄酒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7.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食用菌菌糠的资源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菌糠的丢弃或燃烧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该文探究了食用菌菌糠的基础特性和资源化利用现状,并分析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菌糠资源化的可行性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菌糠资源化利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8.
手部形状测量是人体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身份认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基于二维图像的手部测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一种新的手部图像测量点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移动最小二乘图像配准技术;采用DOS方法提取两幅图像的匹配点;通过建立手部像素点集的8邻域无向带权图,在计算MLS配准权值时采用基于图Dijkstra最短路径距离来代替欧式距离。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特征提取和统计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统一、简洁、高效的特点,同时在测量点的识别率、鲁棒性以及精度方面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9.
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浓度酸性有机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对马铃薯淀粉加工产生的废水的处理技术受到高度关注。本文介绍和评价了目前国内外淀粉废水的各种处理方法和工艺。  相似文献   
50.
NaCl胁迫对黑果枸杞幼苗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枸杞幼苗为试验材料,将幼苗在0、50、100、200 mmol·L-1 NaCl条件下处理10 d后,分析了主根伸长量、叶片花青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究其适应盐生环境可能的机制,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黑果枸杞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0、50、100、200 mmol·L-1NaCl处理后,黑果枸杞幼苗主根生长未受抑制,0~100 mmol·L-1 NaCl处理时,叶片花青素含量变化不显著,200 mmol·L-1 NaCl处理后,花青素含量显著升高;0~100 mmol·L-1 NaCl处理时,幼苗中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200 mmol·L-1 NaCl处理后以上物质均显著升高;经0~200 mmol·L-1 NaCl处理,黑果枸杞幼苗中SOD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表达稳定,变化不显著;POD活性先升后降,100 mmol·L-1 NaCl胁迫时活性最强,为1 065.9 U·g-1·min-1,且同工酶POD 1、POD 2与黑果枸杞幼苗响应盐胁迫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