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4篇
  免费   1021篇
  国内免费   1442篇
林业   1388篇
农学   1134篇
基础科学   1275篇
  2003篇
综合类   6641篇
农作物   848篇
水产渔业   848篇
畜牧兽医   2666篇
园艺   1187篇
植物保护   857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646篇
  2021年   674篇
  2020年   647篇
  2019年   682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846篇
  2016年   536篇
  2015年   839篇
  2014年   855篇
  2013年   1148篇
  2012年   1504篇
  2011年   1546篇
  2010年   1391篇
  2009年   1256篇
  2008年   1180篇
  2007年   1069篇
  2006年   888篇
  2005年   641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以“坝选3号”胡麻为材料,研究了不施磷、低磷、中磷和高磷4 个不同施磷(P)水平(0,35,70 和105kg/hm)对胡麻植株中磷素累积、转运、分配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时,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磷素养分吸收和累积量的基本趋势一致,但其变化量与施磷量有极大关系。胡麻地上茎、叶、非籽粒和籽粒中,磷素的日增量增幅因器官而异;胡麻只有叶片中有磷素转移,中磷处理比低磷和高磷处理磷转移量增加54.93%~73.83%和8.19%~10.00%(P<0.05),籽粒中20.46%~35.93% 的磷素是靠叶片转运而来。胡麻植株磷素累积主要在生殖生长阶段,占整个生育期总累积量的79.02%~92.17%。施磷(P)量为70kg/hm时磷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0.22%~20.53%和7.30~7.44kg/kg。胡麻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增幅最高达28.96%~31.46%。结合产量与磷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本实验区同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施磷(P)量为70kg/hm(中磷)为宜。  相似文献   
102.
大中小型拖拉机压实对土壤坚实度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农业机械压实对土壤坚实度和产量的影响规律,对改善作物生产环境、促进农业机械化向质量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区组试验原理,选择大、中、小3种型号拖拉机进行6种压实处理,同型拖拉机相同压实次数试验重复3次,采用PV6.08型贯穿阻力仪测量压实轮辙截面土壤坚实度。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坚实度随压实次数增加而逐渐递增,3种拖拉机压实测试截面浅层均出现明显压实核,且压实核内土壤坚实度随压实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大,CASE-210型拖拉机压实对表层土壤坚实度影响程度和范围最大,压实12次时压实核处土壤坚实度达4.0 MPa,JD-280型拖拉机对深层土壤压实影响程度和范围最大,在65~80 cm的土壤深层坚实度的峰值达3.2 MPa;拖拉机压实均导致大豆产量降低,CASE-210、JD-904和JD-280拖拉机压实12次时大豆产量分别降低了21.24%、18.15%和12.38%。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辽宁省不同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获取评价指标权重,对辽宁省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整体较好,其中认同度践行度知晓度,表明辽宁省公民对生态文明的了解、认识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为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水肥管理是直接影响蔬菜稳产高产和品质提升的关键因素。总结了我国蔬菜高效灌溉的4种主要模式,介绍了不同种类蔬菜的高效灌溉模式,分析了我国蔬菜高效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5.
罗佳捷  肖淑华  张彬  王洁 《养猪》2015,(3):49-51
为研究不同能量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PIC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1于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1月24日进行,选取127日龄PIC肥育猪40头,均重为78 kg左右,随机均分为A、B、C、D 4组,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均为0.70%,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51、12.64、12.76和12.89 MJ/kg,粗蛋白质、钙和有效磷水平分别为15.0%、0.61%和0.17%;试验2于2015年1月16日至2月10日进行,选取123日龄PIC肥育猪40头,均重为74 kg左右,随机均分为E、F、G、H 4组,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均为0.85%,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51、12.64、12.76和12.89 MJ/kg,粗蛋白质、钙和有效磷水平分别为16.0%、0.61%和0.17%。预试期均为3 d,试验期均为26 d。结果表明,在试验1中,A组猪的平均日增重比其余3组分别提高22.09%(P<0.05)、7.14%(P>0.05)和14.13%(P>0.05);在试验2中,H组猪的平均日增重比其余3组分别高出8.25%(P>0.05)、8.25%(P>0.05)和2.94%(P>0.05)。分别以可消化赖氨酸和代谢能水平作为单因子进行综合考虑,75~100 kg体重阶段PIC肥育猪最适宜的可消化赖氨酸和代谢能水平分别为0.85%和12.76 MJ/kg。  相似文献   
106.
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经常需要对动物个体进行标记,而传统的剪耳、剪趾标记法会造成动物伤害、影响动物行为等,与动物福利相悖。利用PIT标签于2014年秋季在祁连山东段标记高原鼢鼠30只,研究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及越冬后体重、体长和尾长变化。结果表明,样地内高原鼢鼠估算种群密度为44只/hm2;越冬后高原鼢鼠平均体重为222.07g,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重193.74g,平均体长为19.4cm,显著高于越冬前平均体长18cm;雌性与雄性的体重增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被动式电子标签同时可适用于地下啮齿动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是地下啮齿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项新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7.
《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修订坚持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程序、保护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为落脚点,进一步规范了农业行政处罚程序,统一了农业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完善了农业行政处罚案件地域管辖、立案管辖、移送管辖、直接管辖、指定管辖的规则以及管辖权争议解决途径,明确了电子商务平台、自建网站、通过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农业违法行为,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的农业违法行为的管辖规则,增加了农业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条件、立案期限和撤销案件、中止调查的适用情形,细化了九种主要证据种类及其调查取证规则,以及全面推行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新版《规定》将是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指导我国农业行政处罚权威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08.
本试验利用禽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能量代谢试验,通过间接测热法结合替代法测定不同类型玉米在产蛋期蛋鸡饲粮中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选用34周龄产蛋期海兰褐蛋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试验选用1种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5种待测饲粮。待测饲粮由5种待测玉米(3种2018年10月收获的正常玉米和2种2016年收获储存3年的陈化玉米),分别以50%比例替代基础饲粮构成。试验鸡在舍内笼养,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其中正试期分为3期,每期9 d(适应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每期试验中,从每组中选择4只试验鸡,称重后分别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12个代谢室(每个代谢室2只),每2个代谢室对应1种饲粮,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总量,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基础饲粮相比,5种玉米待测饲粮的表观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3种正常玉米待测饲粮的净能显著高于基础饲粮和2种陈化玉米待测饲粮(P<0.05);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显著低于3种正常玉米(P<0.05)。本试验中,3种正常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6.19、15.85、16.17 MJ/kg,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5.12和15.06 MJ/kg;3种正常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2.39、12.57、12.25 MJ/kg,2种陈化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1.29和12.05 MJ/kg。  相似文献   
109.
压力蒸汽灭菌器是一种常见的消毒灭菌装置。通过开展灭菌效果验证可确认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达到设备性能指标要求,试剂是否能被有效灭菌。  相似文献   
110.
AIM: In podocytes, autophagy occurs at a high basal level and dysregulated autophagy 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podocytopathies.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sublytic C5b-9-induced podocyte injury. METHODS: Sublytic complement C5b-9 stimulation was used as an in vitro model. Autophagosomes were confirmed using monodansylcadaverine (MDC) staining. Immunoblotting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hange of autophagy-related markers. Cellular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Wright-Giemsa staining.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and confocal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ephrin. The cell viability was assessed by methylthiazol tetrazolium (MTT) assay. The cell apoptosis was assessed by Annexin V-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PI staining. RESULTS: For ensuring sublytic complement injury, the maximal amounts of anti-podocyte antiserum and 160×-diluted normal human serum were used without inducing cell lysis (defined as >5% LDH release). Sublytic C5b-9 promoted autophagy of podocytes in vitro. The proautophagic effect of sublytic C5b-9 manifested in the form of accumulated MDC-labeled vesicles and enhanced the expression of LC3-Ⅱ. Autophagy inhibitor 3-methyladenosine (3-MA) promoted sublytic C5b-9-induced podocyt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Compared with the sublytic C5b-9-injured podocytes, 3-MA exposure further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nephrin. 3-MA enhanced sublytic C5b-9-induced podocyte apoptosis. CONCLUSION: Sublytic C5b-9 attack induces autophagy, which may play a protective role against complement-mediated podocyte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