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6篇
林业   30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51篇
  75篇
综合类   271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为了研究氯硝柳胺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lus)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在静水条件下经安全性试验确定安全浓度后,直接对水族箱泼洒25%氯硝柳胺乙醇胺盐(NES)粉剂后采集斑点叉尾皮肤、肌肉和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ESI/MS/MS)测定样品中氯硝柳胺的浓度,结果表明,静水条件下25%氯硝柳胺乙醇胺对斑点叉尾的安全浓度为0.113 mg/kg;养殖水环境中氯硝柳胺能快速消解,实验第2天即低于1μg/L,并呈无规律性持续较长时间;用药24 h内,氯硝柳胺在鱼体肌肉和鱼皮中具有较强的蓄积能力,但48 h后,其在鱼皮和肌肉中呈现快速消除至较低浓度,但后期消除缓慢,并会持续一定时间;氯硝柳胺(NIC)在斑点叉尾肌肉和鱼皮中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0.66和9.24 d,显著大于在水体中的消除半衷期。  相似文献   
102.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现状及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自然保护区补偿标准与其他类型生态补偿主要区别的基础上, 通过梳理近年来我国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案例, 总结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中的主要方法, 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不足, 提出自然保护区补偿标准研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3.
采用系统生态学方法,对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景观尺度水平上,千岛湖镇在合理的生态功能规划下,各种景观类型分布趋于聚集,形成一定的规模;单类景观占据主导的趋势在减弱,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固,同时,随着林地的不断减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张年  索效军  熊琪  李晓锋  杨前平  刘洋  陈明新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67-4669,4673
通过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肌肉的化学成分,旨在探讨杂交改良对麻城黑山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麻城黑山羊,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简称:波麻F1),波麻F1×波麻F1(波麻F2)3个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饲养,试验结束时每组选取12只屠宰并进行肌肉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间常规营养成分差异均不显著(P>...  相似文献   
105.
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麻城黑山羊的改良和新品系选育。选用麻城黑山羊(Ⅰ,对照组)、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Ⅲ)、波麻F1×波麻F1(Ⅳ)和波尔山羊×波麻F1(Ⅴ)5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试验期90d,于试验始日及第90天称量,试验结束时于每个组选取12只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较麻城黑山羊组均有所提高,其中Ⅱ、Ⅲ、Ⅴ组的日增量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较麻城黑山羊有较大提高,其中Ⅱ、Ⅴ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P<0.01),Ⅱ、Ⅳ组的肉骨比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Ⅱ、Ⅴ组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各组间主要肉质性状除麻城黑山羊宰后24h的pH显著高于Ⅱ、Ⅳ组(P<0.05)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的Fe含量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杂交后代肌肉的氨基酸组分完全,且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麻城黑山羊。结果显示,Ⅱ组是肉羊生产理想的杂交组合,Ⅴ组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关于振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原产于印度,福州是国内首先引种地之一,深受群众喜爱,被选为市花。福州茉莉花茶制作始于南宋,至明代时加工有了较大发展。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性生产。独特的山水灵气孕育出了清雅飘逸的福州茉莉花茶,并使之成为中国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福州茉莉花茶在历史上曾占据全国茉莉花茶产量的60%,但近十几年来,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却日益低迷萎缩,重振茉莉花茶这一极具福州传统地域特色的产业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7.
氮肥运筹对机采棉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田间试验,探明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氮肥运筹技术模式,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吸收N、P、K的量与比例及其区别,以期明确土壤-棉花体系养分吸收利用特征,指导机采棉模式下高效施肥.[方法]在田间不同施氮策略处理下,对机采棉各生育期定点采集植株样品并测产,统计分析N、P、K含量和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随着氮肥基施比例由0提高到40;,在机采棉模式下,可形成7 667.15 kg/hm2超高产,7 376.12 kg/hm2的中高产,7 212.33 kg/hm2的一般产量三种水平;机采棉在苗-蕾期对氮素的吸收是占主要的,占棉花这时期吸收养分总量的34.57; ~48.52;.蕾期-花铃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吸收N占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总N的66.14;~83.22;、吸收P2O5占总P2O5的52.39; ~73.07;、吸收K2O占总K2O的75.57; ~79.08;.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棉花对养分的需求表现出对氮需求较早,且量也较大;对磷的需求稍晚,但需求持续时间长;对钾的需求时间和强度处于氮、磷之间.[结论]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通过氮肥的基追比例运筹,能够调控棉花达到不同的产量水平.机采棉超高产棉花单位面积上吸收N、P2O5、K2O的量高于一般产量和中高产棉花的吸收量,并且对K2O吸收的绝对量最大.不同产量水平下棉花对N、P2O5、K2O养分吸收比值总体上是相近的,但在各生育期养分吸收比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8.
为探明幼龄和成龄国红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苹果标本实验园内,分别采集了幼龄和成龄国红苹果园0~20,20~40,40~6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通过VISTA-MPX等离子光谱仪对国红苹果土壤中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周期内幼龄和成龄国红苹果园土壤硼元素含量均呈波动性起伏变化的动态规律,而铁、锌元素则无明显变化。典型性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锰元素之间、锌元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0~40 cm土层锌元素之间、硼元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40~60 cm土层幼龄和成龄各元素之间无相关性。可为指导果园优质栽培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改善优化国红苹果园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抛膜链齿输送式残膜回收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棉田残膜污染问题严重,机械回收残膜是目前主要的回收方式。现有残膜回收机普遍采用弹齿或伸缩杆齿式起膜装置,回收过程中容易出现残膜缠绕工作部件、卸膜难等问题,影响起膜和卸膜效果。为此,借鉴现有机型的优点,通过刨膜辊刀起膜、抛膜辊刀抛送原理,设计一种起膜抛送、链齿输送、自动脱膜的抛膜链齿输送式残膜回收机。该机具主要由起膜装置、输送装置、脱膜装置、传动系统和集膜箱等组成。残膜通过抛送起膜,配合链齿输送,实现残膜与土块分离,保证了起膜的可靠性;利用自动脱膜和刮板式脱膜机构完成卸膜,解决了残膜缠绕、卸膜难的问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为4~7 km/h时,残膜回收率均值为90.6%,机具作业效率均值为0.84 hm~2/h,残膜含杂率均值为3.971%,当作业速度较快时,提高了作业效率,但回收率降低,含杂率增大。当作业速度为5 km/h时,回收率均值为91.8%,作业效率均值为0.733 hm~2/h,含杂率均值为2.605%,为较适宜的作业速度。该机具运行可靠,起膜与脱膜效果较好,可用于新疆棉田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肉质等功效,目前已在畜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二氢吡啶并不是允许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其在饲料中高水平添加所带来的畜产品中二氢吡啶残留可引起敏感人群严重的低血压反应。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部分饲料企业违规使用二氢吡啶、硫酸黏杆菌素、喹乙醇等兽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而亟需建立饲料中二氢吡啶的检测方法,为饲料企业合理用药和政府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方法】采用UPLC上常用的BEH C18色谱柱,分别使用甲醇-水、乙腈-水、甲醇-0.1%甲酸、乙腈-0.1%甲酸作为流动相,优化了不同组成和比例流动相对色谱分离和质谱电离的影响。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母离子扫描,确定准分子离子,优化仪器毛细管电压、锥孔电压、雾化气流速等参数;然后进行子离子扫描,优化碰撞能量、驻留时间等参数,以确定丰度较高的两个子离子作为定性离子,并选择其中丰度最高的作为定量离子。比较甲醇、乙腈等不同溶剂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C18、HLB、MCX和碱性氧化铝等固相萃取柱(SPE)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较优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优化确定了较佳的前处理方法:采用乙腈超声提取,提取液在60℃下氮气吹干,残余物用乙腈﹕水(1﹕9,v/v)复溶,过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用乙腈﹕水(9﹕1,v/v)洗脱,洗脱液过0.22 μm有机滤膜后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测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二氢吡啶的[M+H]+m/z 254,失去乙氧基(CH3-CH2-O+,46 Da)后产生主要的碎片离子m/z 208,m/z 208脱掉羰基(C=O,28 Da)产生碎片离子m/z 180,m/z 180进一步脱去乙酯基(CO-O-CH2-CH3,73 Da)后得到碎片离子m/z 108,因此本研究以离子对m/z 254>208为定量离子,m/z 254>180为定性离子。以0.1%的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10 min内完成了二氢吡啶的分离,且峰形尖锐,灵敏度高。二氢吡啶在0-500 μg·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92),根据20个空白样品的基线噪音,取其平均值,以信噪比(S/N)=3为检出限(LOD),S/N=10为定量限(LOQ),二氢吡啶的LOD、LOQ分别为10和50μg·kg -1。在10、50和100 μg·kg -1三个添加水平下,二氢吡啶的平均回收率为82.6%-101.0%,日内变异系数为0.8%-6.7%,日间变异系数为4.7%-9.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稳定,适用于饲料中二氢吡啶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