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4篇
  5篇
综合类   35篇
畜牧兽医   2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解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经自然途径感染SPF鸡后,病毒的致病能力与NS基因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病理学角度比较了两株利用反向基因操作技术拯救的病毒RGSGD/1/96和RGSGD/1/2NS的致病能力。虽然只有NS基因不同,但是这两株病毒经鼻腔感染4周龄SPF鸡后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致病能力,RGSGD/1/96对鸡的致死率为100%,感染鸡只的各组织脏器均可发现严重的病理损伤,该病毒在鸡体内复制能力很强,感染后3d、6d,各组织脏器均可发现大量的病毒抗原;GSGD/1/2NS对鸡的致死率为0,病毒在感染鸡体内只引起肺间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未发现病毒抗原信号。由于两株病毒只有NS基因不同,说明NS基因决定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对SPF鸡的致病能力。  相似文献   
72.
猪流感病毒H1N1、H1N2和H3N2亚型多重RT-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我国分离到的猪流感病毒和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的猪流感病毒H1N1、H1N2和H3N2亚型毒株的HA、N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分别选出各个病毒亚型HA和NA基因中高度保守且特异的核苷酸区域,设计扩增猪流感病毒H1和H3、N1和N2亚型的2套多重PCR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猪流感H1N1、H1N2和H3N2亚型病毒多重RT-PCR诊断方法。采用该方法对H1N1、H1N2、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标准参考株进行RT-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对扩增得到的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BLAST比较,表明为目的基因片段。其它几种常见猪病病毒和其它亚型猪流感病毒的RT-PCR扩增结果都呈阴性。对107EID50/0.1mL病毒进行稀释,提取RNA进行敏感性试验,RT-PCR最少可检测到102EID50的病毒量核酸。对40份阳性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是H1N1、H1N2和H3N2亚型分别为16份、1份和20份,其它3份样品同时含有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和鸡胚分离病毒结果100%一致。试验证明建立的猪流感病毒H1N1、H1N2和H3N2亚型多重RT-PCR诊断方法是一种特异敏感的诊断方法,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早期快速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73.
H5N1禽流感疫苗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引起禽流感暴发,并在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和中国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2005年,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野生鸟类的大规模死亡,并随野生鸟类的迁徙而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本将对1996年以来中国家禽中分离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进化及演变关系.以及野鸟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74.
为了能快速准确地对禽流感进行病原学诊断,根据流感病毒的M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内用Olig04.0软件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一步法RT—PCR诊断方法,其目的片段大小为229bp。通过对不同稀释倍数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尿囊液和棉拭子浸出液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尿囊液的最低检出稀释度为1:10^4;阳性棉拭子的最低检出稀释度为1:2^3。用病毒分离法和一步法RT—PCR同时检测人工感染鸡不同脏器、口咽及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二者符合率为100%,但前者的检测灵敏度比后者高10~100倍。用该方法检测H1~H15亚型禽流感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等其他14种禽病病原,所有禽流感病毒均有229bp的目的条带出现,而其他14种禽病病原均无目的条带出现,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AfricanStartling/Eng-land-Q/983/79(A.S/E.Q)(H7N1)的8个基因片段即PA、PB1、PB2、NS、NP、M、HA、NA基因,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并将克隆到的8个基因片段与GenBank发表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克窿到的8个片段均包含相应的病毒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HA、NA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A.S/E.Q符合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的特征;与我国H7N2亚型AIV分离株A/chicken/Hebei/1/02的序列比较发现,A/chicken/Hebei/1/02的HA、M、NP、PB1、PA基因与A.S/E.Q同源性最高,说明我国北部分离的AIV起源于A.S/E.Q。  相似文献   
76.
利用RT-PCR扩增猪流感病毒A/Swine/Zhejiang/7/2004(H9N2)(SW/ZhJ7/04)HA基因,测序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经酶切分析、PCR鉴定和测序验证,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CAGGS-HA,之后将其转染293T细胞,48h后收集转染细胞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HA蛋白获得了表达。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pCAGGS-HA能够在体外瞬时表达具有免疫学活性的HA蛋白,通过免疫小鼠,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为建立检测禽流感病毒(AIV)的SYBR Green I荧光RT-PCR方法,根据AIV的M基因保守区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用4株不同亚型的AIV感染MDCK细胞,收集感染6、12、24、48、72 h的病毒。另外采取169份鸡的泄殖腔拭子和咽喉拭子。对上述样品的M基因进行检测,试图建立快速检测AIV的SYBR Green I荧光RT-PCR方法,并与普通RT-PCR方法和传统的病毒滴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次建立的检测AIV的SYBRGreen I荧光RT-PCR方法能检测到感染MDCK细胞后72 h的AIV,对169份泄殖腔拭子和咽喉拭子中的AIV检出率为5.33%(9/169),而普通RT-PCR方法检出率为6.51%(11/169),病毒滴定检出率为5.62(9/160)。对其他病毒(NDVI、BDVI、BV、VA)则未检测到,且整个检测过程只需4 h,表明该方法特异、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78.
禽流感H5亚型HA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瞬时表达与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PCI上的禽流感H5亚型(H5N1)HA基因的基因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为基因疫苗的体外表达提供依据.在体外扩增并酶切鉴定PCIHA质粒;常规方法培养COS-7细胞;质粒与脂质体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PCIHA,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染效率与质粒和脂质体的比例有关,基因转染在24h后开始表达,48~72 h表达量最高.本试验通过以脂质体不同剂量的优化方法转染COS-7细胞,获得了较高效率的表达,证实了AIV HA基因DNA疫苗可在体外表达.  相似文献   
79.
将重组腺病毒rAd-H5HA-EGFP以不同免疫剂量接种BALB/c小鼠,通过检测小鼠免疫后的抗体以及抵抗H5N1亚型流感病毒攻击的保护对rAd-H5HA-EGFP的免疫保护性进行了评估。分别以108 TCID50、107 TCID50的rAd5-H5HA-EGFP免疫小鼠,初次免疫后3周进行加强,剂量为2×108 TCID50和2×107 TCID50,同时以接种rAd5-EGFP和PBS的小鼠作为对照。二免后3周,将各组试验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106 EID50的SW/FJ/1/01株和CK/HuN/77/05两株H5N1亚型流感病毒进行攻击。结果显示,重组病毒108 TCID50和107 TCID50的免疫剂量均能够诱导高水平的HI抗体生成,rAd-H5HA-EGFP免疫小鼠在受到病毒SW/FJ/1/01和CK/HuN/77/05攻击后,与接种腺病毒rAd-EGFP和PBS的对照组小鼠相比,没有出现明显的体质量减轻,攻毒后病毒在免疫小鼠体内的复制被完全或部分抑制,脏器内检测到的病毒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免疫小鼠在受到CK/HuN/77/05毒株攻击时,没有出现死亡(0/5),而接种rAd-EGF...  相似文献   
80.
一株H4亚型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我国南方活禽市场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时从鸭体内分离鉴定一株H4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命名为A/duck/Guangxi/912/2008(H4N2)(缩写为DK/GX/912/08)。为了解该株H4亚型AIV的来源、特征及其分子演化规律,本研究对其全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与GenBank登录的相关病毒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DK/GX/912/08HA基因切割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PEKASR↓GLF)符合低致病力AIV的特征,其分子遗传演化关系属于东半球谱系的欧亚分支;NA基因与A/duck/Jiangxi/1286/2005(H5N2)在同一分支内,核苷酸同源性为98.1%;PB2基因与A/duck/Nanchang/4-165/2000(H4N6)处于同一分支;而NS基因与A/duck/Jiangxi/1786/03(H7N7)同源性最高。因此,推测DK/GX/912/08可能是不同来源的基因在鸭体内经过复杂重组演变的一株重组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