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畜牧兽医   2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CR-DHPLC检测新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根据PRRSV GP5基因的序列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对阳性标准品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DHPLC法灵敏度可达1.0×101拷贝/μL。对16份疑似病料分别应用本试验所建立的PCR-DHPLC法与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PCR法、PCR-凝胶电泳法、病毒培养法进行检测,发现有15份荧光定量PCR阳性,15份PCR-DHPLC阳性,12份PCR-凝胶电泳阳性。结果表明,建立的PCR-DHPLC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PRRSV感染的早期诊断以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42.
利用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分离株制备超声波裂解抗原,建立了可以检测鸭源鸡杆菌多个血清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包被抗原质量浓度为10mg/L,包被条件为37℃2h,再4℃过夜;封闭液为1%明胶,封闭条件为37℃1h;阴、阳性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酶标二抗工作滴度为1∶1 000;底物显色时间为15min。经交叉性试验、阻断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实建立的ELISA方法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板内变异系数为2.01%~5.75%,板间变异系数为2.43%~6.20%。间接ELISA方法的灵敏度是微量凝集试验的25~100倍。利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了人工感染鸭源鸡杆菌的4日龄SPF鸡在感染后不同阶段感染组、同居组和空白对照组的血清抗体,并根据感染后不同阶段所测D450值绘制抗体消长曲线,其抗体水平在感染后32~47d开始上升,60d时达到高峰,但维持时间较短,2周后迅速下降。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用于临床病例的血清学快速检测,为进行鸭源鸡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243.
为了解2009-2010年间在河南、甘肃地区分离鉴定的5株大肠埃希菌O157(E.coli O157)携带stx的情况及不同分离株间stx分子进化与变迁的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stx基因检测,并完成了序列测定与系统演化分析.结果表明,5株不同动物源的分离株均含有stx1及stx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间stx1、stx2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较高;stx1基因均与参考株中的山羊源和食品源E.coli O157菌株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中遗传距离最近;分离株的stx2基因与多株牛源及少数人源参考株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中虽然5株分离菌均在一个大主干分支中,但分离株27与其他各分离株及参照株遗传距离最远,独自处于一次级分支中;分离株L37与W、12与50分别分布于牛源、人源E.coli O157小次级分支中;由此可推测,分离株所携带的stx1很有可能是经食品源或羊源E.coli O157传递而来;分离株L37与W、分离株12与50的stx2可能是由牛源、人源E.coli O157菌株传递而来,分离株27的stx2来源不清楚.研究结果表明,5株E.coli O157分离株均含有stx1、stx2基因,但两个基因的起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44.
分析河南、陕西分离的14株鸡杆菌(Gallibacterium)之间的进化关系,及gyrB基因序列比较在该菌进化分析中的作用。PCR扩增鸡杆菌分离株的gyrB、16SrRNA和rpoB3个看家基因,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将鸡杆菌分离株、国外参考株的3个看家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用Phylip 3.67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表明,14株鸡杆菌与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模式株间的相似性为96.3%~98.0%(gyrB)、97.7%~99.6%(16SrRNA)和97.7%~99.0%(rpoB);14株鸡杆菌与鸡杆菌复合群1(Gallibacterium genomosp.1)参考株间的相似性为88.8%~89.9%(gyrB)、96.2%~97.5%(16SrRNA)和92.6%~93.6%(rpoB)。基于3个看家基因序列的进化分析,均显示14株鸡杆菌和鸭源鸡杆菌模式株形成单独的一个群。14株鸡杆菌分离株均属于鸭源鸡杆菌种;在3个看家基因位点,鸡杆菌河南株与陕西株之间、鸡杆菌输卵管炎病鸡分离株与健康鸡分离株之间均无明显遗传上的差异;gyrB基因序列分析可用于鸡杆菌分离株的种类鉴定,且对14株鸡杆菌与复合群1参考株的区别能力优于另外2个看家基因。  相似文献   
245.
通过对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及包被条件、最佳血清工作浓度、封闭剂、待测血清、酶标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反应体系的筛选和确定,利用人工制备的完全抗原及其免疫血清建立了检测抗氨苄青霉素(AMPI)抗体的间接ELISA 方法。结果表明,AMPI BSA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AMPI HSA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2μg/mL;包被条件为37 ℃4 h 后4 ℃过夜;抗AMPI HSA血清和抗AMPI BSA 血清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25 600 和1∶51 200;封闭剂、待测血清、酶标二抗的最佳作用时间均为30 min。血清检测结果表明抗AMPI HSA的抗体水平最高,抗AMPI BSA 的抗体水平稍低于抗AMPI HSA 的抗体,而抗AMPI KLH的最低。  相似文献   
246.
扩增鸡杆菌毒力基因gtxA全长序列,对GtxA蛋白的抗原性进行预测。将gtxA基因的部分抗原表位区所处片段克隆至pGEX-6P-1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内表达。重组菌在37℃条件下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该蛋白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000,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蛋白2种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获得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和特异性。以纯化的GtxA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抗GtxA间接ELISA方法:抗原最佳包被质量为0.403μg/孔,一抗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60,酶标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2 000,阳性判定标准为血清D450≥0.28。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680份临诊鸡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南省不同地区鸡群鸡杆菌感染阳性率为19.06%(129/680)。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鸡杆菌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247.
为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变异情况,采用交叉HI试验、细胞中和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对1998-2008年间分离到的25株H9N2 AIV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依据不同毒株与Hp株免疫产生HI抗体的结果可将25个毒株分为3类,第1类HI效价4.0log2~5.0log2的为12#、17#、18#;第2类毒株HI效价6.0log2~7.0log2的为2#、21#、5#、22#、11#、25#、15#、16#;其余毒株的HI效价为7.0log2~8.0log2.这证实不同H9N2 AIV流行毒株间的抗原性有差异.选取代表性的8株H9N2 AIV毒株进行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其抗原相关性在0.42~0.84.除了3#与14#、11#与17#的抗原性有明显差异外(相关性R值分别为0.46、0.42),其余毒株间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异或仅有较小的差异.抗原性不同的H9N2 AIV株对Hp株免疫鸡的攻毒保护试验显示Hp株能够对抗原性有差异的攻毒株(10#、12#、17#)产生有效保护(9/10),联合攻毒试验结果显示Hp毒株免疫鸡可抗其他毒株(9#+15#和16#+17#)的联合攻击,保护率9/10以上.以上结果显示,H9N2 AIV Hp株与多数流行毒株间在免疫原性上无明显差异,H9N2 AIV多数流行毒株间的免疫原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248.
对21株分离自河南及山西地区的鸡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分离株的进化关系并确定其在鸡杆菌属中所属的具体种。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rRNA基因序列,然后克隆测序。用DNAStar软件对21个菌株的序列及GenBank中已公布的鸡杆菌属相关菌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发现21株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0oA~100%,同鸭源鸡杆菌F279(Gallibacteriuman atis F279)(AF228002)的同源性为95.3%~99.3%,同输卵管炎鸡杆菌F150(Gallibacterium salpingitidis F150)(EU424000)的同源性为88.3%~91.5%,同虎皮鹦鹉鸡杆菌F450(GallibacteriummelopsittaciF450)(EU339196)的同源性为90.3%~93.3%,同海藻糖发酵鸡杆菌52-S3-90(Gallibacteriumtrehalosi fermentans52-s3—90)(EU339199)的同源性为88.2%~91.4%,同多杀性巴氏杆菌CCUG179(P.multocida CCUG17977)(AF294411)的同源性为85.5%~88.8%,对21株细菌的序列同以上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21株细菌同鸭源鸡杆菌F279(AF228002)构成一个单独的大分支。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均属于鸭源鸡杆菌,首次大量报道了来源于河南、山西省不同地区的鸡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为鸡杆菌分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9.
通过药敏实验检测了鸡鲍氏、人鲍氏和人福氏三株志贺菌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发现三者均未产生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扩增三株志贺菌的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并对其中的耐喹诺酮类决定区(QRDR)进行了分析。发现鸡和人鲍氏志贺菌QRDR区的序列没有发生任何碱基突变,这与药敏试验结果相吻合。人福氏志贺菌虽然也对喹诺酮类无耐药性,但其gyrA基因存在83位Ser83(TCG)→Leu(TTG)的突变,由于只有83位点一处突变,所以尚未表现出耐药性表征,parC基因中存在58位Ser58(AGC)→Ile(ATC)的突变,该突变点与常见的80、84位氯基酸的改变有所不同,却仍在QRDR区域之中,虽然暂时还无法根据这一结果判断该突变与喹诺酮类耐药性之间的关系,但至少表明该菌株正处在耐药性演变进程之中,其在志贺菌耐药性中的确切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0.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鸭源鸡杆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在我国部分地区鸡群中的感染状况,本实验采用G.anatis微量凝集试验对我国河南、山东和山西等不同地区的1 314份鸡血清样品进行了G.anatis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G.anatis的感染率、感染品种、日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河南、山东和山西等地鸡群均存在G.anatis感染,其中G.anatis血清Ⅰ型抗体阳性率为11.95%,G.anatis血清Ⅱ型抗体阳性率为23.29%,G.anatis血清Ⅳ型抗体阳性率为9.82%。不同省份的鸡群感染G.anatis的血清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河南、山东和山西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3.12%、25.27%和52.94%。对河南地区不同品种和日龄鸡的调查表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但血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罗曼鸡的血清阳性率比海兰鸡高,开产前蛋鸡的血清阳性率低于开产后的血清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