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41篇
农学   53篇
基础科学   9篇
  15篇
综合类   233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连合大蒜治疗泄泻效果好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用黄连合大蒜治疗家畜腹泻,疗效颇佳,同道不防一试。1症状病初排粪次数增多,粪呈糊状,色呈黄、灰、白、绿不等,混有粘液,个别患畜的粪便混有血液,气味腥臭。中后期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结...  相似文献   
22.
百合是重要的切花、盆花和庭院用植物材料。传统的百合繁殖方法如分球、分珠芽或鳞片扦插、鳞片包埋等,存在繁殖系数较小,多代繁殖常造成退化以及种间杂交不亲合等问题。采用组织培养进行百合的快速繁殖和脱毒复壮,可促进百合商品种球的生产和百合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23.
为筛选高氨基酸和高茶氨酸茶树资源,探明贵州茶树资源氨基酸和茶氨酸特性,本研究分别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5份贵州地方茶树资源春季一芽二叶生化样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结果表明:115份茶树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在0.95%~7.96%,平均值为3.40%;茶氨酸含量在0~3.80%,平均值为1.58%;茶氨酸占比在0~67.66%,且集中分布于40%~<60%。在这115份茶树资源中,发现特异高氨基酸(氨基酸总量≥5%)茶树资源11份、特异高茶氨酸(茶氨酸含量≥3%)茶树资源3份。不同地方的茶树资源,其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贵定、黎平和石阡的茶树资源表现出较高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而三都和普安的茶树资源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地方。来自三都的突肋茶(Camellia costata)资源表现出更原始的生化性状,均未检测出茶氨酸。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5份茶树资源可分为5类,其中,石苔14号以远高于其他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单独分为一类。  相似文献   
24.
畜禽统计监测预警工作,是涉及整个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稳步、健康、有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必要性、关键性工作。本文在阐述肉牛统计监测预警工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肉牛统计监测预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稳步推进此项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5.
试验旨在研究商品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宰后的胴体性状和肉质表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内在联系。在具有秋季典型气温时间(2012年8月20日),选取120头商品猪,猪只运输时间约为2h,运输到屠宰场后休息1.5h后屠宰,取血液样品测定皮质醇含量,取背最长肌测定肉质指标,并测定猪只的胴体重和背膘厚。根据测定得到的皮质醇浓度,将猪只分成三个组,低皮质醇组(〈120ng/mL)、中皮质醇组(120~130ng/mL)和高皮质醇组(〉130ng/mL),比较三组之间肉质和胴体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肉质指标方面,除中皮质醇组猪只的24h的电导率有升高的趋势(P=0.08)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在胴体性状方面,高皮质醇组胴体重极显著高于(P〈0.01)低皮质醇组,高皮质醇组背膘厚显著高于(P〈0.05)低皮质醇组,与中浓度皮质醇组差异均不显著。猪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胴体重和背膘厚度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9和0.274。各肉质指标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其中PH与电导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pH与肉色的L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45min时测定的肉色L值与滴水损失相关系数为0.234,猪只胴体重和背膘厚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96。结果提示,无法通过猪只血浆皮质醇浓度的高低来评估宰后猪肉品质,但一定程度内较高的皮质醇浓度会有利于个体增重和背部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26.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30℃的环境高温应激对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背最长肌质构分析、营养物质含量及肌纤维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8窝共24头体重为(79.0±1.5) kg的“杜长大”三元阉公猪,其中每3头来自同一窝的猪只随机分到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3组分别为对照组(22℃适温+自由采食)、高温应激组(30℃高温+自由采食)和采食量配对组(22℃适温+采食量配对),试验期21d.结果表明:1)持续高温应激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增重(ADG) (P<0.05),极显著降低肥育猪平均日采食量(ADFI) (P<0.01).2)3组之间的肥育猪胴体重、胴体长、平均背膘厚和皮厚均差异不显著(P>0.05),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大理石花纹评分在宰后24 h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10).3)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采食量配对组(P<0.01).与采食量配对组相比,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胶黏性和硬度有降低的趋势(P<0.10).4)高温应激组和采食量配对组肥育猪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高温应激组肥育猪背最长肌Ⅰ型肌纤维含量有低于采食量配对组的趋势(P<0.10),采食量配对组的Ⅱx型肌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肥育后期高温应激会改变猪表观肉品质和肌肉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28.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肉牛产业是保障中国农业生产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推进中国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结构改善的重要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肉牛生产快速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和资源条件的变化等,出现了快速下滑趋势。在国内肉牛生产统计数据争议很大的现实背景下,基于统计资料的梳理和实地生产监测数据的佐证分析,较为准确地呈现了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并根据当前发展特点研判其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部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总体而言,中国肉牛产业近年来下滑严重,牛肉价格快速上升,养殖效益开始好转,若这种市场格局持续下去,将会有力拉动肉牛业的恢复。  相似文献   
29.
不同经营类型退耕还林成效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松县退耕还林5年,累计完成造林20.55万亩,其中坡耕地造林12.25万亩,荒山荒地造林8.3万亩。全县退耕还林可划分为农户分户经营、农村集体经营、公司承包经营以及个体大户承包经营四种不同的经营类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户均经营规  相似文献   
30.
青贮饲料是将新鲜的、萎蔫的或是半干的青绿饲料切短后,装入密封容器,经青贮原料表面上附着的乳酸菌发酵,或在外加添加剂的作用下,促进或抑制微生物发酵,使青贮原料pH下降,而制成的具有特殊芳香气味、营养丰富的多汁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