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试验于1992年自东北某地疑似鸡传染性贫血鸡群得到一分离物,该发离物能抵抗70℃5分钟处理,对氯仿不敏感,不凝集鸡,小白鼠,绵羊红细胞,可引起1日龄SPF鸡发病,表现出传染性贫血的特征病变,分离物能被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抗血清中和,能在MDCC-MSB1细胞上适应增值并与参考毒GiFu-1,CUX-1,TK5803在该细胞培养中产生一致的细胞病变,分离物与参考毒感染的MDCC-MSB1细胞用间接免疫  相似文献   
32.
用Eagle氏MEM营养液繁殖FLK—BLV细胞株,按照J.M.Miller和M.J.Van Der Maaten创造的方法生产牛白血病病毒的囊膜糖蛋白抗原(gp)。本抗原应用于免疫扩散试验,以检测白血病感染牛。用100份阳性和阴性血清样品与从美国引进的参考抗原作比较,试验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3.
还对淋巴肉瘤高发家族和低发家族两群牛进行了观察,发现前者感染BLV的发病率比后要高,因此也认为对BLV的感染有遗传敏感性.  相似文献   
34.
35.
引言小鹅瘟是一种细小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甚广,有十多个国家均有发生。1956年我国方定一等首先报导本病,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和广东等省均有爆发,使养鹅者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小鹅瘟的诊断迄今为止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观察和鹅胚接种,前者不能直接证明,后者费时较久。Kontrilnavichus(1976)对小鹅瘟病毒的生物特  相似文献   
36.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进展及其在国际上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中国首先报道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此病在各种病名下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均无病原特征的描述。兔出血症病毒(RHD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直径32~34nm,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存在于感染细胞的核和胞浆内。它对酸(pH3)、热(60℃)、乙醚(20%)和MgCl2(1mol/L)有坚强的抵抗力。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36~1.38g/cm2;在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数为162S。它能凝集人红细胞,滴度可达10×218以上。在细胞培养中很难适应。核酸为线状单股DNA,末端有发夹结构。用体外合成的双股DNA,取其酶切片段插入BS质粒后,转化DH大肠杆菌。从重组质粒提取的2个片段(pYC-2和pYC-9)以同位素或光敏生物素标记后,能与RHDV和一部分细小病毒杂交。在诊断中最有效的血清学试验为HA-HI和ELISA。灭活疫苗效果确实,已为所有发病各国所证实。根据以上特征,RHDV被认为是一种细小病毒样病毒,但欧洲学者持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