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免疫扩散试验用于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免疫扩散(ID)和改良的微量免疫扩散(MID)试验,对宁沪地区13个乳牛场的1402头黑白花乳牛进行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13个牛群中有3个为无BLV感染牛群;1个为低感染牛群,阳性率为2%;5个高感染牛群,阳性率为21.73%—61.70%。另2个群—血检隔离群和血检追踪群,其阳性率为89.79%和90.09%。所有高感染牛群均有白血病病史,但出血淋巴肉瘤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主要与是否存在对BLV易感的遗传家系有关。ID阳性牛分布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愈大,阳性率愈高。18个月以下的未育成牛阳性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2.
红皮病是发生于猪的一种新传染病,以体温升高、皮肤发红、食欲减退为特征。最早发生于上海郊县,60年代初蔓延至我省长江两岸各县。1980年起我们对本病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于下。流行病学调查一、流行概况:本病最早于1960年发生在上海市崇明县,并迅速蔓延至郊区各县,1961年传入江苏省扬州地区,6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3.
对六个牛群的1134头黑白花乳牛进行了牛白血病琼脂扩散及临床血液学检查。在无 BLV 感染及低感染牛群中,按南农检索表判定的血液检验阳性率分别为0.56%和0%;在高感染牛群中,琼扩试验阳性牛的血液检验阳性率均不超过30%,而且多数牛群远低于30%。琼扩试验阳性牛的血液检验阳性率(10.53%)高于琼扩试验阴性牛(2.73%),血液检验阳性牛的琼扩试验阳性率(70.77%)高于血液检验可疑牛(49.44%),而后者又高于血液检验阴性牛(35.41%),表明血液检验与琼扩试验结果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南农检索表判定的血液检验假阳性率(2.73%)低于 Bendixen检索表(10.62%),而其判定为阳性的牛只中琼扩试验结果为阳性的符合率(70.77%)又高于 Bendixen 检索表(58.89%),说明南农检索表更适合于我国南京和镇江地区作为黑白花乳牛 PL 的血液检查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从红皮病猪分离到一株病毒,在PK15细胞系中盲目传代后能够适应,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特征为细胞变圆,折光力强,最后自玻面脱落,病毒也能适应IBRS细胞系。病毒悬液用100,000g超速离心沉淀,沉淀物的负染标本在电镜下观察,看到直径20—30nm的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对称;在喷涂投影标本中则呈球状。5-碘-2-去氧尿核苷不能抑制其生长,吖啶橙染色看到细胞质内存在红色颗粒。病毒对乙醚不敏感,对pH3.0不敏感,50℃60分钟能将其完全灭活,但1M MgCl_2对它有保护作用。病毒在IBRS传代细胞单层培养中于琼脂复盖层下容易形成空斑,在不用中性红的情况下能清晰可见。根椐病毒的主要特征,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猪肠道病毒。  相似文献   
5.
<正> 鸡和兔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动物,如何提高利用率,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而在实验动物手术中最常遇到的是采血。当需要较大量血液时,一般多从心脏采集,技术较难掌握。我们在工作中应用解剖学知识摸索出对鸡和兔采血的新方法,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兔出血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种新的病毒病-兔出血症(Rabbit Haemorrheagic Disease,RHD)已被确认,其病原-兔出血症病毒(RHDV)首次在中国得到鉴定,RHDV为二十面体的小病毒,直径32-34nm,无囊膜,浮密度1.36-1.38g/cm#+3,沉降系数162 S。核酸为ssDNA,线性,分子量2.4×10#+(6)d,碱基的mol%为C=23.7、G=20.5、T=31.9、A=24,G+Cmol%为44.2,含4条结构多肽,分子量为VP#-(1)58-60kd、VP#-(2)54.7kd、VP#-(3)51-53kd和VP#-(4)26kd,能凝集人红细胞,抵抗乙醚、氯仿,对pH3和50℃60分钟稳定,能形成核内包涵体。据此,该病毒似可归于细小病毒属,为该属的一个新的有特殊个性的成员。该病为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只侵害成年家兔,在易感兔中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常引起毁灭性流行,人工接种多于24-72小时内死亡,以全身性出血和多发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特征。临床诊断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性猝死,肺严重出血,肝充血、出血和坏死。用肝、脾等匀浆或血清作血凝( 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即可确诊该病。脏器甲醛灭活疫苗能在3-4天内控制该病流行,免疫血清效果亦佳。由于预防接种、正确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的贯彻执行,该病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正> 免病毒性出血症(简称兔出血症),在临床上可分最急性、急性和温和型三种病型,最急性病例多在感染后24~48小时死亡,无任何前躯症状,死前数小时突然倒地,呈昏迷状态,濒死前抽搐,角弓反张,眼球突出,咬牙或尖叫几声即死,典型病型可见鼻孔流出鲜血,急性病例通常在72~96小时死亡,体温升高至40.5~41.0℃或更高,精神萎顿,皮毛松  相似文献   
8.
从牛白血病淋巴细胞培养分离出一株泰氏锥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头确诊为白血病的病牛淋巴细胞培养和3头淋巴肉瘤牛的肿瘤组织培养中,分离到5株非致病性锥虫,其形态和培养特性完全一致,表明为同一种锥虫。本锥虫在细胞培养上生长良好,能连续继代,并呈现一定的生长曲线和生活史阶段。通常在接种后1—4天为对数生长期,主要为锥虫鞭毛虫期锥虫,形态较一致,后端尖细,动基体偏近核,有游离的长鞭毛;5天至6天进入平衡期,这一时期除锥虫鞭毛虫期虫体外,还出现许多形态不规则的虫体(包括短胖型和蝌蚪型等),并往往聚集成团,它们可能是核上鞭毛虫期锥虫;第7天后进入衰老期,虫体溶解消失。在培养末期细胞层上出现很多球状的无鞭毛虫期(利什曼型)虫体,大部粘附在细胞间隙,在部分细胞浆内亦可见有此种利什曼型虫体。 本锥虫虽较泰氏锥为虫小,培养要求也较高,但从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看,应可鉴定为泰氏锥虫。  相似文献   
9.
用Eagle氏MEM营养液繁殖FLK—BLV细胞株,按照J.M.Miller和M.J.Van Der Maaten创造的方法生产牛白血病病毒的囊膜糖蛋白抗原(gp)。本抗原应用于免疫扩散试验,以检测白血病感染牛。用100份阳性和阴性血清样品与从美国引进的参考抗原作比较,试验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正>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病毒(简称BVDV)是国外牛群中常见的一种病原体,在我国亦有检出,但引致羔羊腹泻尚少报道。本文则是从腹泻羔羊所获的BVDV作细胞培养及其荧光抗体鉴定的报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