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本文介绍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牛白血病病毒(BLV)的抗体。以FLK-BLV细胞培养液制备的免疫扩散(ID)用的粗提抗原,经ConA-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或先经乙醚处理,再经Sephadex G-150层析等方法,分别提取了gp和p抗原。用gp抗原作ELISA,对91份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共67份,比微量免疫扩散(MID)高14%,两者的符合率为85%。用p抗原作ELISA对24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占162份,比MID法高12%,两者的符合率为87%。用gP抗原对33份样品和用p抗原对160份样品进行三次重复试验,它们的变异系数在10%以内的分别为100%和92.5%。ELISA抑制试验表明,p抗原和gP抗原对BLV抗体的特异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兔出血症病毒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实验发病兔肝经过聚乙二醇葡聚糖硫酸钠(PEG-DS)二相分配法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取和纯化兔出血症病毒。紫外测定呈典型的病毒紫外吸收曲线,260nm/280nm比值为1.33,1%的琼脂电泳检查呈一条带。负染电镜下观察,病毒无囊膜,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直径34—36nm,病毒子表面有直径5—6nm的壳粒32个。另外,电镜下还见到22nm左右的病毒颗粒。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6—1.38g/cm~3,沉降系数为162S。琼脂糖电泳在pH8.3条件下,病毒子向阴极移动。  相似文献   
13.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兔出血症病毒核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应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有机溶剂抽提和差速离心等方法,提取和纯化兔出血症病毒。用核酸酶降解病毒子表面污染的核酸后,再抽提,得到病毒核酸,并经琼脂搪凝胶电泳-电洗纯化,得到高纯度的病毒核酸。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提纯的病毒核酸分析结果表明,兔出血症病毒的核酸为ssDNA.它的碱基组成为:C23.7,G20.5,T31.9,A 24.0。它的G+Cmol%为44.2。  相似文献   
14.
<正> 兔病毒性出血症(PVHD)是家兔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为了获得一个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我们建立了免疫扩散试验(ID),用来检测兔血清中的R∧HD特异性抗体。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一、抗原试验中使用的RVHD病毒为邳县毒株。ID抗原由病毒感染后死亡的兔肝中提取,方法为聚乙二醇—硫酸葡聚糖二相分配法、将肝?醉,按1:5的比例加入PBS(0.2  相似文献   
15.
免疫球蛋白(IgG)从小鹅瘟高免血清中提取出来,吸附于固定的鹅红血球表面。吸附 IgG 的致敏红血球在小鹅瘟病毒作用下能发生特异性凝集。如果病毒样品先与特异性免疫血清混合,在37℃培养1小时,然后再与吸附 Ig 的红血球接触,则血球凝集现象即被抑制。  相似文献   
16.
兔出血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种新的病毒病-兔出血症(Rabbit Haemorrheagic Disease,RHD)已被确认,其病原-兔出血症病毒(RHDV)首次在中国得到鉴定,RHDV为二十面体的小病毒,直径32-34nm,无囊膜,浮密度1.36-1.38g/cm#+3,沉降系数162 S。核酸为ssDNA,线性,分子量2.4×10#+(6)d,碱基的mol%为C=23.7、G=20.5、T=31.9、A=24,G+Cmol%为44.2,含4条结构多肽,分子量为VP#-(1)58-60kd、VP#-(2)54.7kd、VP#-(3)51-53kd和VP#-(4)26kd,能凝集人红细胞,抵抗乙醚、氯仿,对pH3和50℃60分钟稳定,能形成核内包涵体。据此,该病毒似可归于细小病毒属,为该属的一个新的有特殊个性的成员。该病为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只侵害成年家兔,在易感兔中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常引起毁灭性流行,人工接种多于24-72小时内死亡,以全身性出血和多发性血管内凝血为主要特征。临床诊断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性猝死,肺严重出血,肝充血、出血和坏死。用肝、脾等匀浆或血清作血凝( 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即可确诊该病。脏器甲醛灭活疫苗能在3-4天内控制该病流行,免疫血清效果亦佳。由于预防接种、正确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的贯彻执行,该病在我国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牛白血病研究工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白血病(Leukemia),又名造白细胞组织增生(Leukosis),因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淋巴肉瘤,故又称为淋巴肉瘤(Lymphosarcoma)。近三年,对我国黑白花奶牛的白血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兔出血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养鸡业发展甚速,为有效地防制鸡新城疫的发生,一些养鸡场已把HI试验作为监测鸡群免疫状态、检查疫苗使用效果和制定合理免疫程度的依据。由于试管全量法比较麻烦,故不适用于较多样品的测定。自1973年Beard等介绍用微量法测定新城疫HI抗体以来,虽有不少报道对该法作进一步改进,但在操作术式上迄今仍未完  相似文献   
20.
1964年Dutcher从白血病多发病牛群的一头母牛的牛奶中在电镜下看到少数类似C型病毒的结构。以后很多学者将淋巴肉瘤或持久性淋巴细胞增生症病牛的淋巴细胞在体外作短期培养后在电镜下观察,都看到类似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