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9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3篇
  17篇
综合类   210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芋头是江苏省特色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大,地膜使用率高,但是地膜回收困难、无法自然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利于江苏芋头产业的规模化、持续性发展。本试验以聚乙烯(PE)普通地膜为对照,研究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对芋头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提高出苗率、促进芋头营养生长方面效果明显,产量较PE地膜增产18.1%~27.3%,开裂时期较为适宜,控制杂草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经济上可行;当年降解率达到80%以上,土壤残膜经1年左右自然降解和清除后,基本对作物生产无影响,可以作为江苏芋头生产中普通PE地膜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不同混交模式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生长状况、凋落物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探寻桉树种植业的可持续经营模式。【方法】在广西西南部地区,选取巨尾桉纯林及其分别与降香黄檀、望天树、格木和红椎混交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测定各树种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计算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在各样地设置3个取样点,采集凋落物和表层土壤(0~20 cm),测定凋落物量及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结果】(1) 混交林巨尾桉的胸径(除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外)、枝下高(除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外)、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P<0.05),但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显著。(2) 不同混交模式中,巨尾桉蓄积量表现为巨尾桉纯林(126.89 m3/hm2)>巨尾桉+红椎混交林(114.02 m3/hm2)>巨尾桉+格木混交林(111.06 m3/hm2)>巨尾桉+望天树混交林(109.82 m3/hm2)>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107.23 m3/hm2),混交树种蓄积量表现为红椎(25.72 m3/hm2)>望天树(19.01 m3/hm2)>格木(14.85 m3/hm2)>降香黄檀(9.35 m3/hm2)。(3)混交林地凋落物总存量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且其半分解层凋落物存量均大于未分解层,而巨尾桉纯林则相反。(4)混交林地表层(0~20 cm)土壤pH值及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K、全N、全P和全K含量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各林分间速效P含量差异性不显著。【结论】不同混交模式对桉树林分生长、凋落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显著。从林分质量和产量的角度考虑,巨尾桉与红椎混交模式在促进林分生长、提高凋落物量和土壤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降雨天气条件下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特征,为开展红椎直径微生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试验样地位于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实验区范围内,选取3株长势良好的红椎标准木,在树干1.3 m高处安装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于2019年5—10月连续观测直径微变化过程,同步观测风速、空气温度、降雨、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揭示不同降雨条件下红椎直径微变化特征,并分析不同降雨量级下直径微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2019年研究区域雨季的大气降雨总量为847.90 mm,以降雨量级<10 mm的降雨为主,占总降雨场次的46.88%;降雨量级≥50 mm对总降雨量的贡献最大,占总降雨量的59.19%。观测期间红椎树干日平均直径微生长量为30.65μm,直径总增长量为4383.17μm,大于日平均直径微收缩量(-19.91μm)和直径总收缩量(-796.44μm)。降雨对红椎树干直径变化产生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影响,不同降雨量级对直径微变化的影响表明:红椎树干直径微变化日周期的峰值出现时间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滞后,谷值出现时间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提前,振幅表现为随降雨量级增大而减小,且在较大的降雨量级下,树干直径微变化日周期表现为单调增加;连续降雨天气条件下,树干直径持续膨胀,当水分达饱和状态时,其直径出现最大值,连续降雨后的几天,直径出现负增长。降雨天气下,直径微变化与空气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和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风速、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因降雨量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结论】降雨显著影响红椎树干直径变化,其日变化特征对降雨量级和降雨时长的响应存在差异;在相关环境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和饱和水汽压对直径变化影响的贡献最显著,且这3个因子对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红椎直径微变化均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4.
两年间分别用苏杂3号和科棉6号进行田间试验,观测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的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该技术群体果节总数高于常规移栽棉和常规地膜棉,成铃率高于常规地膜棉,略低于常规移栽棉;早期成铃高于常规移栽棉而低于常规地膜棉,中期成铃集中且增速高,后期结铃则低于常规移栽棉而高于常规地膜棉。表明该技术有效利用了抗虫杂交棉、地膜种植和稀植技术的产量形成优势,产量结构优化,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75.
中药材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别名对节草、山苋菜等,因产地不同又分为怀牛膝(河南)、川牛膝(四川).在种源上两者是有差别的:怀牛膝(河南)是苋科(Amarathaceas)植物牛膝Achmnthes bidentata BL.的干燥根,川牛膝(四川)是苋科(Amarathehacese)植物川牛膝Cvathula officinaliaKuan的干燥根,但在中医上都作牛膝用.  相似文献   
76.
利用树木解剖及昆虫饲养选择的方法调查红脂大小蠹的捕食性天敌,发现一种鞘翅目颚甲科的昆虫为红脂大小蠹的天敌.利用Y-型嗅觉仪进一步研究发现健康油松挥发物、虫害油松挥发物及虫粪挥发物对该天敌昆虫都有显著的引诱作用,尤其对虫害油松挥发物趋向行为更强烈.该天敌昆虫在栖境定位和寄主选择过程中所利用的挥发物主要来自上述3类挥发物.4种单萜烯化合物对此种天敌昆虫的室内引诱实验发现,(S)-( )-3-蒈烯对天敌的引诱作用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77.
利用泗棉3号和CARMEN构建的RIL及其F2、B1、B2、P1、P2、F1两套群体,同时在3个环境中,采用各自的联合世代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长江流域棉区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泗棉3号高产性状的遗传规律。遗传模型分析揭示泗棉3号×Carmen组合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最适遗传模型符合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说明存在控制这些性状的主基因。所有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遗传模型不同。同时,各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主基因遗传率变化较大,而多基因遗传率在不同环境中变化相对较小,表明环境对数量性状主基因的表达影响大,对多基因的表达也存在影响。对环境间差异较大性状的研究和选育,要在多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才能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8.
79.
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草莓地上部分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有机肥与化肥混合使用的常规基肥(YJH)、全化肥基肥(CHF)、常规基肥增施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YHA)肥料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草莓地上部分生长、前期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YJH、CHF处理相比,YHA处理显著提高了草莓株高、株茎、叶面积、叶柄长、叶柄粗、平均产量和平均产果数等生长和产量指标,可溶性固型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等品质指标也显著提升;CHF处理与YJH处理相比,草莓生长和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糖酸比降低了18.4%;YHA处理与YJH处理相比,株高、株茎、叶面积、叶柄长、叶柄粗分别增加了14.9%、16.8%、12.3%、33.8%、17.5%,单株平均产量和单株平均产果数分别提高了72.8%和68.2%,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分别提高14.5%、13.7%、50.8%,可滴定酸、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25.5%、16.0%。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混合基肥相比全化肥基肥,可以部分改善草莓品质,而有机肥与化肥混合基肥处理后,增施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能够显著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作为功能型肥料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0.
调查了黄河故道地区的丰县根茎类蔬菜的产业发展情况,全面分析该产业的种植布局、种植模式、主要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状况和特点,了解丰县根茎类蔬菜产业在特色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产业化经营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山药等主要根茎类蔬菜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技术需求,提出了丰县根茎类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产业化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为黄河故道地区食用根茎蔬菜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