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林业   203篇
农学   222篇
基础科学   329篇
  270篇
综合类   855篇
农作物   181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294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14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2016-2019年小麦季,在河北农业大学辛集实验站,以石麦15为供试品种,设4个处理:旋耕+春季2次灌水(RT2);深松+春季1次灌水(ST1);深松+春季2次灌水(ST2);旋耕+春季1次灌水(RT1),测定小麦开花与结实特性、灌浆和农田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耕作与灌水次数对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1次和2次灌水条件下,深松处理均可显著降低不孕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比例,ST2和ST1处理穗粒数比RT2和RT1处理2个生长季分别高3.2%和5.7%.1水条件下,深松比旋耕处理有效灌浆期显著延长;2水条件下,降水较多的2018年表现为深松处理比旋耕处理提升灌浆速率;同次数灌水的深松条件下2个处理千粒重和旋耕处理相比,深松处理2个灌水次数的处理千粒重也均显著高于同样灌水次数旋耕条件下处理,2个生长季平均高4.8%.采用深松施肥旋耕一体化作业可有效降低农田耕作施肥投入,对提高收获指数和产投比也有积极意义,ST2比RT2分别提升4.8%和28.1个百分点,ST1比RT1分别提升和11.3%和46.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轴伸贯流泵在不同流量工况下的压力脉动特性,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泵内流场进行数值计算,揭示不同流量工况下泵内压力脉动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真机进行压力脉动测试以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机组各监测面的压力脉动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转轮处波峰和波谷与转轮叶片数相关,压力脉动主频为叶频;前导叶进口截面压力脉动主频为转频;在小流量工况下,流动较为紊乱,压力脉动抖动明显;转轮出口截面由于受动静干涉影响,流动紊乱,尤其在小流量工况下,压力脉动峰值最高为设计工况的12倍;在导叶进口以及导叶出口处监测点的压力脉动频域中出现了撞击和回流诱导的低频信号,低频段频谱复杂,出现明显的抖动.  相似文献   
83.
绿肥翻压与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绿肥山黧豆种植翻压下减量施用化学氮肥的潜力,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冬闲+100% N肥(常规施肥,CK)、山黧豆+60% N肥(GM+N60)、山黧豆+70% N肥(GM+N70)、山黧豆+80% N肥(GM+N80)、山黧豆+不施肥(GM)和冬闲+不施肥(NF)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提高水稻产量,GM+N70和GM+N80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3.84%和7.25%;且能提高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度及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其中,GM+N70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为78.02%,垩白粒率最低,为18.11%;GM+N80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为14.26%。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种植翻压山黧豆与氮肥减量20%~30%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为构建四川稻区山黧豆种植翻压还田后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2013年5月22日,南通博物苑鸟类调查组在南黄海边的如东洋口发现一处黑嘴鸥(Larzus saundersi)繁殖地。该繁殖地位于如东大、小洋口之间新围垦的海堤内侧(E121°06’,N32°28’),面积约10000m2。黑嘴鸥营巢于碱蓬(Suaeda gauca)地上,与普通燕鸥(Sternahirundo)、白额燕鸥(Sternaalbifrons)、红脚鹬(Tringatotanus)、环颈鹆(Charadriusalexandrinus)等混群营巢。采用直接计数法统计繁殖区内所见黑嘴鸥的数量在500只以上。应迅速建立保护区以切实保护好这一濒危鸟类及其新繁殖地。  相似文献   
85.
风幕式喷杆喷雾雾滴粒径与速度分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风幕出口风速和风幕出风口与喷口的水平距离对雾滴粒径和雾滴速度分布的影响,运用PDPA测试系统对不同条件下的风幕式喷杆喷雾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测试,对雾滴粒径、速度分布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雾滴在气流场的作用下,随着风幕风速的逐步变大,雾滴的粒径变小且分布均匀,有效地增大了雾滴的沉积、减小了飘移。风幕出风口与喷口水平距离越近时,雾滴的穿透性能越好,向后飘移的趋势越弱。  相似文献   
86.
叶顶形状对轴流泵空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轴流泵叶轮与转轮室之间间隙内的泄漏流动与主流相互掺混形成的泄漏涡是导致轴流泵叶顶空化的重要原因。为研究合适的叶顶形状来控制和改善叶顶泄漏空化,通过高速摄影空化试验,比较了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次数值计算的正确性。再在原始平面叶顶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分别研究了3种叶顶形状(倒圆叶顶、斜切叶顶以及倒圆斜切叶顶)对轴流泵叶顶空化的影响。叶轮水体采用结构网格划分,以便精确捕捉间隙区域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倒圆叶顶和倒圆斜切叶顶方案的扬程和效率都有所下降,但斜切叶顶有所升高。虽然倒圆叶顶消除了角涡空化,但泄漏涡空化加剧;而斜切叶顶得到的结果却与之相反,且斜切叶顶的间隙内会有漩涡空化产生;相比之下,倒圆斜切叶顶的角涡空化和泄漏涡空化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满足外特性性能要求的情况下,采用倒圆斜切叶顶方案可以较好地控制轴流泵的叶顶空化。  相似文献   
87.
为了探讨酸雨和凋落物对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柳杉幼苗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酸雨(pH 4.0),凋落物(500 g·m-2)和酸雨与凋落物复合等3种处理,测定了短时间(30 d)和长时间(90 d)处理后土壤氧化还原酶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和凋落物处理对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酸雨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凋落物极显著地提高其酶活性,复合处理极显著地降低其酶活性(P<0.01);3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复合处理对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短时间酸雨和凋落物处理均对其具有抑制作用,长时间处理具有促进作用(P<0.05);凋落物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复合处理对其具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在水解酶中,短时间3种处理和长时间复合处理均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酸雨、长时间凋落物和复合处理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P<0.05);酸雨和凋落物处理以及长时间复合处理均使土壤蛋白酶活性降低(P<0.05);长时间酸雨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复合处理和短时间凋落物处理具有促进作用(P<0.05)。酸雨和凋落物复合处理柳杉幼苗根际土壤,显著改变了两者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说明酸雨和林地凋落物长时间并存,能够缓解两者对除土壤蛋白酶外其他土壤酶活性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改善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88.
Twelve fluorescence-labele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12 domestic duck breeds and 2 wild duck breed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and origin of Chinese domestic duck breeds. Gene frequency,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N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s (PIC), inbreeding coefficient in population (Fis), standard genetic distance (Ds), and genetic distance (DA) were calculated by FSTAT and distance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after the dates which were output from the Microsatellite-Toolkit software. Genetic distances between 12 domestic duck breeds and 2 wild duck breeds were analyzed by variance analysis.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 (UPGMA) and phylogenetic trees used for cluster analysis were struct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1 loci had medium- or high-level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12 loci, which could be efficiently used in the detection of the genetic parameters of each population. The values of He were 0.5414 to 0.7343, those of PIC proved similar, and those of Fis were 0.1101 to 0.3381 among all populations. All breeds were clustered into three groups by UPGMA phylogenetic trees. Banzui duck was clustered into a separate group. Differences of the DA were analysed by t-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ce in DA between the 12 domestic duck breeds and Lvtou duck and the Banzui duck were very significant (P〈0.01), indicating that these 12 domestic duck breeds originated from Lvtou wild duck, but not Banzui duck.  相似文献   
89.
奶牛乏情是指产后60~90 d没有发情表现的经产奶牛及14~18个月龄不发情的育成牛,机体不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发情状态,导致卵泡发育不良,从而影响机体排卵,引起发情周期紊乱、妊娠推迟,这对奶牛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奶牛出现乏情状态的繁殖性疾病的研究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奶牛产后乏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紫红笛鲷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海水土池或网箱养殖三龄以上的紫红笛鲷成鱼,于催产前三个月进行强化培育。在水温达到 20.0℃以上的春、夏季,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释放激素(LRH-A_(2-3))进行催产,混合或单一使用,剂量视亲鱼性腺成熟度而定。受精卵在盐度27.9-33.5,水温26.5-30.5℃,pH8.2的水环境中经15-17h孵化。开口仔鱼在土池水温27.2-35.5℃.盐度:23.5-35.6.pH8.0-9.5的条件下,经28-30d培育.鱼体全长为2.5-3.2cm,仔鱼变态完全,成为幼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