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59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28篇
  61篇
综合类   335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104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选取黔中地区的贵阳市乌当区百宜乡(WD)、花溪区孟关(MG)和贵州省黔南龙里县龙架山森林公园(LL)3个地区的马尾松-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杜鹃根围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物种多样性,并通过数量生态学原理分析植物群落物种α多样性及土壤养分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杜鹃的根围土壤中获得有效序列505 444条,隶属于9门23纲84目169科296属真菌(3 435 OTU),其中LL有真菌9门19纲53目90科127属(495 OTU)、 WD有8门21纲78目150科246属(1 076 OTU)、 MG有6门17纲55目99科129属(522 OTU).菌群α多样性分析显示, Chao1,ACE,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WD大于MG和LL.菌群群落结构受生境植物多样性、土壤养分的综合作用,土壤有机质、 pH值以及速效磷、速效氮、全氮含量较大程度解释了真菌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72.
为选育出优质且适应性强的芦笋新品种,以"阿波罗"优选单株ap-82为母本,以"吉内姆"优选单株JH1为父本,进行杂交、分离后,经系统选育,培育出芦笋新品种"绿丰"。其植株生长旺盛,株高250cm;包头紧密,无空心、无畸形,一级笋率93%;平均单支质量37 g,平均667m~2产量640.25 kg;适宜我国南北方作白、绿芦笋栽培。  相似文献   
73.
引进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高抗品种‘中蕉9号’,在广西南宁1—10月不同时段移栽,以‘桂蕉1号’作为对照,并观察其生长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等表现,以期为广西优异抗病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品种‘桂蕉1号’相比,‘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其平均产量较‘桂蕉1号’高16.2%;2月15日及10月1日移栽期处理产量最高。不同移栽期的‘中蕉9号’生育期较‘桂蕉1号’长140~181 d,且其夏秋季种植较冬春季种植生育期平均延长161 d,主要是由于抽蕾推迟。此外,‘中蕉9号’假茎粗壮,在抽蕾前有较高的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指数,是其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品质方面,1月1日移栽的‘中蕉9号’果实催熟后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较‘桂蕉1号’分别高出29.0%和63.0%,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桂蕉1号’,‘中蕉9号’果实表现出高糖、高酸、低脂的特点。综上,‘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一定产量优势,但生育期较长,抽蕾晚,冬春季2月15日移栽可获得高产的同时缩短生育期,但仍需进一步在病区试验种植观察其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74.
内蒙古白绒山羊经济性状与候选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0只内蒙古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技术,选取编码羊毛纤维组成蛋白基因中KAP1.3和KAP6.1的部分序列作为候选基因,通过对其多态性的研究,探索将该基因作为候选基因来间接选择绒山羊经济性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应用分析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角蛋白辅助蛋白的多基因家族中的甘氨酸酪氨酸角蛋白辅助蛋白(KAP6.1)中,位点S2与产绒量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多重比较发现S2住点的AA基因型和BB基因型与产绒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AB基因型和BB基因型的绒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5.
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An investigation and on 13-year-old(1984-1996) Chinese fir and Tsoong‘s tree mixed forests in Jian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interplanting types of individual tree-tree,row-row,row-strip(three rows)and pure Chinese fir stands on soil properties.Compared with the pure stands of Chinese fir ,the mixed stands exerted a posivtive effect on soil fertility,with increases in soil organic matter,total N,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Moreover,improvements were also observed in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aggregate structure,structure,stability,status of soil porosity,soil aeration and penetrability in miexd stands.The row-row interplanted stands had the best effect on tree growth and soil properties among these mixed forests.In the southern subtropical region,the spreading of the row-row mixing model of the two tree species would be helpful to preventin ghe soil from fertility deterioratio caused by successive plantation of Chineses fir.  相似文献   
76.
1在水温6℃、14℃、22℃下和180×60×50cm控温水族箱中,饲养初始鱼体质量11.3±0.94g的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幼鱼21d,测定了幼鱼消化器官(胃、幽门盲囊、肝脏和肠)中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水温14℃下胃蛋白酶活性最高,其次为水温6℃时,22℃时消化酶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前2个处理组(P〈0.05)。肠中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胃和肝中(P〈0.05),其次为幽门盲囊。各消化器官脂肪酶活力均在14℃时最高,其中肠和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组。各水温条件下,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最高,其次为肠。6℃时,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14℃和22℃时,幽门盲囊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胃和肝脏中(P〈0.05),胃和肝脏中差异不显著(P〉0.05)。14℃时各消化器官淀粉酶活力最高,6℃时肝脏和肠中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14℃时,其它组织中各处理组间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鲵在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感染过程中组织的动态病理损伤,同时定量检测CGSRV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对大鲵腹腔注射1.0×106.5 TCID50/m L的CGSRV进行人工感染,在感染的0d,3d,5d,7d,9d,13d,16d随机采集3尾,取肝、肾、脾、肺、肠、皮肤、肌肉、脑、心脏和胃等组织,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CGSRV感染大鲵的病理损伤过程进行观察,采用SYBR Green q PCR技术对病毒在组织中的动态分布进行定量研究。组织病理结果表明,CGSRV感染导致大鲵多组织器官损伤,其中肝、脾、肾和皮肤肌肉病变严重,为损伤靶器官,且在一些损伤的细胞内见嗜碱性或嗜酸性包涵体。感染后3d肝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以及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感染后5~7d实质性器官变性、坏死,炎症加重,胃肠道呈卡他性炎。感染后9d表皮细胞坏死、脱落,肌纤维变性、坏死。感染后13~16d肝出现广泛变性、坏死与炎症,脾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肾小球渗出性-坏死性炎,皮肤肌肉呈出血性坏死性炎和实质性心肌炎。SYBR Green qPCR结果显示,整个感染进程中各组织CGSRV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组织中病毒量为2.36×103~1.84×109 copy/mg组织,其中肺、肠、肝、脾、肾和皮肤肌肉含量高,表明CGSRV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特征,但肝、脾、肾、皮肤肌肉为其复制和损伤的靶器官,且病毒分布量与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8.
哲罗鲑与细鳞鲑属间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性激素药物诱导和全人工繁育技术对野生哲罗鲑(Hueho taimen)与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进行远缘杂交.结果表明,哲罗鲑(♀)×细鳞鲑(♂)(HB,正交实验组)杂交的受精率、发眼率、孵化率和仔鱼上浮率与其双亲自群繁育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在胚后的不同发育时期HB杂交子代的死亡率和畸形率均低于哲罗鲑自繁(HH)和细鳞鲑自繁(BB)对照组.在内源性营养时期(卵黄囊吸收早期),HB、HH和BB的仔鱼体质量分别呈负增长、正增长、零增长趋势变化;在混合营养时期(开口-转口时期),HB和BB组鱼体质量呈正增长趋势变化,HH组体质量呈负增长趋势变化;在外源性营养时期(驯化时期),HB、HH和BB的鱼体质量均呈正增长趋势变化;无论在哪个时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长均呈正增长趋势变化.细鳞鲑(♀)×哲罗鲑(♂)(BH,反交实验组)的杂交经过2年多批次实验均未得到成活杂交子代,但在胚胎发育阶段BH的杂交受精率、发眼率均显著高于双亲(BB、HH)自繁对照组(P<0.05),但其孵化率显著低于双亲对照组(P<0.05),BH杂交子代在破膜后1~2 h内即死亡,刚破膜的仔鱼尾干中后段至尾鳍部分盘绕于卵黄囊表面不能伸展,且所有破膜仔鱼的尾干中后段均存在充血点,本研究认为,这种反交[细鳞鲑(♀)×哲罗鲑(♂)]子代不能成活的原因可能是由远缘杂交受精卵核质不相容所导致.  相似文献   
79.
鱼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消化酶的分布与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鱼类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消化酶的分布与特性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了解鱼类各个消化器官的结构以及分布,其中的主要酶类所产生的功能效应,为今后深入探讨鱼类摄食、消化和吸收的生理机制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采用q PCR与病毒滴度测定观察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对大鲵蛙病毒(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ranavirus,CGSRV)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s,MTases)、DNA多聚酶(DNA polymerase)基因表达与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能推迟鲤鱼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illosum cyprini,EPC)出现病变,且病变程度也较对照组轻。在各功能基因表达量上,NC-FAM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干扰组的干扰率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其中siR-DP-1组siRNA对MCP基因的干扰率为79%,极显著高于其余组(P0.01);siR-MT-1、siR-MT-2组siRNA对MTases基因的干扰率为77%,极显著高于其余组(P0.01);siR-DP-1组siRNA对DNA polymerase基因的干扰率为79%,极显著高于其余组(P0.01)。干扰实验组病毒滴度与NC-FAM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阴性对照组lg TCID50为8.362,NC-FAM对照组lg TCID50为7.848,siR-MCP、siR-MT、siR-DP实验组最低lg TCID50分别为5.764、5.317、5.362。证实RNAi能够抑制CGSRV主要功能基因的表达并影响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