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83篇
  免费   21320篇
  国内免费   30358篇
林业   10949篇
农学   9374篇
基础科学   10301篇
  37231篇
综合类   48173篇
农作物   8570篇
水产渔业   7345篇
畜牧兽医   13879篇
园艺   5291篇
植物保护   7848篇
  2024年   813篇
  2023年   1749篇
  2022年   3082篇
  2021年   3032篇
  2020年   4411篇
  2019年   7493篇
  2018年   6811篇
  2017年   8428篇
  2016年   8574篇
  2015年   9208篇
  2014年   8452篇
  2013年   9078篇
  2012年   9938篇
  2011年   9079篇
  2010年   7953篇
  2009年   7141篇
  2008年   6190篇
  2007年   6066篇
  2006年   5188篇
  2005年   4428篇
  2004年   3667篇
  2003年   3188篇
  2002年   3103篇
  2001年   2693篇
  2000年   2230篇
  1999年   1714篇
  1998年   1377篇
  1997年   1359篇
  1996年   1203篇
  1995年   1242篇
  1994年   1215篇
  1993年   967篇
  1992年   979篇
  1991年   831篇
  1990年   641篇
  1989年   627篇
  1988年   566篇
  1987年   415篇
  1986年   413篇
  1985年   214篇
  1984年   198篇
  1983年   190篇
  1982年   190篇
  1981年   239篇
  1980年   192篇
  1979年   150篇
  1978年   130篇
  1975年   109篇
  1965年   137篇
  1964年   1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01.
陇东旱塬区复种不同藜麦品种(系)的适应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陇东雨养地区夏播复种的生态适应性,以12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藜麦品种(系)除LY-2无法复种成熟外,其余的11个品种(系)均能完成生育期;对其1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单位面积籽粒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根倒率、茎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籽粒粗蛋白和淀粉分别与籽粒直径和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对其15个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提出的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4%,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适应性最好、得分最高的2个品种(系)‘陇藜4号’和‘Q2’;聚类分析表明,11个藜麦品种(系)系统聚为3大类型,各品种(系)间性状与遗传距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三类产量最高,第二类有矮秆、早熟等特性,可根据生产需要和育种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索减氮条件下密度对望两优361产量的影响,2018年在马庙镇进行了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怀宁县单季稻施肥量应为:N:P:K=13.5:5.4:10.8。在此施肥量的基础上: 1.5万穴/667m<sub><sup>2</sup></sub>为最佳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103.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普遍发生,而农业干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农业干旱还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贵州省2015年不同季节的landsat8 OIL遥感数据,利用影像数据所获取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拟合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特征空间,设计得到贵州省2015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的土壤湿度,将TVDI作为监测农业干旱状况的指标,得到贵州省2015年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有关,且TVDI更适宜中等植被覆盖的土壤湿度反演。贵州省2015年全年旱情较缓,各地区均不存在春旱或伏旱,只有冬季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干旱的发生。因此,对农业干旱的监测研究为贵州省农业干旱的监测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为今后减少农业干旱的影响和进一步促进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环境教育是多学科融合的激发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环境价值观的教育。国际上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环境教育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环境教育监测和法律体系完善等领域。在实践方面,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出现相对多样化的环境教育模式和较为健全的环境教育评价与法治管理体系。典型的有美国黄石公园设置的少年巡逻员岗位项目、英国的野外环境教育培训基地和日本的生态自然体验露营地等。我国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研究关注了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对我国环境教育提出原则性、策略性的建议等。文中在分析国际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环境教育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环境教育评价和法律体系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浅谈楼房养猪除臭技术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楼房养猪相较于传统平房养猪,占用面积更小,可节省用地60%以上。楼房养猪同时方便集中管理,易于采光通风和保暖;但是楼房养猪也有明显的缺点,相较于传统的平房养猪,楼房养猪作为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养猪的集中表现模式,建造及运营维护成本相对较高,消毒及防疫工作较为困难。高楼环境易于通风的同时,猪舍的污染问题也更加突出。猪舍给空气带来的污染不仅会影响猪舍内外的空气质量,同时还会影响猪只的繁殖、生长和发育,并将会对养殖人员与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必须采取相应完善的系统科学措施,处理楼房养猪中的空气除臭问题,保证生猪生活环境的清洁。文章通过结合平房养猪以及楼房养猪的特点,浅谈一下楼房养猪的除臭技术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6.
以盆花月季'仙境'为试材,采用根部浇灌方式,设置0(P0)、10 (P10)、20(P20)、30(P30)g·柱-14个磷供应水平,研究了磷水平对盆花月季'仙境'根系生长、不同器官氮磷养分吸收、叶片SPAD值以及开花品质(花朵数量、花径、花朵干质量等)的影响,以期为月季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磷不同供应水平明显改变了'仙境'的根系形态,P20和P30处理较P0和P10处理,总根长增加了81%~111%,总根表面积扩大了133%~196%,细根总长度增加了95%~119%.植株不同器官(新生叶片、新生枝条和根系)生物量和氮、磷养分积累量表现出与根系生长类似的趋势.与P0和P10处理相比,P20和P30处理单株花朵数量增加128%~206%,叶片SPAD值增加16%~21%.与对照P0相比,P10、P20和P30花径分别增加12%、19%和24%.植株总根长与总氮和总磷吸收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盆花月季'仙境'对不同磷供应水平表现出高度的根形态可塑性,适宜的磷供应水平促进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开花数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7.
多重PCR检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根据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3种病原体的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与CSFV的E2基因、PPV的VP2基因和PRV的gⅡ基因序列互补的3对引物。用这3对引物对人为混合的样品中的PPV和PRV的DNA模板及CSFV反转录后的c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和多重PCR反应奈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3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88bp(CSFV)、575bp(PPV)700bp(PRV)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可以检测到14.5ng/L的CSFV、27.1pg/L的PPV、31.4ng/L的PRV的核酸模板。  相似文献   
108.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禽呼肠孤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感染禽呼肠孤病毒的细胞中,以SDS和酚提取病毒核酸,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将分节段的核酸分开,经银染色显示,呈3-3-1-3分布,此法可用于禽呼肠孤病毒的快速检测、鉴定。同样方法未能使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核酸显示。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考虑一类耗散非线性波动方程的初边值问题。用半(?)方法和先验估计论证了该问题小初值下在时间大范围的可解性、唯一性;并用凸性方法证明了(?)当条件下该问题的解在有限时间内发生爆破现象。  相似文献   
110.
Four adult, lactating dairy cows were subjected to diversion (loss) of gastric contents through a T-shaped cannula placed in the cranial part of the duodenum just distal to the pylorus. Diversion was continued for 10 to 12 hours, at which point the cows were very weak and depressed. The volume of effluent during this period ranged from 37.3 to 46.8 L, with the largest volume being produced during the first four hours. All cows became dehydrated, with mean packed cell volume and total plasma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30% and 19.6%, respectively, but with only a slight increase in plasma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Plasma Cl-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from a mean of 97.3 mEq/L at the beginning of diversion to a mean of 87.2 mEq/L at eight hours. This was followed by a plateau or slight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s over the final hours of diversion. Plasma K+ concentration followed a similar pattern, decreasing from a mean of 3.9 mEq/L to a mean of 2.94 mEq/L at six hours, followed by increasing values until termination of diversion. No changes in plasma Na+ concentration were noted, except for a mild decrease in one cow. Plasma calcium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reaching 6.6 +/- 0.6 mEq/L at the end of diversion. Venous pH, plasma HCO3- concentration, and plasma base exces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during the first four to eight hours of diversion, followed by a gradual decline. Although a mild hypochloremic metabolic alkalosis resulted from diversion of abomasal outflow in all cows, substantiated by a mild increase in plasma strong ion difference, the changes observed were not as great as expected.(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