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161篇
  112篇
综合类   1044篇
农作物   150篇
水产渔业   124篇
畜牧兽医   524篇
园艺   225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目的】西双版纳黄瓜是中国特有的黄瓜种质资源,有多心室特性。在探明西双版纳黄瓜多心室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多心室QTL定位,为进一步了解其分子机理和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也为黄瓜果实性状改良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方法】对‘北京截头’黄瓜(CC3,3心室)和西双版纳黄瓜(SWCC8,5心室)不同时期的子房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基于以‘北京截头’黄瓜和西双版纳黄瓜为亲本构建的含124个株系的F9代RIL群体,利用已完成的遗传图谱,结合两个季节的RIL群体心室数目统计结果进行多心室QTL定位分析。【结果】石蜡切片观察发现,西双版纳黄瓜子房由5个心皮内卷构成多心室的结构,与3心室黄瓜相比,其子房横径大且胎座数量多;QTL定位分析发现5个控制多心室性状的QTL(LOD>2.5),分别分布在1、2、6号染色体上,其中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QTL ln1.1和ln1.3在2013年秋季、2014年春季这两季统计结果中都稳定存在,ln1.1在两季的LOD值分别为10.96和9.24,贡献率分别为39.24%和20.49%,位于标记SSR16472-SSR12070。ln1.3在两季的LOD值分别为27.31和21.45,贡献率分别为75.90%和47.11%,位于标记UW083751-SSR04278,认为这两个位点是控制多心室的主效QTL,其余位点为微效位点。ln1.1区段的遗传距离为6.3 cM,物理距离为0.97 Mb,包含159个基因。ln1.3区段的遗传距离为4.9 cM,物理距离为2.07 Mb,包含227个基因。在ln1.1和ln1.3区段内分别预测了2个调控多心室性状的基因,包括2个WD40重复蛋白基因(Csa1M071910.1Csa1M072490.1)和2个Aux/IAA生长素应答基因(Csa1M231530.1Csa1M207820.1)。【结论】位于1号染色体上的ln1.1和ln1.3是控制多心室性状的主效QTL。预测2个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基因Csa1M207820.1Csa1M231530.1,以及2个与WD40重复蛋白相关的基因Csa1M071910.1Csa1M072490.1为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从耕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土壤,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维持地力,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土壤的生产力。[方法]以水稻垦鉴稻10为材料,采用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方式种植。保护性耕地作为处理区,实施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处理区的基肥和分蘖肥随耕作过程集中施于苗带,全层混拌,其余作业与常规耕作相同;以常规耕作作为对照,常规耕作按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规范实施,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均设6个肥量梯度,N∶P2O5∶K2O5=2∶1∶1。保护性耕作区70%氮肥用作基肥,20%用作穗肥,10%作粒肥。常规耕作区氮肥分配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处理及对照磷肥全部作基肥施入,钾肥按基肥∶穗肥=7∶3施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6个小区间用PVC波纹塑料板做埂分隔,单排单灌。保护性耕作采用宽行行距40cm,窄行行距20cm,穴距12cm;常规耕作行距均为30cm,穴距12cm。研究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下土壤根系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秸秆分解率、土壤温度及微生物变化的规律。用环刀法测土壤容重,并进一步求得孔隙度。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先用浓度0.5mol/LNaHCO3浸提,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测定先用NH4OAc浸提,再用火焰光度计测定。[结果]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在旋耕部分根量占绝对优势,同时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39%、14.52%、8.33%,蔗糖酶活性比常规低32.82%,表层、全耕层、深层秸秆粗分解率分别比常规耕作高11.71%、4.96%和9.10%,总细菌量大量增加,土壤温度明显改善。[结论]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方式为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垦粳4号原代号农大06092,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2001年以垦94202/(东津稻/合江19号)为母本,以富士光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于2009年12月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正式命名,是一个早熟、高产、稳产、优质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室内发芽、土培以及大田试验,研究了自研浸种剂1至4号对水稻种子发芽、幼苗生长以及水涝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剂处理具有促进种子萌发与秧苗生长、增强秧苗抗逆性、提高秧苗综合素质等作用,作用效果在杂交品种和常规品种间有一定差异。在浸种24 h条件下,浸种剂1号效果最佳。与对照比较,浸种剂1号处理后发芽率、S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8.66%、17.43%、25.00%;叶绿素含量提高2.40%;MDA含量降低14.30%。  相似文献   
995.
组培平贝母形态转变过程中同工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贝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组培平贝母培养过程中培养体不同发育时期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育过程中各培养体的酯酶同工酶的酶带较丰富,共检测出11条酶带,且形成小鳞茎后酶谱的酶带数都明显多于愈伤组织和胚状体时期,且愈伤组织在Rf=0.708处产生了特异性酶带。过氧化氢酶在愈伤组织、胚状体和刚形成小鳞茎时都有表达,且酶谱仅有1条带,Rf=0.042,而在鳞茎膨大时没有该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6.
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通过6个抗感差异显著的自交系,对黑龙江省12个玉米主产地的玉米丝黑穗致病力分化进行分析,结果鉴别出4个致病类型,即致病类型Ⅰ,包括哈尔滨市、泰来县、大庆市菌株,致病力极强;致病类型Ⅱ,包括双城市菌株;致病类型Ⅲ,包括尚志市、呼兰区、巴彦县、龙江县、明水县和兰西县菌株,属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菌的主要致病类型;致病类型Ⅳ,包括甘南县和佳木斯市菌株,致病力最弱。通过方差分析,致病类型Ⅰ和致病类型Ⅳ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致病类型Ⅰ和类型Ⅱ、Ⅲ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7.
毕海仙  方勇  钱威武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68-268,273
分析了掌握气象信息对蚕桑生产的重要性,提出准确应用气象信息指导蚕桑生产,能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促进蚕桑业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应用系统分组法,对从德国引进的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的体型测定值的遗传力进行估计,并对2002年和2003年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的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的初生重h2=0.270;2003年产羔率和双羔率分别为142%和59.6%(P >0.05),2002年双羔率为57.6%;性别比为♂:♀=1:1.18.  相似文献   
999.
夏洛莱羊在内蒙古的繁育结果表明,母羊繁殖率、羔羊增重等主要指标都达到和超过原产地品种标准,在牧区放牧条件下,夏洛莱羊与蒙古羊的一代杂种羔羊6月龄胴体重为19.5 kg,比蒙古羊羔羊增加3.71 kg.用夏洛莱作杂交父本生产肉羔羊效果好,可广泛用于经济杂交生优质羔羊肉.  相似文献   
1000.
邵平  孙培龙  钱海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0):139-140,172
课程教学应注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培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生命与食品科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公共选修课程。论文阐明了工科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开设生命科学选修课程的必要性,介绍了生命科学概论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着重论述了注重实用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丰富考核方式的教学模式改革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