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0篇
  免费   616篇
  国内免费   1041篇
林业   843篇
农学   848篇
基础科学   778篇
  1349篇
综合类   3590篇
农作物   516篇
水产渔业   421篇
畜牧兽医   1108篇
园艺   568篇
植物保护   55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464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619篇
  2012年   850篇
  2011年   789篇
  2010年   661篇
  2009年   632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陕西地方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陕北(榆林)、关中(宝鸡市、扶风县)、陕南(洋县)等地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到4株IBV(定名为YL-04、BJ-04、FF-04、YX-04),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血凝性、血凝抑制性、致病性、鸡胚矮小化等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发现,分离的4株病毒经1%胰酶处理后的各代病毒尿囊收集液均可凝集鸡红细胞;IBV标准阳性血清可特异性的抑制其凝集性;回归试验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例;病毒传代物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分离到的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临床表现为致肾脏病变的组织嗜性,证明以上地区鸡群发病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2.
家禽消化道酶的分泌及活性受到了包括可溶性非淀粉多糖、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半胱胺、进食、单宁、环境温度、疾病和应激、微生态制剂以及饲料酶制剂等在内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尤其是在使用外源性饲料酶制剂的过程中,应有目的地促进内源性消化酶的分泌,并提高其活性,才能达到较好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33.
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以软脚为特征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肝脏表面的灰白点较为典型,因此俗称“花肝病”或“白点病”。初步认为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本文综合了国内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成果,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学、区别诊断和防制措施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以期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广东省广州市活禽批发市场从业人员对H7N9流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也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2017年4—5月对广州市全部6个活禽批发市场的435名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18名密切接触人员和117名非密切接触人员对H7N9流感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80.59%和69.60%;在"发现对禽高致病性的H7N9流感病毒""病死禽应该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外省养殖场发生过H7N9流感疫情"方面,密切接触者的知晓率显著高于非密切接触者(P0.03);获取H7N9流感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培训,以及电视、网络和海报等宣传媒介;绝大多数市场从业人员认为政府有能力防控H7N9流感,对政府采取的H7N9流感防控措施及对目前的"1110"制度感到满意,认为活禽集中屠宰可行(P0.01);从业人员在预防H7N9流感时,接触禽类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占比最高(83.45%),其次是戴手套(69.20%)和穿水鞋(63.91%),而戴口罩(39.77%)和用消毒液消毒手(35.86%)的占比较低。调查认为,广州市活禽批发市场从业人员的H7N9流感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个人防护措施实施不全面。调查结果提示,应充分利用培训,以及电视和网络等优势媒介,强化微信和微博等新兴媒介,加强对H7N9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35.
浙北地区早熟松花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北松花菜秋季栽培区选择试点,对6个早熟松花菜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农松花50天是浙北地区秋季抢早栽培的较为理想的品种,而农美50天产量潜力最大,但成熟期略迟,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振动筛理、垂直风选、旋风分离与沉降系统的研究,研制出集振动筛理、风选、旋风分离沉降、含尘气流循环再利用为一体的TFSQ型高效环保组合式粮食杂质清理筛。经应用测试和专家鉴定:该设备具有清理效率高、清理过程粉尘污染小,使用维护方便、可靠性强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7.
山西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山西芝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189份山西芝麻种质资源的10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9份山西芝麻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质量性状以主茎茸毛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5,以蒴果棱数的变异系数最高,为63.88%;数量性状以节间长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9,以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47.66%;通过聚类分析,将189份山西芝麻种质资源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可作为选育八棱、高秆品种的亲本材料,类群Ⅱ为矮秆、短节间特异材料,类群Ⅲ为高产选育目标材料,综合性状较好,可直接作为优异亲本加以利用,类群Ⅳ包含一批单花、高产特异材料。  相似文献   
38.
Kinesin家族是一类马达蛋白,它们能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驱动自身携带物质分子沿着微管运动,在细胞形成、细胞伸长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拟南芥Atkinesin-13A蛋白序列作为探针序列,利用Blast比对从二倍体雷蒙德氏棉的基因组数据库中发现7个具有较高同源关系的基因。根据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陆地棉纤维中分离出7个基因。依据7个基因与Atkinesin-13A和Atkinesin-13B的同源性高低,依次将其命名为Gh KIS13A1、Gh KIS13A2、Gh KIS13A3、Gh KIS13B1、Gh KIS13B2、Gh KIS13B3和Gh KIS13B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7个Ghkinesin13均含有典型的KISC马达区域、ATP结合位点和微管结合位点,其马达区域属于中央马达。多重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这7个蛋白可被分为2个(Kinesin13A和Kinesin13B)亚类。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7个Ghkinesin13亚家族基因在棉花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模式各不相同,其中Gh KIS13B4在纤维中优势表达,表明其在纤维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越冬候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环境及越冬水禽是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生态系统修复及越冬水禽数量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RDAS软件将1986、1990、1995、2000、2004、2008、2011及2015年共计8个年份冬季的TM影像数据解译划分为8种景观类型,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各个年份的景观指标。根据升金湖湿地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了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逻辑斯蒂增长曲线模式(Logisticgrowthmodel)对这些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后运用层次分析(AHP)的方法确定各个单项因子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最后对1986到2015年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2015年升金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为0.430,属于亚健康的状态,应及时加强升金湖湿地生态保护措施。通过1995年与2015年对比得知人口密度增长10%以上,人类干扰指数增长了6.685,人类的干扰压力是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从状态分析与响应分析可以看出升金湖湿地修复功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通过越冬候鸟数量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可以看出越冬侯鸟数量的变化是随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状况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0.
甘蔗横向种植机补种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蔗横向种植机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漏播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51单片机的甘蔗实时补种系统。通过对充种、储种、供种、护种及投种过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仿真分析,确定了影响补种效果的主要因素,设计了补种系统的关键部件。该系统采用AT89C52单片机、3套对射型激光传感器分别对漏种、补种箱和储蔗槽中蔗种余量不足的情况进行信号采集,进行漏种计数显示和实现蔗种余量不足时的报警,步进电机作为动力源,驱动辊耙转动完成补种过程。选取行进速度和补种辊槽数为试验因素,以补种成功率和重置率为补种性能指标,进行了二因素五水平的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行进速度对补种成功率的影响极显著,补种辊槽数对补种成功率的影响极显著;利用Excel软件进行了二次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当行进速度为3 km/h、补种辊槽数为10个时,补种成功率达到93.97%,重置率为1.69%。设计的实时补种系统性能稳定可靠,解决了播种器工作过程中的漏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