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32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1170篇
林业   976篇
农学   1182篇
基础科学   640篇
  1509篇
综合类   5249篇
农作物   880篇
水产渔业   473篇
畜牧兽医   1806篇
园艺   749篇
植物保护   60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594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621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650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657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763篇
  2012年   1015篇
  2011年   1005篇
  2010年   882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706篇
  2006年   526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91.
根据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3D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通过优化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DHV的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仅特异性扩增出DHV 46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扩增鸭瘟病毒(DPV)、鹅细小病毒(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和鹅副粘病毒(GPMV)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100 pg的DHV核酸;对6份临床病料进行RT-PCR扩增,DHV的检出率为83.33%(5/6)。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对临床病料中的DHV进行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92.
以乙腈作为溶剂,对猕猴桃样品进行超声萃取,经弗罗里硅土-活性炭混合柱净化,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HPLC-UV检测,外标法定量,建立了吡虫啉在猕猴桃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1~ 5.0 mg/kg的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87.18%~109.3%,相对标准偏差为1.14% ~4.87%,检出限为0.010 mg/kg.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猕猴桃中吡虫啉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3.
南宁市红薯有机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于广西南宁市的红薯有机栽培技术,按照GB/T 19630-2005《有机产品》标准,在南宁市郊进行了红薯有机栽培试验,初步形成了南宁市红薯有机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着重介绍了红薯有机栽培过程主要技术环节,包括种植前对生产基地、红薯品种和种植时间的选择、育苗、苗期管理、定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贮运等。并结合实践,总结了在红薯有机栽培试验中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广州和海南三亚2个地区云斑尖塘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设计的ISSR引物,经过筛选后采用4条引物对云斑尖塘鳢的两个群体各12条进行ISSR分析,扩增出31个位点,两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83.87%,Shannon信息指数0.4591,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1350,遗传分化系数0.1493,基因流2.8499,说明云斑尖塘鳢群体间分化主要受到群体内部的变异的影响,而不是遗传漂变,广州地区的云斑尖塘鳢群体遗传多样性优于三亚群体。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斑尖塘鳢没有群体间界限。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打顶留杈方法对早花烟株产量及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不同打顶留杈方法对早花烟株产量及质量性状的影响。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采取留杈叶位与打顶方式双因子设计,打顶方式为扣心打顶、现蕾打顶和初花打顶,留杈叶位为倒一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以不打顶作为对照(CK),共设10个处理。结果表明,现蕾打顶倒二叶留杈烟株生长发育良好,平均产量、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外观质量良好,化学成分更趋于协调,感官质量总分最高。现蕾打顶倒二叶留杈有效降低早花对烟株的影响,是出现早花现象后对烟株产量和质量的有效弥补措施。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瑞香狼毒中总香豆素的含量,以补骨脂素为标准品,测定波长为294 nm。结果表明,补骨脂素在4~2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7),精密度RSD为0.06%,稳定性RSD为0.57%,重复性RSD为2.07%,回收率为98.42%~101.34%。该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瑞香狼毒中总香豆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7.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最基础、最具体的规划,如何科学、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优选规划方案已成为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与实施的重要课题。以济源市梨林镇为例,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构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决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模型对梨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评价决策。研究表明:基于突变级数模型的评价方法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反映供选方案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减少主观性又不失科学性,对规划方案的优劣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价,并且有效保证多指标的信息量在评价过程中不被丢失,是一种有效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决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施肥对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施肥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在桂西北干热河谷地区选择马尾松人工幼林建立固定样地,采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肥施量进行连续5年4个处理(即A 1.0 kg/株、B1.5 kg/株、C2.0 kg/株,以及CK不施肥)的肥效试验。当林分生长至9年生时,其生长量显示如下规律:(1)胸径生长量为C(11.40 cm)>B(11.10 cm)>A(10.87 cm)>CK(10.80 cm);(2)树高生长量为C(9.87 m)>B(9.43 m)>A(9.23 m)>CK(9.20 m);(3)林分蓄积量为C(79.35 m3/hm2)>B(72.45 m3/hm2)>A(68.34 m3/hm2)>CK(67.33 m3/hm2)。从总体上看,马尾松人工幼林生长量显示出施肥比不施肥提高1.5%~17.9%,其中,施肥量2.0 kg/株处理对林木生长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草原红牛κ-酪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及与泌乳性状相关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κ-酪蛋白基因外显子5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检测到TT、TC和CC三种基因型,统计分析表明,此多态位点与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呈显著相关,乳蛋白:CC基因型极显著高于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P<0.01),而CT基因型也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乳糖:TT基因型和TC基因型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而TT和TC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1).其他泌乳性状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1).结果表明,κ-CN基因对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初步推断κ-CN是控制这一性状的众多基因之一,是影响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可作为选育草原红牛高乳蛋白及低乳糖奶牛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00.
锦屏县不同地貌气候类型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锦屏县不同地貌气候类型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异情况,以期为改良土壤和作物施肥提供依据。根据该县地貌和气候类型以及种植制度等的相似性,把该县分为四个不同地貌气候类型区。对不同区耕地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异明显,其中速效钾、有机质、全氮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209、0.195和0.151,且有一定规律性;有效磷变异相对较弱,其变异系数为0.127 7,变异较为复杂。土壤养分含量出现山地比坝区高、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高的变异特点和规律。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地貌和气候及其相应的土壤质地因素是有机质和全氮变异的主因,耕作制度、作物产量和施肥习惯是速效钾变异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