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0篇
  免费   1091篇
  国内免费   1251篇
林业   1121篇
农学   695篇
基础科学   580篇
  1528篇
综合类   7466篇
农作物   1110篇
水产渔业   813篇
畜牧兽医   2246篇
园艺   1292篇
植物保护   621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695篇
  2021年   691篇
  2020年   610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458篇
  2017年   769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670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896篇
  2012年   1327篇
  2011年   1291篇
  2010年   1231篇
  2009年   1150篇
  2008年   1118篇
  2007年   1027篇
  2006年   897篇
  2005年   675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14—2016年,以‘黄冠’梨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从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春季施用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土壤残留与损失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幼树期(2014—2015年)梨树生长以中心干和粗根等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生长量相对较小;进入结果初期(2016年)后树体生长表现为树体骨干结构建立为主,枝梢等营养器官生长与产量形成并存,生长量大幅增加。整个试验期间,树体贮藏器官的标记氮素吸收量较大,其中幼树期中心干吸收量最大,结果初期粗根吸收量最大。0~100 cm土层标记氮素残留量随土层深度和施用年限增加逐渐降低,其中,施用标记氮素后第1年(2014年),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较高,残留率达63.61%,梨幼树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3.25%。随后两年(2015—2016年)土壤残留量较低,树体对标记氮素利用率仅为0.51%和0.80%。试验结束时,幼树期到结果初期梨树对标记氮素的累计利用率为4.57%,土壤标记氮素残留量为20.34%,损失率达75.07%。  相似文献   
92.
9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影响外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对反思能力和反思性教学的文献研究入手,阐述了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必要性,并根据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构成要素,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途径。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从可靠性角度研究了交通堵塞模型.首先,通过合理的假设,建立了道路系统的可靠性模型.然后,利用补充变量方法及拉普拉斯变换技术,得到了道路系统的畅通率、稳态堵塞频度和首次堵塞前系统的平均畅通时间等道路系统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5.
梁遂权  彭玉琴  郑政  黄延政  杨金凤 《茶叶》2014,40(4):194-197
2012年,我们在实施全国农业示范推广补助项目,对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茶叶科技示范户周先明进行调查,发现该户从2009年起每天采茶都记了日记帐,我们分析了他4年采茶产量收入,春茶产量占全年29%,其收入占全年60%,亩产鲜叶量为1256.3公斤,亩现金收入为6054元。2013年实施该项目后,我们一是通过他多年每日记载数据分析绘制成图;二是实地茶园土壤肥力性状,树体结构和管理措施调查分析,提出其水田茶园不同于过去旱坡茶园的综合高效管理增产增收途径,在2013-2014年早春干旱情况下,茶叶产量收入得到较大提高,对全区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
97.
Buffalo mammary epithelial cell,cumulus cell and fibroblasts were transfected by adenovirus vectors and compared their transfection efficiency.293 cells were transfected with pBHGloxdelE13cre and pDC316-eGFP by liposome,the virus was collected and titer was detected.Buffalo mammary epithelial cell,cumulus cell and fibroblasts were exposed to different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of adenovirus vectors.After 72 h,the cells were observed with invert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e,and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was calculated.When the MOI was 25,50,100,200 and 400,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fibroblasts were 0.7%,7.0%,9.0%,12.5% and 34.0%,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cumulus cells were 42.5%,55.3%,57.4%,76.0% and 80.0%,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were 88.7%,100%,100%,100% and 10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mammary epithelial cell was the best,followed by cumulus cell,and fibroblast was poor.  相似文献   
98.
中亚天然气C线管道属于典型的输送压力高、流量大、管道跨度大、压气站数目多、输送工艺复杂的输气管道。为研究中亚天然气C线管道正常工况和事故工况下水热力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事故下管道的自救时间,采用SPS软件建立了中亚天然气C线管道仿真模型。模拟了正常工况下管道全线压力和温度参数,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90%和12.24%,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境温度和管道粗糙度变化对全线输气效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各种事故工况下管道最长的自救时间,可为中亚天然气长输管道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本试验利用禽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能量代谢试验,通过间接测热法结合替代法测定不同类型玉米在产蛋期蛋鸡饲粮中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选用34周龄产蛋期海兰褐蛋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试验选用1种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5种待测饲粮。待测饲粮由5种待测玉米(3种2018年10月收获的正常玉米和2种2016年收获储存3年的陈化玉米),分别以50%比例替代基础饲粮构成。试验鸡在舍内笼养,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其中正试期分为3期,每期9 d(适应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每期试验中,从每组中选择4只试验鸡,称重后分别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12个代谢室(每个代谢室2只),每2个代谢室对应1种饲粮,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总量,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基础饲粮相比,5种玉米待测饲粮的表观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3种正常玉米待测饲粮的净能显著高于基础饲粮和2种陈化玉米待测饲粮(P<0.05);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显著低于3种正常玉米(P<0.05)。本试验中,3种正常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6.19、15.85、16.17 MJ/kg,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5.12和15.06 MJ/kg;3种正常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2.39、12.57、12.25 MJ/kg,2种陈化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1.29和12.05 MJ/kg。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决新疆昌吉地区籽用西葫芦品种繁杂、产量不高、效益不好等问题,从山西省引进10个籽用西葫芦新品种,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籽粒性状、抗病性及产量等指标,初步筛选出3个适合新疆昌吉地区种植的籽用西葫芦品种,分别为籽瑞宝、ZHL-3和华仁九号,3个品种白粉病、病毒病发病率均在10%及以下,667 m~2籽粒产量175 k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