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61篇
  免费   2985篇
  国内免费   3128篇
林业   3356篇
农学   1814篇
基础科学   1536篇
  3819篇
综合类   21607篇
农作物   3345篇
水产渔业   1976篇
畜牧兽医   5594篇
园艺   3185篇
植物保护   1542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742篇
  2022年   1817篇
  2021年   1784篇
  2020年   1664篇
  2019年   1455篇
  2018年   1090篇
  2017年   2069篇
  2016年   1197篇
  2015年   2032篇
  2014年   2147篇
  2013年   2698篇
  2012年   3680篇
  2011年   3824篇
  2010年   3424篇
  2009年   3187篇
  2008年   3080篇
  2007年   2901篇
  2006年   2443篇
  2005年   1866篇
  2004年   1181篇
  2003年   735篇
  2002年   768篇
  2001年   760篇
  2000年   640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0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0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01.
鸭生长激素(GH)基因编码区及调控区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鸭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区及调控区的序列设计8对引物,利用PCR-SSCP方法对北京鸭、西湖野鸭、樱桃谷鸭、金定鸭、山麻鸭、荆江鸭、绍兴鸭、缙云麻鸭等8个鸭种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共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230处(C→G)、244处(C→A)和3 701处(C→T)。前两处突变位于5′调控区,3 701处突变位于编码区第4外显子,但该编码区的突变是沉默突变,3′调控区表现了高度的保守性。统计结果发现:⑴在5′调控区基因座上,金定鸭的等位基因B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⑵在外显子4基因座上,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品种有关,且肉用型鸭的CC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蛋用型。可以推测,本研究所检测到的基因座可能与生产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902.
弓形虫两种保种方法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一个简便、适宜的弓形虫保种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温度的冷冻保存法和细胞培养保存法对弓形虫保存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深入研究弓形虫提供保证。结果弓形虫在液氮(-196℃)、-70℃能长期保存,4℃能保存14 d。通过细胞培养能获得大量的弓形虫滋养体,对培养细胞的选择性不强。结论两种保种方法保存后弓形虫毒力不变。  相似文献   
903.
采用本实验室构建的3种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IBVS1、pIBVM、pIBVN,按各50 mg/L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DNA疫苗,经腿部肌肉分点注射免疫1周龄SPF雏鸡。分别在免疫后24 h,73、0及60d,采集试验鸡的血液、心、肝、脾、肺、肾、胸腺、性腺(卵巢/睾丸)及注射部位肌肉进行组织总DNA抽提,以组织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另外,在对照组DNA模板中加入不同拷贝数的质粒,确定PCR反应的灵敏性。以纯化后的组织总DNA为模板,PCR法检测质粒DNA整合到鸡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上的可能性,评价疫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疫苗在24 h内迅速分布于全身,并能在血液及所有检测的组织器官内持续分布60 d;纯化后的组织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均呈阴性,未发现整合现象,证实该DNA疫苗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04.
为研究含pLAO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smegmatis,rM.S)对小鼠的保护作用。将重组耻垢分枝杆菌疫苗pLAO(MS)2×107灌胃免疫接种BALB/c小鼠,同时设PBS组、耻垢分枝杆菌空菌组,免疫4周后,各组处死一批小鼠,取胃组织待用;余下的小鼠用幽门螺杆菌标准株(Helicobacter pylori SS1,Hp SS1)攻击2次,4周后处死小鼠,进行胃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培养、炎症程度及其炎症活动度评分,以评价疫苗对胃黏膜Hp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ELISA检测Hp特异性血清IgG和IgA水平。结果表明疫苗组Hp定植评分均明显低于PBS组和空菌组,疫苗组不仅可以降低Hp的定植,而且能减轻Hp造成的小鼠胃黏膜的局部慢性炎症反应。免疫后BALB/c小鼠特异性抗体显示rM.S疫苗诱导的Hp特异性血清IgG、IgA水平都升高。因此rM.S疫苗经灌胃接种BLAB/c小鼠能降低Hp定植,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对Hp感染有明显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05.
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江苏苏太断奶仔猪FUT1基因M307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所检的49头仔猪中,GG基因型个体16头,AG基因型19头,AA基因型14头。在此基础上,制备上述不同基因型个体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分别与表达F18ab菌毛的野生型大肠杆菌、表达F18ac菌毛含fed操纵子全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和V型系统表面分泌表达F18abFedF亚单位的重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黏附试验和黏附抑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UT1基因M307位点中GG型和AG型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均能黏附上述3种大肠杆菌,而AA型个体小肠上皮细胞则不能黏附。将上述3种大肠杆菌分别与抗F18ab菌毛高免血清、F18ac菌毛高免血清及抗F18abFedF亚单位单因子血清作用后,则失去黏附仔猪肠上皮细胞能力。上述结果对苏太猪从体外试验上证明了FUT1基因M307位点多态性与断奶仔猪腹泻和水肿病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06.
黄强  曾志将 《蜜蜂杂志》2007,27(6):36-38
蜜蜂是多雄性真社会性昆虫,分蜂是这个庞大家族繁衍的重要手段,它们通过信息素和蜂舞来传递信息.群内工蜂是由不同亚家庭的全同胞姐妹和半同胞姐妹组成,它们在分蜂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1].它们自我组织如此有序,分工如此高效是十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907.
4个绵羊品种MHC-DRB3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4个绵羊品种(阿勒泰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湖羊和陶塞特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绵羊MHC-DRB3基因第2外显子第122、154、168、220和241 bp碱基处表现出多态性;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4个绵羊群体MHC-DRB3基因的第2外显子的PstⅠ酶切位点达到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TaqⅠ和HaeⅢ酶切位点多态性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4个绵羊群体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在0.693~0.774和0.662~0.738之间,表明4个绵羊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羊和湖羊亲缘关系最近,阿勒泰羊和陶塞特羊关系较远,与实际选育过程一致,MHC-DRB3多态性可作为绵羊育种标记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8.
试验系统探讨了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方法。结果表明:在成熟液中分别添加FSH(促卵泡素:0.1ng/mL)和hM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0.01IU/mL)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差异显著,但2组间的分裂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在成熟液中添加0、10、30、50、70ng/mL或90ng/mL的EGF(表皮生长因子),50ng/mLEGF组的分裂率达到84.90%,囊胚率达到30.20%,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分别使用以TCM-199和NCSU-23为基础液的成熟液来成熟培养猪卵母细胞,NCSU-23组的分裂率,成熟率和囊胚率均高于TCM-199组。使用离子酶素激活方法和电激活方法进行对比,离子酶素激活后孤雌胚胎发育效果好,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09.
研究光增方式和光照周期对蛋鸡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20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32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光照周期采用渐增和骤增2种,光周期设11L13D、13L11D、15L9D、17L7D 4个水平.结果表明①不同光增方式对蛋形指数和哈氏单位有显著影响(P<0.05),以渐增条件下较好.不同光增方式对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②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黄颜色有显著影响(P<0.05),以15L9D处理组蛋黄颜色最好.不同光照周期对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以13L11D处理组较好.  相似文献   
910.
淳安县种桑养蚕历史悠久,随着蚕桑生产的兴衰演变,其养蚕布局也不断地在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和变化。1965年,该县根据本地气候特点、耕作制度、桑树生长等因素,借鉴嘉湖等主要蚕区的布局,提出了“多养春蚕,适量养夏蚕,合理养早秋蚕,养足养好中秋蚕,看叶养晚秋蚕”的布局原则,形成了全年饲养春蚕、夏蚕、三期秋蚕的5期生产布局。这一养蚕布局一直持续到1996年,历时30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