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15篇
  免费   1924篇
  国内免费   2369篇
林业   2337篇
农学   1499篇
基础科学   1276篇
  2856篇
综合类   14384篇
农作物   1965篇
水产渔业   865篇
畜牧兽医   4386篇
园艺   2061篇
植物保护   1179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573篇
  2022年   1314篇
  2021年   1309篇
  2020年   1158篇
  2019年   1199篇
  2018年   793篇
  2017年   1352篇
  2016年   875篇
  2015年   1245篇
  2014年   1369篇
  2013年   1640篇
  2012年   2401篇
  2011年   2447篇
  2010年   2336篇
  2009年   2128篇
  2008年   2246篇
  2007年   2030篇
  2006年   1687篇
  2005年   1311篇
  2004年   808篇
  2003年   532篇
  2002年   510篇
  2001年   568篇
  2000年   470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41.
Dof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RT-PCR技术从大豆中克隆了一个功能未知的Dof转录因子基因GmDof1.5,该基因位于大豆基因组15号染色体上,ORF全长540 bp,编码含有17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0.15 ku,等电点为9.82。蛋白序列预测发现,GmDof1.5蛋白含有一个典型Zf-Dof结合域,且含有大量磷酸化位点。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豆GmDof1.5与豆科植物鸡血藤SsDof4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BA、干旱、高盐、高温和低温胁迫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GmDof1.5的表达,且GmDof1.5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42.
为探明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主栽澳洲坚果品种之一HAES695(简称695)的不同采收期内果实品质和开口效果变化规律,选择最适于开口带壳果加工用695采收期,以695果实为原料,研究2017、2019年2年Ⅰ(8月20日)、Ⅱ(8月30日)、Ⅲ(9月9日)、Ⅳ(9月19日)4个采收期(正负误差1 d)对澳洲坚果果实品质和开口特性的影响。检测不同成熟度原料果仁中的脂肪、总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含量,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样品中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计算得出氨基酸比值系数,对开口合格率、离壳率、果仁饱满度3个指标进行测定,对氨基酸组分与含量、脂肪含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比值系数、开口合格率、离壳率、果仁饱满度等果实品质及开口效果指标进行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天冬氨酸、脯氨酸、蛋氨酸、总糖含量在不同年份变异系数较大,4个采收期内谷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比值系数分12个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赖氨酸6个指标在采收期Ⅱ及其以后采收期呈显著下降(P<0.05),开口合格率、离壳率、果仁饱满度受采收期影响较大,开口合格率在采收期Ⅱ时效果最好,离壳率在采收期Ⅰ、Ⅱ时效果优于其他2个采收期,果仁饱满度在采收期Ⅲ效果最差,脂肪含量在采收期Ⅱ低于采收期Ⅳ。蛋白质与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呈显著负相关,脂肪与开口合格率呈显著负相关,脂肪与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呈显著正相关,开口合格率与离壳率呈显著正相关,离壳率与果仁饱满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因子分析得出,2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97.44%,即可以反映各个指标足够的信息。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可知,在采收期Ⅱ附近采收果实品质最佳,最适于开口带壳果加工。  相似文献   
943.
为减少取样误差,提高小麦根系研究的精准性,于2018-2020年分别采用立方体取样法(CSM)、根钻法(CK1)、挖掘法(CK2)对西农979、周麦27进行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根系生长发育和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CK1和CK2处理,CSM处理的根干质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测定值较高,20~40cm 土层中不同处理上述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大于0~20 cm 土层,且在生育后期不同取样方法上述指标测定值之间差异较大.相较于CK1和CK2处理,CSM处理的根系活性测定值较高,通过不同取样方法测定的根系活性差异较大,尤其是在生育前期,而生育后期差异缩小;全生育期不同土层中根系活性的差异较大,表现为0~20 cm 土层高于20~40 cm 土层,而20~40 cm 土层中不同取样方法下根系活性测定值的差异大于0~20 cm 土层.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中不同取样方法根系性状测定值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方程的建立,可根据CK1、CK2处理的根系性状测定值估算CSM处理根系性状测定值,从而对CK1、CK2的测定值进行矫正.,比较而言,立方体取样法虽然操作要求高,但获取的根样代表性强,根系性状调查分析精准度高、误差小.  相似文献   
944.
垩白影响稻米品质,也影响水稻品种推广应用.为了找到水稻垩白相关的QTL,将常规籼稻品种9311(母本)与籼稻品种农香32(父本)杂交获得F1代,再自交得到192株F2及其衍生的F2:3代株系;对这些株系进行群体表型考察,并通过分子标记定位,找到16个与水稻垩白形成相关的QTL,其中与腹白粒率相关QTL 5个,与心白粒率的相关QTL 5个,与背白粒率相关QTL 1个,与垩白粒率相关QTL 5个.研究结果对水稻品质改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5.
以鸟巢蕨组培原叶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直径原叶体块及不同基质对孢子体试管外诱导的影响,并对孢子体在不同移栽基质中的生长情况(包括成活率、叶片数、叶面积、冠幅、株高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 cm原叶体块容易诱导出更多的鸟巢蕨孢子体;试管外诱导鸟巢蕨孢子体最佳基质为草炭,诱导率达70.00%,最差的基质是蛭石,诱导率为10.00%;鸟巢蕨孢子体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与珍珠岩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的基质,综合性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46.
模拟降雨下重庆喀斯特槽谷区径流氮磷元素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降雨强度和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耕层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可变坡钢槽进行模拟试验,设计坡面坡度为25°,岩石裸露率为15%,岩层倾角为30°,地下孔裂隙度为3%,降雨强度分别为30、60和90mm/h,模拟降雨持续时间为1h。结果表明:1)产流量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地表产流量表现为裸坡顺层坡逆层坡;地下产流量表现为逆层坡顺层坡裸坡。2)在3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径流全氮浓度最高;在60mm/h降雨强度条件下铵态氮浓度和硝态氮浓度最高;磷浓度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降低;逆层坡的径流氮磷浓度最高。3)氮磷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且地下流失量高于地上流失量;不同岩层倾向条件下,氮磷流失量地上表现为裸坡顺层坡逆层坡,地下表现为逆层坡顺层坡裸坡;氮在逆层坡的流失量最多,磷在顺层坡的流失量最多。本研究可为在喀斯特槽谷区布设保水保土措施以及改善土壤质量上针对不同岩层倾向坡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7.
为探索当前多主体参与以及多供应链合作的全过程网络化食品追溯的实施路径,从多功能开放型食品供需网的角度开展食品质量追溯研究,提出了区块链赋能食品供需网的创新追溯模式。在探讨区块链与食品供需网的网络结构协同和系统功能协同机制基础上,构建了区块链赋能食品供需网的追溯模式总体框架,并以加工食品为例阐述了模式的具体运作。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赋能为食品供需网追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实现手段的支撑,并且该模式更加符合当前食品复杂网络追溯的现状,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目前食品追溯存在的集中化控制,信息不完整、可信度低等问题,深化多主体、多供应链合作意识,为食品追溯发展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948.
病毒侵染直接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快速检测及鉴定病毒是病毒防治的前提。本研究以‘丰香’草莓和‘哈尼’草莓为试材,利用小RNA(sRNA)测序结合RT-PCR技术对2种栽培草莓品种中存在的病毒进行了研究。对sRNA测序结果进行组装和注释,结果表明:在混合样品中共有242个contigs比对到5种草莓病毒,分别为草莓白化病毒(strawberry pallidosis associated virus,SPaV)、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草莓毛形病毒3(strawberry crinivirus 3,SCrV 3)和草莓毛形病毒4(strawberry crinivirus 4,SCrV 4)。利用RT-PCR技术对sRNA测序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SMoV、SVBV和SCrV 3在‘丰香’草莓和‘哈尼’草莓中均检测到,而SPaV和SCrV 4只在‘哈尼’草莓样品中检测到。本研究利用sRNA测序技术鉴定了2个草莓品种中存在的病毒,首次在我国生产的同一个草莓品种中检测到5种病毒,为草莓病毒的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9.
丰抗优始终是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粤泰油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应用高收获指数育种理论及系谱选育方法育成的穗数型优质稻新品种。该品种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分蘖力强,抗倒性好,耐衰老,适合轻简化栽培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50.
为明确长江流域棉区植棉对麦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对麦秆中氮素的吸收利用效果,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棉花直播冬小麦秸秆不还田(D-S)、棉花直播冬小麦秸秆还田(D+S)、棉花移栽冬小麦秸秆不还田(P-S)和棉花移栽冬小麦秸秆还田(P+S)4个处理。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麦秆还田对直播和移栽棉花的产量、生物量、氮素吸收及秸秆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麦秆还田可不同程度地增加直播和移栽棉花的产量、秸秆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直播条件下,麦秆还田后棉花籽棉产量、叶片、茎秆、棉壳和根系生物量的增幅分别为7.8%、3.7%、4.6%、3.4%和14.6%;移栽条件下,麦秆还田后棉花产量及各部位生物量的增幅分别为5.9%、5.2%、5.6%、7.4%和7.9%。从棉花生物量和产量来看,各处理均表现为P+S>P-S>D+S>D-S。收获期,与麦秆不还田相比,麦秆还田后直播和移栽棉花的根系数、果枝数、叶片数、叶片SPAD、单株铃数和单铃重均有明显增加,而株高、根茎粗和衣分的差异并不显著。与D-S处理相比,D+S、P-S和P+S处理的棉株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14.4、34.6和51.1 kg·hm-2,增幅达到9.0%、21.8%和32.2%。表观法和15N示踪法得出棉花季麦秆氮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22.3%和11.5%,且移栽棉花对麦秆氮素的利用率高于直播棉花,表明棉花季大部分小麦秸秆氮素残留在土壤中。因此,在长江流域麦-棉轮作区,积极开展麦秆还田技术可增加直播、移栽棉花的产量和棉株氮素吸收,并减少化学氮肥施用,从而提高秸秆氮素养分的循环利用效率。研究可为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和棉花季氮肥科学减量施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