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健康中华鳖160只,随机分为2组,按30mg/kg剂量单次肌注和灌服氟苯尼考,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华鳖血浆和肌肉药物浓度,利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数据,肌注和口灌药时数据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肌注给药的动力学方程为C=16.72(e-0.15t-e0.52t),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为76.45μg/ml.h,吸收半衰期(T1/2Ka)1.31h,消除半衰期(T1/2Ke)4.48h,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7.09μg/ml;口灌给药的动力学方程为C=39.99(e-0.19t-e0.4t),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为109.42μg/ml.h,吸收半衰期(T1/2Ka)1.73h,消除半衰期(T1/2Ke)为3.63h,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10.64mg/l;实验结果表明:口灌氟苯尼考后,在中华鳖体内吸收快,血药浓度高,维持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药物在肌肉中消除缓慢。  相似文献   
42.
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方法分离丁溃疡病病原,并对所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VITEK-32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其变种是丁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43.
为了给延边奶山羊转基因核移植及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提供足够且状态良好的细胞,采取延边奶山羊耳部组织块,利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对于纯化了的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生长状态,并对4代以后的成纤维进行生长曲线、核型分析,并对细胞进行冷冻复苏试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表明,4~13代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形态及核型基本正常,13代以后,细胞染色体变异比例增加,15代以后,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冷冻复苏后的细胞除生长速度减慢外,其它细胞生物学特征均正常,基本符合体细胞克隆、转基因等试验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于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4.
文章旨在研究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对小鼠胚胎内部活性氧含量影响,探索共培养克服胚胎发育阻滞机理。用小鼠输卵管上皮细胞对合子进行共培养,DCFDA测定胚胎内部H2O2含量,以外源性H2O2对输卵管上皮细胞和胚胎进行阴性对照,用Hochest 33342和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以MTT法测定输卵管上皮细胞活力。结果表明,共培养能显著提高2-细胞发育率、降低胚胎内部H2O2含量(P<0.05),提高4-细胞率及降低胚胎内部H2O2含量(P>0.05)。外源性H2O2能够使合子凋亡甚至死亡,导致共培养细胞活力下降(P<0.05),未能显著地促进胚胎发育(P>0.05)。结果表明共培养能够降低胚胎细胞内部活性氧,克服胚胎发育阻滞,促进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低聚异麦芽糖和酵母细胞壁对中华鳖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试验鳖分成5组,分别连续投喂基础饲料、添加酵母细胞壁的饲料、添加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联合添加酵母细胞壁和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间隔投喂添加酵母细胞壁和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然后对其肠道内好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和组成进行研究。[结果]饲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或低聚异麦芽糖对提高中华鳖体重无显著性影响,但饲料中联合添加酵母细胞壁和低聚异麦芽糖可显著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单独添加则对存活率影响不显著。中华鳖肠道中以弗氏柠檬酸杆菌及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为主,含有少量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投喂添加酵母细胞壁或低聚异麦芽糖的饲料可显著降低肠道内细菌的含量,其主要减少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的含量,而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低聚异麦芽糖和酵母细胞壁在中华鳖养殖中的科学应用及开发绿色环保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基于Bernoulli分布的全球疯牛病发生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数据挖掘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s,GIS),结合概率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理论探讨在全球尺度上疯牛病的发展风险。结果显示:(1)疯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养殖业高度集约化和饲喂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全球化和工业化程度的增加将增加全球疯牛病致病因子的扩散和传播的风险。(2)当前国际上牛养殖密度最大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以及欧洲南部国家、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以及南美洲等地区。饲养量大、饲喂密集区在给定疯牛病接触风险条件下,暴露风险显著增大。(3)从全球疯牛病发生的历史看,疯牛病在1986年首次确诊,1986-1991年为扩散期,到1992年疯牛病发生和流行达到高峰,达到3.0×10-5的风险概率。在欧盟范围内疯牛病的发病高峰在1992-1993年,1992年BSE发生的流行率为4.28×10-4,1993年欧盟疯牛病流行率为4.13×10-4,1994年疯牛病的流行率降低到2.92×10-4的概率水平,即在1992-1993年期间,欧盟每百万头牛的疯牛病阳性检出数量就达400~500头,可以认为1991-1994年这段时间为欧盟疯牛病发生的极高风险期。在这一阶段内从欧盟输出的反刍动物及产品会给进口国家和地区带来极其显著的BSE外来释放风险。目前国际上疯牛病的风险高值区还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包括欧洲的比利时、捷克、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士、英国,以及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在理论上还可能存在疯牛病潜在病例;次风险区在斯洛文尼亚、加拿大、瑞典、卢森堡、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至少发生1头BSE感染病牛的风险期望值也在0.800 9左右。此外芬兰、希腊的疯牛病发生风险期望值也较大。从疯牛病风险区域和国家输入反刍动物及其产品会给输入国家和地区带来外来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47.
福建水果地理标志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探讨地理标志保护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福建水果地理保护的现状,提出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积极进行资源调查、准确界定申请使用条件和专用权范围等战略措施以切实做好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8.
伪狂犬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一种可感染多种动物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作者综述了到目前为止的伪狂犬病诊断技术,其中包括传统的病毒分离技术、实验室的血清学检测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着重对目前在全世界应用广泛的ELISA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9.
丁(鱼岁)溃疡病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细菌常规分离方法分离丁(鱼岁)溃疡病病原,并对所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VITEK-32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其变种是丁(鱼岁)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50.
RT—PCR一步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发表的IBVS基因核苷酸序列,自行设计合成了一对跨幅约0.9kb的引物。该区段包括了S1基因C末端的400bp和S2基因N末端的500bp。用该引物对5株IBV参考毒株Gray、M41、H120、H52和MA5进行RT-PCR一步法扩增均获得预期的PCR产物,该引物的RT-PCR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可以检测出0.112pg/μL的模板。用该引物对30个地方分离株进行检测,18株呈阳性,与鸡胚传代及电镜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