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70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47篇
  107篇
综合类   589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251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应用扩展的均匀设计 ,探讨菜田不同黄曲条跳甲幼虫基数、斯氏线虫 (A2 4 品系 )施用量和不同施用条带等条件下线虫对黄曲条跳甲种群控制效果 .结果表明 ,黄曲条跳甲幼虫基数的大小和线虫施用条带是影响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 .而在这几个因素中 ,在线虫一定施用量范围内 ,线虫数量的作用并不是主要因素 .同时建立了控制效果随这些因素变化的动态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模拟 ,建立了田间不同条件下线虫的定量化应用技术 .  相似文献   
102.
食料对棉铃虫种群增长的影响及虫源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27.6℃的恒温条件下,应用昆虫种群趋势指数模型,研究豌豆、大豆、棉花等8种天然食料对棉铃虫各虫态发育进度和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豌豆叶的棉铃虫发育进度最快,取食棉花的最慢,指数值的大小依次为豌豆>大豆>玉米>高粱>棉花>花生>茄子;棉铃虫在长江下游小麦作物上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棉田第2代棉铃虫虫源主要来自非小麦作物田。  相似文献   
103.
用透射比浊法测定282例正常妊娠孕妇和53例妊高征患者血浆载脂蛋白AI和B含量,结果表明正常妊娠孕妇血AI和B含量随孕周增加而逐渐稳步升高,至36-37孕周达高峰,38周后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妊高征患者血AI和B含量明显地较正常妊娠孕妇高,且随病情加重而升高;AI/B值变化不明显,提示AI含量和B含量在正常妊娠孕妇和妊高征患者中的改变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4.
在25±1℃的条件下研究了3种蚜虫对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蚜虫为食料时,多异瓢虫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世代历期、成虫寿命、成虫体重及生殖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以麦长管蚜饲喂时,多异瓢虫的世代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天数、成虫体重、单雌产卵量及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2.7d、38.6d、16.2d、6.2mg、149.7粒及0.0725;当以桃粉蚜饲喂时,多异瓢虫的世代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天数、成虫体重、单雌产卵量及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4.6d、31.5d、20.1d、6.0mg、100.5粒及0.0441;而当以棉蚜饲喂时,多异瓢虫的世代历期、成虫寿命、产卵天数、成虫体重、单雌产卵量及内禀增长率分别为:28.6d、25.5d、6.2d、4.2mg、45.3粒及0.0408;多异瓢虫的存活曲线均为I型。麦长管蚜对其适合性最高,其次为桃粉蚜,最次为棉蚜。  相似文献   
105.
长沙地区8月中.下旬播种的大白菜于9月上、中旬开始出现根肿病.10月中旬至11月初盛发.其侵染来源主要为土壤带菌、寄主作物除大白菜外,尚有小白菜、红菜苔、排菜、包菜、花菜、萝卜、等,大白菜以苗期易感此病.一般稻田改菜田、连作田以及播种早、土壤pH值低,秋季高温多雨等均可加重发病.  相似文献   
106.
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织设计方法,以小菜蛾卵作为目标寄生卵,在室内模拟研究了赤上蜂蜂量、寄生卵密度、搜索空间大小和植株体积与短管赤眼蜂寄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赤眼蜂蜂量是影响产眼蜂寄生率的主因素,植株大小、搜索空间也对寄生率形成极显著的影响,寄生卵量则对寄生率没有任何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寄生率的影响以蜂量和植株大小的交互作用量大,其次是蜂量与寄生卵量、寄主卵量与植株大交互作用,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卵有较强的寄生率,且短管赤眼蜂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卵寄生率的二次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07.
杀虫剂对褐稻虱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析不同类型杀虫剂对褐稻虱的作用.褐稻虱繁殖力强,天敌作用明显,试验结果说明,广谱性杀虫剂喹硫磷,由于对天敌作用的明显干扰,干扰作用控制指效值达2.69倍。即其下代数量将为对照的2.69倍;特异性杀虫剂扑虱灵,对褐稻虱的作用明显,对其天敌比较安全,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值为0.37。即其下代数量明显下降,收到良好效果,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表达了杀虫剂对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包括对天敌干扰作用的总体效果。特异性杀虫剂在解决有害生物协调管理将会起着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制备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麦蚜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鉴定抗体类型及亚类;间接ELISA测定抗体特异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印迹分析确定抗体结合蛋白。【结果】制备出2株高度特异性的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EGA-1E8和EGA-4H11,分别属于IgM亚类和IgG2b亚类。麦长管蚜抗原由多种多肽组成,其中单克隆抗体EGA-4H11与麦长管蚜抗原54.2 kD的多肽结合。特异性试验表明,这2种抗体不与麦田中其他种类的昆虫和蜘蛛发生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了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麦蚜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9.
以关中东部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元素的剖面分布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元素剖面分布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田中常量元素Al、Fe、K、Na、Ba、Mn、Ti、Mg、Ca在0~20 cm与20~40 cm的含量差异最小,林地次之,花椒地差异最大。重金属元素Sr、Ni、Zn、Co、Pb在0~20 cm与20~40 cm的含量差异亦为农田<林地<花椒地。这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寄生性天敌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小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结果,通过状态空间方程和作用因子添中分析法,模拟增补放赤眼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对小菜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春季,单独释放拟澳洲赤眼蜂、小菜蛾小蜂以及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性天敌联合释放就可以使下代小菜蛾种群的数量不再增长;在秋季,只有同时释放寄生作用较强的拟澳洲赤眼蜂和小菜蛾呛小蜂或3种寄生性天敌同时释放才能完全控制小菜蛾下代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