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植物种类繁多,含有多样性的化学成分,一些特定的化合物如酮类、萜类等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且植物提取物保鲜成本低、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抗菌价值,对葡萄保鲜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应用于葡萄保鲜的植物种类及其提取物保鲜作用机理、植物提取物对葡萄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提取和应用方法,展望了植物提取物在葡萄保鲜方面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2.
对市售27个梨膏产品的名称、品牌、价格、规格、配料、包装材料、外包装情况、品质分析及感官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市售梨膏价格在中低区间占比较高,单价在低区间占比较高,并且发现单价与价格、规格呈极显著相关(P<0.01);有11个梨膏的配料添加了中药,且以药食同源的中药为主,部分梨膏产品添加了普通食品;甜味剂的选择以蜂蜜、冰糖、白砂糖和麦芽糖为主;梨膏水溶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差异不大,平均值为13.4%,而可滴定酸(TA)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80.03%,跨度从0.014%到0.244%;褐变指数在0.497~1.680之间,变异系数为26.25%,存在一定的差异;透光率平均值为46.64%,变异系数为63.73%,差异较大;根据色泽、口感、气味和组织状态对梨膏产品进行感官评价,LG01、LG02、LG03和LG26梨膏感官品质较优,LG08、LG09、LG13、LG15、LG16、LG19和LG25梨膏较差;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颜色越深梨膏SSC和TA含量越高,SSC越高梨膏越不清亮,但是整体感官评价越低。  相似文献   
43.
1-MCP对八月红梨防褐保鲜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测定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八月红梨果实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脂肪氧合酶(LOX)活性和膜透性,果实常温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以及果实品质和品味,研究1-MCP对八月红梨的防褐保鲜效应.结果表明:1.0 μl/L 1-MCP处理可使果实保持较高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和可滴定酸(TA)含量,明显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1-MCP处理的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相对电导率和LOX活性均低于对照,但PPO、POD活性均高于对照;1-MCP能完全抑制八月红梨果实黑皮病的发生,显著降低果心褐变率,推迟果实的后熟和衰老,延长贮藏和货架期.结果还表明:酚类物质含量和POD活性均为果皮大于果心、果肉;PPO活性为果皮、果心大于果肉,果心褐变时间较果皮早,褐变程度较果皮重;八月红梨组织褐变是果实衰老造成的,组织褐变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PO活性变化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采后急速降温和缓慢降温对冷藏和模拟货架期砀山酥梨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虎皮病指数和果心褐变指数以及果皮色泽和果实内在品质(硬度、SSC和TA)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果实贮藏210d,20℃模拟货架9d,与缓慢降温处理相比,急速降温处理既能明显降低果实虎皮病和果心褐变的发病程度,又能降低果实腐烂率和果柄干枯褐变程度,而且还保持了果实较高的SSC。急速降温处理还能降低模拟货架9d期间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但对贮藏及货架期间果皮颜色的亮度(L值)和TA影响不大。结果表明,急速降温不会加重酥梨果实虎皮病和果心褐变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可将酥梨的缓慢降温贮藏改为急速降温贮藏,如果长期(210d左右)贮藏,建议货架时间低于9d。  相似文献   
45.
以云南省安宁市‘彩云红’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期2(盛花后165 d)果实着色较好,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相对较高,果实酸度低,品质较佳。因此,云南安宁地区‘彩云红’梨适宜采期为8月20日前后,即果实生长发育期约为165 d左右采收为宜,其采收成熟度指标为:果皮底色为黄绿色,果实硬度不低于5.0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低于13.00%。  相似文献   
46.
以云和雪梨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材质和厚度保鲜膜对果实采后生理代谢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采用保鲜膜处理均可较好的保持果实水分,PE(0.02mm)、PE(0.02mm+WK)及PVC(0.04mm)其平均失水率分别比对照处理低68.7%、89.2%及85.8%;延迟了果皮叶绿素降解,较好的保持了叶绿素活性,推迟果皮转黄,较好地维持果实质地与有机酸含量,较好地保持果实原有风味,但不同保鲜膜贮藏效果略有差异。整体来看,贮藏160天后,PVC(0.04mm)处理果实颜色最绿,贮藏综合品质最佳;其次为PE(0.02mm+WK),再次是PE(0.02mm)。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云和雪梨商品果园生产情况和贮藏库管理情况实地调查,初步明确了云和雪梨目前生产和采后贮藏流通环节发展现状,并就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对策与建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8.
49.
研究结果表明,苹果在变动气调贮藏中的最佳起始温度为10℃,在此温度下,前期用9%-16%CO2及2%-5%O2处理果实,能抑制果实PG酶活性、呼吸强度与乙烯释放量。起始温度为10℃+9%CO2(起始浓度)+3%O2处理的果实呼吸强度与乙烯释放量变化趋势在贮藏的中、后期与CA相近。在变动气调贮藏中,起始O2浓度应大于1%,CO2应小于20%,否则使果实内乙醇含量过高,易造成果实伤害。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等果实内在品质差异对耐贮性的影响,明确‘鸭梨’SSC等内在品质贮藏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贮藏后期果实生理病害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果实品质无损快速检测设备,对同期采收‘鸭梨’SSC进行无损检测,依据所有样本SSC正态分布情况,将所有果实分为SSC10.0%、SSC:10.0%~10.9%、SSC:11.0%~11.9%及SSC≥12.0%4个级别,将果实缓慢降温后(8℃入库,每3 d降1℃),于-0.5℃、相对湿度85.0%~90.0%条件下正常贮藏,分别于贮藏4、6和8个月取样,调查不同SSC‘鸭梨’果实取出当天和货架10 d后生理病害发生情况,测定相关生理品质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贮藏6和8个月后,不同SSC‘鸭梨’贮藏品质及生理病害发生情况差异明显,SSC相对较高的果实贮藏后期果实黑心指数显著降低,且SSC与黑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不同SSC级别间果实虎皮指数无明显变化规律;同时贮藏后期,SSC相对较高的果实级别其可滴定酸含量(TA)和抗坏血酸含量(AA)相对较高;但与采收时相比,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均显著降低,贮藏4、6和8个月后,各组别果实平均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与采收时相比分别下降45.32%和49.96%、51.46%和54.43%、53.80%和68.34%;另外,贮藏后期各组别间果实呼吸和乙烯代谢差异明显,贮藏8个月后,果实呼吸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SC≥12.0%)(SSC:11.0%~11.9%)(SSC:10.0%~10.9%)(SSC10.0%);乙烯代谢规律与呼吸代谢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11.0%)‘鸭梨’果实贮藏后期黑心病发生情况显著减轻,SSC与黑心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及呼吸和乙烯代谢速率与‘鸭梨’黑心指数呈显著相关,可作为‘鸭梨’黑心病采后重要的预警及防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